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至高(2 / 2)

毕竟,国君也需要向天子缴纳赋税。

但若是只有两三成的税,在满足了国库与天子的需求之后,公卿士大夫们吃什么?

于是“赋”出现了,各国百姓用于进贡给封君的税只有两三成。

但是,身为国家的子民,也该为国君分忧吧?

国君今天连熊掌都吃不起了,身为国家的子民,缴纳一点“赋”,用于供奉国君不过分吧?

于是,赋税成型,加起来高达五成之巨。

纵观之前各国的赋税演变过程,统治者一直在考虑的都是国家的利益。

但是,他们所谓的国家利益,实际上便是统治者自身的利益。

百姓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牛马而已。

除非是得到了贵族的赏识,否则你就算是在战场上把敌方国君的脑袋给割了带回来,也得不到任何的回报。

国家会承认你的功绩,并且给予你荣耀。

但是,国家不会给予你任何回报,因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做的。

所以,秦寿一家未得狐丘氏赏识之前,就算是穷尽三代人的努力,却连成为一个“士”都做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秦国的军功授爵一出,并且坚定实施之后,秦国的军队战斗力能够那么快提升的原因。

令殷正犹豫的“国家利益”与“君王利益”孰轻孰重,并非是这个国家的百姓与君王孰轻孰重。

而是,这个国家的公卿士大夫与君王谁重一些。

殷正是臣,他当然看重公卿士大夫的利益,但是,也正是因为他是臣,所以,他不能够说出“国家利益”更重。

黄巨鹿却是变了脸色,这个深受秦王影响的秦国变法者,在这一刻透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几乎毫不迟疑的开口辩驳道:“就算是君王也只是个人,而国家代表的却是千千万万的人。

在我秦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得便是在秦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国家国法高于一切…”

黄巨鹿慷慨激昂的开口辩驳,殷正却是不肯服输,同样引经据典的开口反驳。

二人唇枪舌战斗了一两个多时辰,直到日落西山,天色昏暗方才罢休。

然而,就算是二人已经不再争执,却始终不曾被对方说服,从而改变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各国诸侯都是满脸新奇的盯着黄巨鹿这位秦国的廷尉,心底好奇的是他是如何能够活这么长时间的?

在诸侯的心目当中,秦寿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君王,他从普通周国国人一路厮杀到了如今的秦王,纵观其半生,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似乎都是以他自己的意志在行事。

这么一个“霸道”的秦王,是如何容得下一个不把自己放在最好位置的黄巨鹿?

秦寿令人准备好了宴席,结束了这一场对他来说没有定论的辩法。

对于秦寿来说,二人的争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如果一国的国君把国家的兴盛与强弱视作自己最重要的事业,那么,任何有利于国家的事情,便都是有利于国君的事情。

就像是分封诸侯并不等同于要分化王权,中央集权,也不意味着一定要君主独裁一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