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我们这是在做千古留名的大事业!【6000字求订阅月票】(2 / 2)

只觉得鸡皮疙瘩都要掉下来了。

这就和书写文章者被誉为文坛圣手,所著文章被奉为经典,为后世晚辈研读,因此刻上文学丰碑一般。

都是足以令人心绪激昂之事。

华佗不是圣人。

他也不想当什么圣人!

倘若只是为他扬名,那他或许还不是那么在意,可是在能够把医术普及天下的前提下,顺便为他扬名。

华佗是一百二十个愿意!

…………

“曹将军,请恕老夫无理冒犯,敢问您说的这些可是当真?”

在问出这话的时候。

华佗的嘴皮子都直哆嗦。

可见其心绪有多么纷乱。

面对如此忐忑不安的老同志,曹昂毫不含糊的便重重点头,以斩钉截铁的态度,给华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先生大可放心,在下平生行事,从不讲虚言,亦不办虚事!”

“我也不瞒您说,待我率兵从谯县离开,北归兖州之后,接下来我就会整军备战,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只待诛灭了董贼,迎回了天子和文武百官之后,我会立即向天子奏请,在洛阳城内开设医学院。”

“想来只要我能够成功诛灭董贼,迎回天子,携此煌煌之威,办到这样一件事,应该没什么难度吧?”

华佗不懂政治。

像他这样的名医,本质上也只是个普通百姓,先前其所自称的“谯县野人”,指的就是在野之人的意思。

但再不懂政治的人。

也知道董贼裹挟天子以及文武百官,在焚烧洛阳后出逃到长安的事情。

也能够想象得到。

讨伐并诛灭了恶迹昭彰的董卓,将深受其苦的天子及百官公卿解救出来,并且重新接回洛阳。

这是何等大振声威的事情!

真要能办到这件事,彼时别说开设医学院了,就是要天上的星星,衮衮诸公也得想想能不能摘下来。

…………

想明白了这些。

华佗已经确定了一点。

那就是曹昂真的打算这么做,并且他也有做到的能力。

而自己要做的。

仅仅只是投入曹昂麾下,并且随着他一道北上进入兖州,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于东郡或者山阳郡等地长居。

等待着董卓被讨伐,朝廷重新东迁后,奉诏进入洛阳,担任医学院院首。

如此耗费个十几年,甚至几年的功夫,教出了第一批学生后,便可立时开始普惠天下众生。

相较于普天之下,浩浩众生,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功夫,那不过是弹指之间罢了。

思及此处。

华佗当即站起身来。

向曹昂躬身行了一礼,接着毕恭毕敬的说道:“将军宏图伟愿,志向不凡,在下能参与到您的宏伟大计之中,此乃毕生之幸事也!”

“承蒙将军不弃,我愿随您一道返回兖州,日后听命于您,听从调遣。”

“只愿天下苍生人人病时有医,疾时有药,如此我愿足矣!”

……

在听见华佗改口的那一刹那。

曹昂心中顿时惊喜爆棚。

尽管他早已预料到了,自己在使出一套连招之后,华佗根本招架不住。

但华佗究竟是什么秉性,他的固执是否大过自己给他画的蓝图,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因此直到此刻。

曹昂才算彻底放下心来。

他当即快步来到了华佗身前,接着动作苍劲有力的把他给扶了起来。

“先生快快请起!”

“所谓宏图伟愿,若无先生参与其中,也只不过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而已,唯有先生致力其中,一切设想方才有变为现实的可能。”

“先生言三生有幸,实际上在我看来,是天下苍生有幸啊!”

曹昂一个劲的给华佗戴高帽。

疯狂的上价值,上格局。

偏偏老同志就吃他这一套。

整个人是肉眼可见的,变得越发激动了起来,向曹昂连连诉说着,自己心中的一些设想。

二人直谈到半夜时分。

曹昂方才派人送华佗回去。

…………

此刻在庭院内。

曹昂望着华佗远去的方向。

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

其实对于这位名满天下的名医,曹昂手里还有一件足够令其动心,甚至使他为之沉迷的宝物。

那就是药学百科全书,医药学的传世经典《本草纲目》

这本著作虽然在医学一道上涉猎不深,但是在药学一道上却极为全面,包括金、石、动植物,等各方面和药材药物相关的内容。

作为一名成熟的医师。

除了要提高医术本身之外,还要培养自己对药材的熟悉程度,以及在使用搭配这些药材时的熟练程度。

这就好比两条腿。

短了任何一条,走路都不好走。

而华佗虽然本领高强,但他在药学这种以信息为主的学科方面上,是万万比不过明朝人李时珍的。

因此这本宝典对于华佗而言,绝对堪称至高无上的宝物。

以此作为条件的话。

恐怕都不需要费那么多口舌,老同志都要上赶着求借一观了。

……

不过曹昂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本草纲目》这本书实在是太过重要,曹昂也不可能把这样浩瀚篇幅的东西,重新誊抄一本出来。

仅此一份的物品。

又岂能随意交到旁人手中呢?

过往曹昂经常把一些先进技术,独门秘方交给手底下的文臣武将,那是因为他熟悉历史,知道这些人的秉性。

因此交代起来也放心。

而华佗虽然也青史留名,但他为人如何,尚需考察。

不过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只等医学院建立起来,华佗出任院首,教导了一段时间的学生弟子后,很多事情就可以作出决定了。

想必到时候《本草纲目》这传世经典,也能在华佗手中大放异彩吧。

……

至于建设医学院的设想。

曹昂倒是真心实意。

并不单单是为了拐走华佗的画饼。

而是确确实实的想要整一个这样的机构出来。

一来曹昂自认为,对这天下已胜券在握,刘姓江山终究会改姓曹。

彼时天下万民都是曹家子民。

提高医学手段,培养专业的医生团队,自然也就能够提升百姓的存活率,降低人口的折损比例。

这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是提升国力,增强底蕴的最基本要素。

二来医学本身属于一个学科。

以这个门类作为窗口,试探一下中上各阶层对于设立专业化教育的反应,从而为日后立国之后,再开设别的学科作为一个铺垫。

一点一点的进行教育改革。

从而促使文理并进,理论与实践学派一起插上翅膀。

这将会使国家在发展上,具有质的飞跃,可谓意义深远重大。

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

曹昂连同麾下的文武臣属。

都投入到了建设州府的事业中。

任命官员,招募小吏,规划权职,再做好方方面面的架构。

工程量并不小。

不过在本地官员体系,以及宗族势力的全力配合之下,全过程可谓顺风顺水,没有遇上一丝一毫的阻挠。

与此同时。

被任命为守备大将的乐进,也在曹纯,曹仁等大将的协助下,趁着曹昂尚在谯县坐镇的功夫。

果断率兵向东南方向行进。

目标直指位于东南侧的符离、谷阳等几座县城。

这些都是在讨伐袁术之前,面对曹昂文书所至,表现的较为抗拒,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效忠的地方。

如今既然战事结束。

那自然要腾出手来,好好的将他们收拾一番,多少也让他们明白一下天威何在,知道谁才是豫州大地的主人。

对此,曹昂并没有太过担心。

在如今袁术不敢轻举妄动,绝不敢与自己为敌,而陶谦更是实力差自己一截前提下。

曹家军在东部一带就是无敌的。

没有谁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公然与曹家唱反调,那是拿刀抹脖子,都嫌死的太慢了。

因此乐进的行动只会顺利无比。

难起波折。

…………

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按照计划,曹昂要北归兖州了。

这段时间以来事情进展的顺利,让他也得以按时离去。

此刻位于谯县的东城门外。

曹昂正与荀攸、郭嘉等人辞别。

…………

月票推荐票

游戏分类的大手子,上本书高精品,这本书我看过了,写的比上本书还好,我强烈推荐!而且这个作者在我新书期的时候也推过我,兄弟们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移步一观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