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董卓这老小子,也太客气了吧!【大章求订阅求月票】(2 / 2)

毕竟在当初洛阳城以西,和吕布进行过一番交流后,曹昂几乎就没再和董卓那边的西凉势力,发生过任何来往。

自然也就没有向董卓要求过,封侯进爵的事情了。

而董卓在自己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居然主动给他封了一个乡侯,有一说一,这确实能处。

只可惜这家伙做起事情来没有底线,太过残忍暴虐,其名声之败坏,即便以曹昂的身份也绝对遮不住。

否则仅凭着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曹昂还说不定真饶他一命。

……

在思绪一番回转后。

曹昂并不急着拆开信件,而是转身面对着自己身后的地图。

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寻找了一番,随后在位于濮阳县以南,东郡和陈留郡交界处,隶属于白马县的地方。

找到了自己的封地。

韦乡。

韦乡是座小城,隶属于白马县,要说作为自己的封地,能从中捞到多少油水,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况且这本身就是东郡的地盘,而自己作为东郡的一把手,整个郡中上下的事务都归他管。

在这汉末乱世,东郡太守那就是东郡的土皇帝,本身东郡各县乡城池的税收,就是交到他这里,而他又不需要往上交到兖州一级。

可以说,整个东郡都是曹昂的自留地,故而这个乡侯能够带来的实际性好处,可以说是微弱到几乎没有。

但象征性意义非常强大!

别看乡侯听起来好像不咋地,只能获得一个乡作为食邑,但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很高的爵位。

属于二十等爵中最高一级的列侯。

而在这个级别之中,作为常规设置的爵位,仅仅只有县侯能够高之一等。

从这儿便可看出其含金量。

要知道在这偌大的大汉王朝中,寻常太守乃至于刺史,都不见得能有一个列侯爵位,哪怕仅仅是亭候。

而曹昂一上来就是乡侯。

可以说是一步就跨上了半边天。

往后曹昂甚至不需要亮出自己的官职,仅仅凭借着这个爵位,就能获得天下间不少人的尊重。

甚至还会有人才,因为曹昂获得了爵位,从而蜂拥着过来投奔。

这就是爵位的作用。

……

“相国恩重,昂实难报之啊!”

看完了地图之后,曹昂装模作样的,朝着长安的方向拱了拱手,满脸看起来充满了感慨的模样。

而宦官见此情形。

也同样跟着朝西边拱手,尔后越发向前一步,稍稍压低了自己的声音。

腔调颇有些尖细的,在曹昂跟前说道:“不瞒将军,其实从长安出发的使者队伍一共有两支,奴婢是专程往您这儿来的,另一支则是往曹公处去。”

曹昂眼眸闪动了一下。

面上不由露出些许惊诧的神色。

“不知朝廷给我父亲加封的爵位,是个什么级别?”

事实正如曹昂所猜测的一般。

董卓那边果真不只给他上了爵位,还给他父亲曹操,也顺带着上了一个。

而在听到曹昂的询问后。

宦官微微躬身。

“回禀将军,据奴婢所知,曹公将被封为建平侯,封地就在豫州沛国的建平县,也就是谯县以北所在。”

……

啧!

曹昂不由在心中暗自赞叹了一声。

孙坚奋斗了大半辈子,一身戎马,征战无数,先后替朝廷讨伐凉州叛乱,镇压黄巾乱贼,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才得到一个乌程侯。

而两相比较之下。

父亲曹操这个建平侯,来的实在是过于轻松了,直接跳过了亭侯和县侯两个阶段,实现了常规爵位的登顶。

这属实是没话说。

也就只有如今,朝廷被董卓所所掌控,而姓董的为人所不为,没人能管得了他,所以才有这种比较出格的封侯。

换了汉灵帝还活着的时候。

曹操估计还要再奋斗个许多年。

而且还有一点值得说道的是。

曹氏宗族乃是出身于沛国谯县,而父亲这波被封为建平侯,绝对算得上是衣锦还乡了属于是。

而且当初曹操的祖父曹腾,都只被封为费亭侯,当过一段时间太尉的曹嵩,也是继承的这个爵位。

故而曹操父子这一波双双超格。

确实是有些离谱。

不过曹昂才懒得管这些。

别跟我说什么董卓不董卓的,这诏书上明明白白写着的,是天子亲手加封的,还加盖了天子的印玺。

那这玩意儿就是有效的!

谁要跟我说董卓封的侯没有用,那我一定亲率大军打过去,把你骨灰都给扬了,屋子都给你点了。

……

畅想了一阵,父亲曹操在接到长安朝廷送过去的诏书,加封他为建平侯时,老曹那副震惊骇然的表情。

曹昂就有些忍不住想发笑。

估计父亲又要在心里疯狂的吐槽一顿,一边暗骂董卓脑子有点毛病,一边舒舒服服的接过封爵诏书了。

等到回过神来后。

曹昂先是将使者请至一旁坐下,接着拆开了几封文书。

其中一份诏书他已经看过了。

而另外两份,一个是董卓写给他的书信,另外一封则是让其转交给董白,以祖父的身份写给孙女的家信。

没有去拆那封家信。

而是展开了董卓给自己的帛书。

“子脩贤侄,近来安好?”

“听闻你以数千兵卒大破数万蚁贼,老夫甚是欣喜,此已隐隐有当世名将之风,假以时日,必威震天下。”

一番寒暄和阐述之后。

董卓接下来提到了正事。

“长安远在西陲之地,关东之地所发生的大小事,我不仅知之甚晚,且难以作出应对。”

“故而诸多事情需要贤侄自主专由,为避免贤侄举动艰难,老夫特意请来天子诏书,为你加封侯爵。”

“希望贤侄不要辜负老夫的厚望,托付之事,还望能见成效!”

……

这就是董卓的考量。

由于长安实在是太偏僻,距离眼下东汉末年的经济政治中心,以及风云变幻,矛盾冲突集中爆发的关东地区,实在是太过遥远。

担心自己手短,难以了解局势,也无法对身处于“敌营”包围之中,充作内鬼的曹昂,做到有效支援。

因此董卓索性,不等曹昂开口,就主动把自己认为,曹昂需要的东西给予了他。

当然也不是一味的付出。

这封信的最后一段话。

就是希望曹昂能够尽快交出成果,履行他当初所说的“离间关东群雄”“破坏下一次讨董联盟”。

阅览完了书信之后。

曹昂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念头。

我是不是把董卓忽悠的太狠了?

总感觉这黑胖子被他给忽悠瘸了!

当然。

这只是一时激灵般的念头。

很快就被曹昂抛之脑后。

……

在桌案前静坐了一会儿。

稍稍思索了片刻后。

曹昂当即提笔,在帛书的反面写起了回信。

既然董卓想要看到成果。

那咱就给他来点实际的!

多少也得对他这种主动给好处的行为,予以鼓励和赞赏,让他以后多多益善,更加有动力的继续这么做。

“明公明鉴,离间之计当下已卓有所成,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奋武将军公孙瓒,如今已入局中。”

“在昂以言语挑唆之下,三人皆欲独吞冀州,为此已然视同水火,不日即将爆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冀州很快便将陷入战火之中,彼时不论谁胜谁负,余者都将元气大伤,此乃几败俱伤之局面也!”

“若是冀州大乱,则关东诸地,必将随之而乱象横生,彼时所谓的联盟之军,将不复存在!”

曹昂毫不客气的,把这些事全部揽在了身上,将袁绍和公孙瓒等人的争端,其缘由都归结于自己的挑唆。

一如当初在讨董的路上。

曹昂谎称孙坚断粮,也是由于自己向袁术打小报告。

同样的方法在蒙骗董卓。

反正老董也搞不清楚情况。

还不就是只能听自己一张嘴巴说?

而在疯狂的为自己表功之后。

曹昂又大笔一挥,洋洋洒洒的写下了最后一段话。

“昂竭诚为明公办事,必定不遗余力,还望明公继续予以支援,侯爵虽好,但兖州当下什么都缺,若为大事可成,只盼各类资源速来!”

乡侯和县侯不够。

董仲颖,你老小子给我多来点!

……

写完了回信之后。

曹昂依原样将这封信塞回信筒里,然后用火漆封上。

“天使返程之际,还望将这封信递交给相国,不得有半分差漏之处!”

前来宣读召命的宦官,岂敢有丝毫怠慢,慌忙上前将信筒接了过来。

直接往怀里一塞,然后将腰带扎紧了几分,衣襟也紧了紧,以免东西有所遗落。

剩下那封给董白的家书。

曹昂倒是没有拆开。

亲手交给董白,和她一起拆开看,那倒没什么,自己现在私拆的话,就多少有些不太好。

更何况,以董卓的脾性。

那老小子绝对不可能,在给自己孙女的书信中,写些什么不该写的话。

故而曹昂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在存放好了家书之后。

曹昂看着桌上那封诏书。

稍稍思索了一下,接着便拾掇起来,将之递回给了宦官。

“此等封侯之事,终究还是需要郑重对待,待会儿我会召集郡府之中的一些官吏,还望天使能当着众人的面宣读诏书,彼时我再亲手接奉。”

……

自己获封为乡侯。

如果藏着掖着,仅有自己一人知道此事的话,那和没有获封有什么区别?

因此必须走一趟流程。

哪怕其中会有稍稍繁琐的仪式,也必须把这件事宣扬出去。

得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曹昂成为了韦乡侯。

如此,这个称谓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宦官对此,自然是恭敬听令。

反正来的时候,相国已经吩咐过他了,不论什么大事小事儿,全部按照曹将军所说的做。

他又岂敢违抗呢?

而在半个时辰之后。

曹昂召集了郡府,以及县衙中的各中高级官吏,然后摆起了香案祭坛,整了一个像模像样的仪式。

接着在所有人的见证下。

听着宦官宣读完了诏书,并从其手中接过了诏命。

顺利的成为了大汉王朝的韦乡侯。

而就在曹昂这边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远在冀州渤海郡南皮县。

袁绍却有些头疼。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