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陶谦又如何?他面子很大吗?【大章求订阅求月票】(2 / 2)

“所以烦请子方归去之后,替我向你兄长传讯一声,便说我在黄县等他,若是有心,还请前来一会,或许他想要的东西我能给他!”

听闻此言。

糜芳顿时瞪大了眼睛,目光中闪过一丝诧异和惊喜。

自己的兄长想要什么,他这个做弟弟的,难道还不清楚吗?

与兄长的宏愿相比,黄县李氏那几个家族的人情算个屁,他们所许诺的利益,更是蝇头小利而已。

思及此处。

糜芳当即对曹昂再度躬身一礼。

“将军之意,芳明白了,您的话我一定一字不漏的转达给家兄!”

…………

糜芳是东莱郡西北沿海,也就是环莱州湾一带各大小家族,视为最后倚仗的一张牌。

因此在东海糜家宣告失败,无法说服曹昂高抬贵手之后。

李家等几个家族也纷纷放弃了抵抗,一并赶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向曹家交易了盐场。

到三月下旬时。

整个青州境内,已基本完成了盐业的私营转官营,除了个别几个不识时务,心怀侥幸的中小商人之外,其余已尽数选择向曹家臣服。

虽然为了收购沿海的大小盐场,曹昂动用了不少金钱,消耗了大量的势力储备金。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现阶段消耗的再多,到了下阶段都能够连本带利的赚回来。

虽然沿海地带除了青州以外,尚有渤海郡,以及徐州的淮河入海口南部,属于海盐产盐区。

但渤海郡为袁绍所有,袁绍难道就不缺钱吗,相较于维持传统的私营收税制,袁绍一定更愿意向曹家学习,向曹家的制度靠拢,实行盐业官营。

而淮河入海口以南,那里的产盐量不大,最起码位于现在这个时代,产量不大,以后发展是以后的事。

所以从事实层面来说。

曹昂已经对大汉王朝的盐,拥有了接近垄断的掌控力。

…………

而在此基础上。

曹昂手上拥有先进的盐业开采技术,能够更高效率的产出盐花,这将导致本身食盐的产量远超以往。

同时再加上粗盐提纯的技术,这在盐业方面,绝对是一项划时代的改进。

高品质,高纯度,少杂质且优良体验的精盐,绝对能引来中上阶层的追捧和喜欢,根本就不愁销路,这绝对能够为曹家带来海量的利益。

产量又大,品质又高,又从源头掐住了生产和销售,这样赚钱,那简直如同长江流水一般,汹涌而澎湃。

况且将先进技术运用到盐的开采和提纯中,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成本,只需要注意保密即可。

等到今年开春,气温升高,立马就可以开始变现,从投资到高额回报,中间花费的时间周期短的可怜。

锣号一响,黄金万两!

这样的行当,真是暴利啊。

…………

初平三年四月上旬。

曹昂本人坐镇于东莱郡郡治黄县。

正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东海糜家的话事人糜竺。

搞定了东海糜家之后,自己此次青州之行就算是彻底结束了,便可率兵返回阔别已久的家中。

而夏侯兄弟二人,如今也并闲着,正在通力互助,准备将青州境内各方面都给理顺,并握在手中。

而值得一提的是。

在郑玄那边,向自己的弟子发出了书信后,一些离得近,本身就待在青州境内,或周边州郡中的青年才俊。

已经快马加鞭抵达了州府,并在统筹分配之下,去往了给他们安排好的目的地走马上任。

有了这一批先头人马后。

青州上下,郡县之中官吏缺乏,负责具体事务的人员空缺,其窘况总算是得到了相当的缓解。

不少因为战争肆虐,贼寇袭扰,而民生凋敝的县邑城池,已经开始重新恢复运转,缓慢的回复生机。

接下来只等第二批、第三批人才抵达,充实中层官吏队伍之后,就可以开始彻底的休养生息了。

想来要不了几年。

百姓回流,外加上一些行政手段的辅助,以及新生儿的诞生,青州大地又能重新焕发生机。

…………

而就在曹昂等待糜竺之时。

他却意外收到了来自东郡的书信。

而且还不是靠单人匹马,一路奔驰多少个日夜送过来的。

此刻在东莱郡郡府之中。

曹昂面上多有振奋之色,相当感兴趣的看着手心上捧着的那个鸽子,左右端详,观察了好一阵子。

方才笑意满满的对堂下一人说道。

“你就是影卫安排在黄县这边,负责接收和传递情报的人?”

听见曹昂的询问。

站在堂下的那名中年人士,其舒展了一下脸上那饱经风霜的沟壑纵横,而后拂动了一下身上的麻布衣衫。

借着声音干涩的向曹昂说道:“回禀将军,在下李全,正是隶属于影卫在这边的管事,负责的不仅是黄县的情报,更是总揽整个东莱郡的情报。”

没错。

眼前这人就是影卫的下线。

也就是当初曹昂让剑仙王越,所创立的专门用来传递情报,搞暗杀刺杀,以及诸多水下业务的那个组织成员。

距离当初曹昂招揽王越,并且让他负责这个事务以来,已经过去了不少时间,曹昂一直没有过问这个事情。

毕竟搭建情报网,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却没想到王越已经不声不响的,搞出了这么一摊子。

而且头一回上报,就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这表现确实不错。

…………

在得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回答后。

曹昂右手抚摸了一下手中鸽子的颈背,接着更是兴致勃勃的追问道:“像这样的信鸽,你手中有多少,在传递消息上,可有什么缺陷之处?”

名为李权的郡级影卫负责人,在沉着思索了一阵后,当即躬身向曹昂汇报道。

“回禀将军,这信鸽实在珍贵,属下作为一郡的管事,当初也只从上面领到了寥寥三只,再向下各县的话,恐怕手中都只有一只,除非是特别重要的大县,否则应该没有例外。”

“至于您说信鸽传递消息的缺陷之处,除了偶有丢失,以及在往返途中,因不确定的情况延误之外,属下还真没发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