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拳拳之心(2 / 2)

扭捏了一会儿,在我死皮赖脸的手脚并用下,软软的秦莉很快就老老实实地跟我离开了酒店。

在附近找了一家评论还算不错的饭店,吃了几个也就那么回事儿的当地特色菜。

我俩跟随导航,来到了一处提供漂流活动服务的旅游点。买了门票穿了救生衣。

我也算借秦莉的光,体验了一把传说中的漓江竹排漂流。

说穿了也就那么回事,包括我之前拍过的那个九马画山,反正来了几次,我横竖数不出九匹马。

唯一值得说的就是最后靠岸的时候,工作人员会询问你是不是要拍照留念,如果需要的话,他们会提供打印塑封的实体照片。当然,费用另计。

也没多纠结,虽然照片的价格有点离谱,但多少是个纪念。

于是我跟秦莉在竹排上摆了个两人合力比心的造型,花了60块钱,得到了一张塑封的8寸照片。

看着心满意足把照片放进包里的秦莉,多少让我觉得这钱也算没白花。

随后,我们又驱车来到了20块人民币背面图片的所在地,漓江83公里,精华段兴坪古镇境内的兴坪码头附近。

因为没有现金,所以我不得不腆着脸,跟已经拿着钱拍完照的游客换了一张20块。

随后按照网上的教程,依样画葫芦在那折来折去,比划了半天,终于拍了一张还算不错的照片。

体验完这两处项目,天色也已经有点晚了,我跟秦莉商量了一下,都觉得没有必要再去看什么别的地方。反正翻来覆去也都大同小异,所以两人便驱车返回了民宿。

在秦莉的建议下,晚上我俩随便对付了一顿相对清淡一点的晚饭。买了几瓶啤酒,带了几个轻淡的下酒小菜,坐在民宿的小院里,小酌了起来。说实话,这也是一种别样的惬意。

没等我俩坐下多久,今天同样住在这间民宿的一对50来岁的中年夫妻,也带着两瓶啤酒,过来礼貌地询问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

“欢迎欢迎。”看了眼秦莉,见她眼神中不但没有拒绝,反而还有些许欢迎的意味,我便热情地招呼二人坐下。

中年夫妇很健谈,尤其是丈夫。从聊天中得知,他俩来自武汉,丈夫之前自己做点小生意,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吃喝不愁。

妻子是高中的特级数学老师,因为她自身教学水平过硬,以及学校对于升学率的考量,她常年都是带的高三。

也正是因为此,导致妻子常年处在很大的压力之下。直前几年前,妻子确诊了乳腺癌。但好在是早期,手术后恢复得也不错。所以两年前,在丈夫的建议下,妻子办了病退。

同时,丈夫也把自己的生意给变卖了,余下的钱,该投资的投资,该留着的留着。自己则带着妻子开始了游山玩水的日子。

俩人有一个大学毕业没两年的儿子,好巧不巧的,如今正在上海工作。

他俩之所以会过来找我们搭讪,其实主要也是因为无意中听到我们对话中,跟上海有关系的话题,以及时不时蹦出的上海话。

所以想着,是不是能从我们这里,多了解一些上海的风土人情。以后去上海看儿子的时候,也好多有一些共同的话题。

经过这番介绍,话题自然被引到跟上海有关的方面。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好似全国人民对上海人的统一认识:排外。

对于这个问题,说实话,我虽有心辩驳几句,但奈何这些年影视剧里,但凡跟上海人沾边的角色,尤其是那些婆婆妈妈,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尖酸刻薄,小肚鸡肠的人设。这导致很多人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上海人,尤其是上海的阿姨,就是这么个样子。

连带着,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不说全部吧,但起码也有一半人,是斤斤计较的性格。

结合这几年我在外出差时候的经历,有一次在人家得知我是上海人之后,甚至还赞叹了一句:“你一点都不像上海人。”

听到这话,我心里说不上是个什么滋味,说人家是讽刺吧,肯定不是。但说人家是夸赞吧……这叫个什么话?

所以我只能说,每个地方都有那么些上不了台面,不怎么入流的人存在。

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善良的,抱有善意的。

就眼前这对夫妻的孩子来说,只要他所处的环境没有因为地域问题遭到欺负就行了。比如说人家当着他的面就说上海话,故意让他听不懂。

而这种情况,我感觉也不太会出现了,因为上海人自己都不说上海话了,哪里还会当着外地人的面故意说上海话,让别人听不懂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