如何认清楚自己一(1 / 2)

李承乾看过一个纪录片,关于传销的。

人被拐进去传销组织,就开始被洗脑。除了发财挣大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让人很劳累,一直不停下来,身体劳累,人根本不知道再深度思考。

还会给安一个很正当的理由,比如,让人用纸叠收纳盒,说是环保。

实际上一个普通收纳盒也就几元钱,而用纸做一个结实的收纳盒,需要个把小时,这个把小时的价值就这几元钱。

用环保包装一下,还真能忽悠住人,让人思维就留在这种简单的事情上,不做深层次的思考。

李承乾也经常用珍惜粮食、尊重农民忽悠人,占据道德制高点,但是,他想要的是对方有这个心思就好,而不是去做农民。

而且他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对方,儒家书面上口头上的珍惜粮食,比得上来做农活一次感触深么?

这群学子,把精力,时间一直用在收割粮食上面,那就过犹不及了。

他想拿捏他们一下,让他们懂得更多的道理,眼睛向下看一下,不是让他们趴在土地上就不起来。

“中山王所言甚是,”孔颖达接过话,他此时看向李承乾的眼光如同看一个宝物,对于李承乾,他内心是有很多不满的。

最不满的就是李承乾一直蹲在田地里,一直研究新的农作物。

表面上说,是为国为民,但是,作为一个帝王,这样行么?

当然不行。

也为了这个事情,头发掉了一把又一把啊。

太子的嫡长子,名正言顺的未来继承人。

自己的弟子,自己的荣辱,自己家族的兴盛也系在他身上。

能放弃李承乾么?

那必须不行啊,太子对承乾公子那个宠爱劲,谁说承乾公子不好,他就翻脸了。

\\\"长幼尊卑\\\"是什么,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强调了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之间的尊重和秩序。这个观念是指年长者应该受到年幼者的尊敬,年幼者应该对年长者表示恭敬,同时也包括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尊卑关系。

于公于私,孔颖达都不能放弃李承乾。

他也想过改造李承乾,但是每次都被气半死,到如今,李承乾差点都改了造他。

至少他已经决定以后自己的弟子,都要会做农活。

但是听了这番话,孔颖达顿时浑身充满了干劲啊,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原来李承乾不是不懂这些道理,而且还说得这么好,分得这么清,这证明他心里都清楚,

只要李承乾不是一根筋,他孔颖达就有办法把李承乾给扳回正道。

“各司其职、尊卑有序,离此则乱矣。夫家庭之内,父母垂范,子女莫不谦从。长者教诲,幼者敬听,于家之道,一体而行。彼此尊重,和谐相处,家门兴旺,世代相传。

社会之中,士农工商,各有所长,而不可混淆。士者秉德行善,为人师表,社会引导,正道领袖。农者田园勤劳,耕耘播种,岁月如歌,国计安宁。工者巧心巧手,匠心独运,创造工艺,兴邦富国。商者交易互通,物流如织,市井繁荣,经济滋养。

治国之道,亦各司其职。君者慈仁明德,以民为本,思虑百姓,国家安宁。臣者忠诚尽责,辅佐君主,进谏有道,国家兴旺。民者守法守仁,勤劳致富,和睦相处,国家昌盛。

盛衰兴败,皆在于人各司其职。”

孔颖达一说就一发不可收拾,总体的意思就是想表达什么身份做什么事情,这样才有秩序,社会才能安定。

他话对着学子们说,眼睛却看着李承乾,这话都是说给李承乾听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