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悟真篇》!(2 / 2)

而此正为内丹一道的术语,表示精炁相当,阴阳均衡,药成丹结之象。

道门中人一向认为,人在出生时,禀受天地之炁三百六十铢,为一周天之数,加上禀受父母之炁二十四铢,合为三百八十四铢,与易象卦爻之数和一斤之铢数相合。

而三百八十四爻中阳爻一百九十二,阴爻一百九十二,由此道门便借以讨论丹道之妙,认为人身阴阳二炁相匹配,就好像水火既济,必须二者相当。

同时,这也代表着《七言四韵一十六首》这一篇便是在讲内丹之道,也是全篇丹道的总论,指出修炼内丹才是得道成仙的最佳途径,其余旁门小术皆难以得道。

这一点到如今而言,也的确算是得到了证实,毕竟古往今来的绝世之人走的必然都是“性命双修”之道,而“性命双修”便是内丹之道根本!

再看之后的七言绝句六十四首,毫无疑问,这“六十四”暗指的便是“卦象之数”,同时也是内丹修行的过程与方法。

而单单看“六十四卦”的排布,也能看出其中的曲折性与循环性,暗标修行之道起伏曲折,循环往复,却又在往复的过程里呈螺旋之态不断上升。

同时,这“七言绝句六十四首”中也明确了,要先“立鼎器”、再“炼药物”,后“明火候”的修行顺序,以此为最适合的修行方式。

而很显然,这其中隐含的意思便是要先“立命”、再“炼炁”、后“明性”,做到以身体为根,以炁为本,以性之明悟寻求突破、以求超脱!

接着,在这六十四首绝句之后,便是单独的一首《五言四韵》,其所代表的便是“太乙之奇”。

所谓“太乙”,又称“太一”,为《周易》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术数学说,更是“太乙”、“奇门”、“六壬”三大术数之首!

太乙以一为太极生二目,即主、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客与计神共八将,与《易经》太极分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仿。

以太乙八将所乘十六神之方位关系定出格局,可占内外祝福,又临四时之分野,可占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可预测古今治乱,是为推算天时以及历史变化规律的一门奇术。

而在这一首《五言四律》中,便是借这“太乙之奇”,用寥寥四十个字,概括讲述了内丹功法的全过程。

这也正是自古内丹之道修行大多所必经的一个过程,是以“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如此一路前行。

至于《五言四律》之后的那十二首《西江月》,其所代表的则要更为隐晦,若是不通此道之人,是断不可能看得懂其中之妙的。

而其中的深意,便是要从“西江月”这三个字着手,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不同的意味,合之则生义理。

首先,西者,在五行之中为金之所属,而五行之金用以喻人,则多为“坚毅果敢”、“理性冷静”,是为修行所最需要的品性,同时也寓意着修者应锤炼自身肉体、打磨如金。

第二,江者,水凝之体,奔流不息而不返,水利万物而不争,喻修行之路需一往无前、谨守本心,不为外物所累、他事所扰,同时代表着修者的炼炁当如江流般顺畅通行、不断凝聚,直到汇之入海,当成大道之根基。

最后,月者,当取岁月之意,众所周知,修者毕生之大敌其实并非是同代之人、也并非是此方天地,而在于岁月流逝、精气渐泄……

同时,这也便是最考验修者“心性”的一大关卡,毕竟修者之道大成多在暮年,若是无法看破死关,也便无法迈出那关键性的一步。

如此便可以看出,这“西江月”三个字直接便将修者最重要的三点,也就是“性”、“命”、“炁”的要义都概括了进去,内容则多是重复前面的各种论述,是为巩固与总结。

而其数量一共一十二首,便是取“十二岁轮转”之意,以表周岁之律,暗寓修行便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之功,需得有足够的耐心。

最后的最后,便是卷末所附的《三十二首歌颂诗曲杂言》,其内容基本都是紫阳真人在修行路上的感悟,同样令人受益颇多。

其中表达了紫阳真人的一大理论,那便是通过修养,可以达到虚寂无为、返本还原、与道体合一之境界,着实是令人神往。

而纵观整篇《悟真篇》,便可以看出,紫阳真人认为仅讲“养命固形之术”是不够的,还必须谋究“本源真觉之性”,这才是“达本明性之道”,正是“性命双修”之要诀。

同时他还把学道境界分为三个层次——“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可谓是将“儒释道”三家之法合为一处,直指莫测天外!

也正因如此,紫阳真人的理论与修行之法,才会直到如今也依然在道门之中无比流行,其奥妙之深、探索之严谨,纵使后世大才辈出,也依然无人可推翻了去。

同时,这也便是后世之人推测、紫阳真人或许已经羽化了的原因,只因其牢不可破,紫阳真人当年也已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之境地,很难让人不如此相信。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由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紫阳真人不愧为一代神人,竟能在老子之上更进一步!”看到这里,游方闭上了眼睛,一边回味、一边喃喃自语。

而看到紫阳真人合“儒释道”三门之法为一,将内丹之道彻底完善,他也不由得想到了自家三一门所修的《九序心法》……

在当年,创出这《九序心法》的“三教先生”同样也是一代传奇大才,同样也是合“儒释道”三门为一,甚至直接提出了“三教归一”之说!

“虽说,紫阳真人之丹法为正常的顺势修行,我三一门的《九序心法》则为逆修,但其本质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差别,最终所求的皆是‘虚空之境’……”如此,游方不由得开始分析。

“那么,我三一门这‘逆生三重’第三重的问题,是否能从紫阳真人之法中得到印证、甚至是……补全呢?”

想到这里,他不禁眼皮一动,露出兴奋之意……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