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核武之争(2 / 2)

1944年1月,德国想要通过舰船把重水运走时,又被美国的情报人员发现,不久这些舰船就被美国派遣的战机击沉。

至此之后,德国彻底丧失了研究原子弹的信心,铀计划被迫终止。

而在1941年末,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正式参加了二战,向德国宣战之后,一些美国科学家发出了要先于德国制造出原子弹的提议。

到1941年12月6日,美国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原子弹研究计划。

同时,和德国的指挥层,早期对原子弹研究计划的不重视截然相反,时任美国领袖的罗斯福总统赋予了曼哈顿计划“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与此同时,“曼哈顿”计划的规模异常庞大,在该项计划的顶峰时期曾经起用53.9万人,总耗资25亿美元,这与德国铀计划早期只有66.7万美元的经费投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曼哈顿计划最初的负责人是美国军事工程部的马歇尔上校。

然而,由于马歇尔上校循规蹈矩,与科学顾问们在性格方面合不来,使得研究计划优先权的升级和气体分离工厂地址的选择等工作拖延了两个月。

最后,美国战时办公室和军队高层讨论后决定,由领导修建美国五角大楼的格罗夫斯上校接替马歇尔上校。

而格罗夫斯在赴任曼哈顿计划负责人的途中,就被提升为了准将。

随后,格罗夫斯在上任后不到两天内就成功地把计划的优先权升为最高级,并确定了铀同位素分离工厂的基地位置。

后来,在一些科学家的联名推荐下,格罗夫斯又请来了奥本海默负责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而为了能够让原子弹计划顺利完成,根据奥本海默的建议,美国当局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快中子反应和原子弹结构研究基地,也就是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建成之后,奥本海默被任命为该实验室主任,也因为这个任命,使得奥本海默最后获得了美国“原子弹之父”的称号。

随着曼哈顿计划的推进,整个计划也由奥本海默最初预计的,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逐渐发展到了拥有2000多名文职研究人员和3000多名军事人员,这其中又包括1000多名科学家的庞大规模。

而在曼哈顿计划进行期间,鉴于大多数科学家都反对实验室的军事化,格罗夫斯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了让加州大学成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名义上的管理单位和合同保证单位。

而军队则用来负责实验室建设、后勤供应和安全保障等工作,并不干涉实验室内科学家们的自由学术讨论。

在美国对曼哈顿计划的如此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曼哈顿计划也是陆续的取得了一系列不错的成果。

1942年12月2日,曼哈顿计划建造出了地表人类文明第一个实验型原子反应堆,成功地进行了可控的链式反应。

1943年,奥本海默领导的制造原子弹的工作,在洛斯阿拉莫斯的实验室开始。

1944年3月,成功生产了第一批浓缩铀235。

1945年7月12日,第一颗实验型原子弹进行装配。

7月15日5点30分,地表人类文明第一颗原子弹在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带试验成功。

7月25日,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环礁,原子弹试爆成功。

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回忆了一番在二战期间,德国的铀计划和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的各自过程之后,墨辰的思绪回到现实,只见他语气中带着几分玩味的说道:

“以核武器的破坏力而言,称核武器是行星大气层时期的天顶星科技也不为过。

地表人类掌握了核武器,别的不说,至少在对行星生态的破坏力方面,是有了质的飞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