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不花一分钱的大桥(2 / 2)

种完了麦子这些,又开始把山药,甘薯,还有稻谷育苗。

当然,蔬菜也不能少,先把菜苗育起来。

尤其是辣椒,陆元元家里带头种了两亩地的辣椒。

种这么多辣椒,她也是有计划的。

村里人都纷纷效仿,跟着他家种了辣椒。

村长有些心里没底,找到陆青山家,问起了陆元元。

“元元呐,这辣椒,你想好咋整没有?”

“嘿嘿,大伯放心,你想想咱们冬天吃的火锅,现在拌面条的辣椒酱,好不好吃?”

“……当然好吃,原来你要做火锅底料和辣椒酱啊,这样我就放心了!”

村长一听她这样说,总算放心了心中的石头,心情不错的回去了。

*

在大越,稻谷种植技术其实已经很成熟了。

只不过老百姓不懂的一些种植技巧,再加上种子也比较老化了,所以产量并不高。

陆元元要做的,就是要优化稻种,改良种植方法,增高产量。

再加上她空间里的灵池水,也可以改良稻种,不过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在前世,陆元元小时候,就一直跟着奶奶种地,知道一些种地技巧。

再加上她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一些看过的视频和资料都记了个七七八八,经过她的整合,自己整理出来了一套种植方法。

稻种育苗最是简单,筛选出饱满的稻种,又用灵池水泡过,才发到了村民们的手里。

如何育种,陆青山也非常有耐心的给村民们解说。

“……稻谷就是这样育苗的,……至于芋头,育苗也不难,播种前要进行晒种催芽!”

陆青山拿出自己挑选出来的山芋种子让大家看。

“大家看到了吧,咱们先选择饱满、完整的山芋做种芋,就要这种的!”

大家纷纷上前围观,心里有了底,陆青山又接着说:“选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催芽育苗才是关键,如今这样天气,已经能苗了,现在早晚温差太大,傍晚的时候,要在苗床上盖上草帘保温,期间还要时常注意保湿!”

村里人对陆青山忽然懂这么多东西,心中虽然有所疑惑,不过想到他家里住着的都是大人物,还有大司农,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甘薯的种法和后世的红薯差不多,这些都难不倒陆元元。

她认真回忆着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仔细讲解给自家老爹。

陆青山毕竟种了几十年庄稼,小闺女一说,他就能融会贯通。

经过陆青山的讲解示范,村里人都严格按照要求育苗,准备把大片的荒地都种上了东西。

期间,陆元元和陆青山或者二林几个,还时不时的去县城,看房屋的修建进度。

不得不说,吴宇这个工部侍郎可不是浪得虚名,一切都按图纸上的要求行事。

不懂的地方,他也会骑着马回村,向陆元元讨教。

或者等陆元元进城以后,和她讨论。

两个多月的时间,一期工程已经有了轮廓。

陆元元不由对这位尽职尽责的老爷子,心生敬佩。

等稻谷插秧后,也到了五月初。

麦子都长出来一尺多高了。

由于北境的气候特征,芋头和甘薯幼苗,才开始移栽。

这里也只有农家肥可以施。

大家给庄稼施的,主要是土肥。

就是把人和牲畜粪便,和土掺和起来堆放一段时间,就撒到田间去。

陆元元知道后,又对土肥的发酵进行了改良。

把烂草根,腐树叶,用人和马的尿液,加一定比例的土掺和均匀堆放,在外面覆盖厚厚的一层土,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以后,就是很好的农家肥。

山芋的移栽还有些特别,在土地表面薄薄的铺一层沙,利于芋头生长。

年前开荒时烧的野草灰烬,也是不错的肥料。

陆元元特意让村里人,把做饭和烧炕的草木灰留下,等山芋苗长到五片叶子时,用草木灰进行施肥。

草木灰含有丰富的钾,对这个时期的山芋非常有好处。

当然,还有夏至前后的培土,除草,施肥,小暑和处暑前后的施肥等情况,就要根据山芋的生长情况来定了。

大司农跟着陆青山有样学样,把种植方法都仔细记录下来,对土肥的发酵方法也很感兴趣。

不过他最关心的,还是稻谷和山芋甘薯的栽培种植。

花了两天时间,陆青山家里就移栽完了山芋和甘薯幼苗。

这都要归功于邓大魁带来的十几个护卫。

这十几个护卫,也算是壮劳力。

至于停靠在枫林湖里的大船,说定了来接他们的时间,早已经让邓大魁指使走了。

看样子,这位老侯爷,要打算在这里长住了。

山芋甘薯移栽之后,村里人并没有闲着。

麦子地里的杂草是拔掉一茬又一茬。

陆元元不由有些怀念,前世那种能除草的药,不过也就是想想罢了。

用不了多久,山芋和甘薯也要除草了。

不过再忙,采收木棉花的时间也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