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唐瓦特(2 / 2)

“郑经,你也别怪叔。要不是因为我和你爹的关系好,也不可能把你带到长安城来。你干活不好好的干,天天就捣鼓那些没用。厂子里谁不背后戳我脊梁骨说你啊,都说你是关系户,我包庇你。南国公相信我,让我负责这个厂子。我也要对得起南国公啊。”

郑白恨铁不成钢的说着。

“叔,我以后注意。一定好好干活,绝不给你丢脸。你不能把我赶回去啊。我家情况你是知道的,我爹身体不好,全靠我的工钱过日子了。我要是再丢了这份工作,我家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张小瑜看他们吵闹个不停,就走了过去。

“老郑,干嘛呢?怎么回事?”

“南国公你来了啊。这是我本家侄子,正准备回家呢。”

看张小瑜过来,郑白不好意思的说着。

“干的好好的,干嘛回去啊?”

“小人拜见南国公,不是小人要回去,是叔叔赶我回去的。”

听到张小瑜的话,郑经赶紧抢着说道。

“南国公,你是不知道,这小子天天偷懒不干活。工友们都有意见了。我实在是没办法了。他要是能好好的干活,我怎么可能赶他回去。我跟他爹可是生死之交。”

郑白也赶紧说着。

“你不用回去了,就在这干,能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

张小瑜大气的说着。

“谢谢南国公。”

郑经这小子高兴的说着。

人家郑白把造船工坊打理的井井有条的。不就安排个侄儿吃闲饭吗,这有啥的。别说是安排一个,就是安排十个八个的,也说的过去啊。

“南国公,这?这不大好吧?”

郑白强忍着兴奋的心情说着。赶郑经走,自己说不难过,那是骗人的。当年自己和郑老爹那是生死之交。一起喝过酒,赌过钱,连到花楼体验生活都是凑钱一起去的,那好的跟亲兄弟似的。

后来有一次郑老爹夜里贪战,多干了一轮。第二天手脚发软,又舍不得一天的工钱,就勉强上工,结果出事了,腿被摔断了。干的又是体力活,腿坏了还怎么干。只能回老家了,那日子过的是一天不如一天。后来郑经大了,求到自己,念在往日的情分上才把郑经带来造船工坊。

“还是孩子,慢慢来吗,总会成长的。”

张小瑜说着就去参观船厂。郑白真不简单,这都上万工人了,人家管理的井井有条,根本就不用自己操心。

“你小子有福气,南国公照顾你,你要懂得报恩。以后可得好好干活,可别跟以前一样天天瞎糊混。”

张小瑜刚离开,郑白就教训着郑经。

“我没有瞎胡混啊。我在制作叶轮呢,这么大的船没有动力可不行。光靠风吹吗,那得多大的帆啊?”

郑经小声的嘀咕着。

“还敢狡辩,看我不打死你。”

郑白说着就要动手。

张小瑜虽然转身离开了,还是听到了郑经的话。顿时一激灵,停了下来。

对啊,船再大,不能跑有屁用啊。都想着造船,造大船,就没想过这船怎么航行。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问题,包括自己也没想到,结果让看着不起眼的郑经这小子却想到了。看来这小子不简单,得重点培养。

“你刚刚说什么?”

张转身回来问着郑经。

听到张小瑜这话,郑白和郑经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别煮熟的鸭子又飞了。

郑白气急败坏的就想揍郑经。张小瑜赶紧拦着。

“南国公,船这么大,吃水线肯定很高。那得多长的船桨啊,也没人能摇的动。根本就没办法用船桨。只能用叶轮从底部推进。这叶轮肯定也要很大才行,用铆钉法焊接叶轮肯定也不行,只能用整块的钢铁锻制。只是这么大的叶轮至少也要几十人同时才能踩的动,而且航行速度也不会太快,主要是这船太大了,还是铁的。”

听到郑经这话,张小瑜佩服的不行。

“你跟我来。”

张小瑜说着就把郑经和郑白带到办公室。

“小郑,你说这茶水壶盖子能压的住吗?”

到办公室,张小瑜指着一个烧滚了的茶水壶问着。

“这不可能啊,这怎么能压的住呢。”

郑经看着上下抖动的茶水壶盖子说着。

“这个小小的茶壶产生的动力你都压不住,要是足够大呢,能不能推动大船航行?”

张小瑜问着若有所思的郑经。

听到张小瑜这话,郑经惊的头皮发麻。

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这天天都用的茶水壶,竟然包含了这么大的东西。要不是南国公提醒,自己一辈子也想不到啊。还是南国公聪明,怪不得人家年纪轻轻的就是国公了呢。

看着郑经那又惊喜又疑惑的表情,张小瑜就知道,这小子想到点子上去了。

“老郑,分个房间给他,要大,全工坊都配合他,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

“南国公,他胡闹就算了,你怎么还纵容他胡闹呢?”

听到张小瑜这话,郑白埋怨的说着。

“他可不是在胡闹,他要是把这蒸汽机给弄出来,那是跨时代的。全工坊所有人加起来也没他的功劳大。”

张小瑜自信的说着。这要是真把蒸汽机搞出来,那用处就太大了。直接工业革命了。

“南国公,你放心,我一定把你说的这个蒸汽机制出来。”

郑经干劲十足的说着。

“船不是一时半会就能造出来的,你也别太着急。尽心尽力就好,需要什么东西就找你叔叔要,或者直接去找我。从今往后,你的工钱涨一倍。”

张小瑜又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蒸汽机的东西详细的跟郑经说了一遍,就打道回府。接下来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就靠小郑自己摸索吧。

“大哥,那三个东岛国人,就买了点大唐的特产,还有书籍。都装在他们船上了。”

张小瑜刚到家,张大锤就过来禀告着。

“就没去别的地方?”

“没有,就去了礼部他们以前住的房间一趟,待了一个时辰左右。”

“你晚上去把他们的船给烧了,明天我送条船给他们。”

“这是为何啊?”

听到张小瑜这么说,大锤疑惑的问着。

“他们到鸿胪寺肯定是找东西的。决不能让他们把我们的技术带回东岛国去。宁愿错烧,也不能错过。”

张大锤听到张小瑜的吩咐赶紧出去安排。

张大锤走后,张小瑜往孔颖达家走去。这都准备把三井这帮人的船给烧了,他们准备的东西肯定都没了。得给他们准备点书籍回去。

孔颖达是孔雯的爷爷,这老小子一心要发扬他们儒家思想,这不正好是拍马屁的机会吗,可不能错过了。

孔颖达这老小子现在很是郁闷。当初东岛国人来大唐学习,高兴的半死。都在历代祖宗牌位前赌咒发誓了,一定要把这机会争取到太学来。

后来在张小瑜的助攻下,总算是争取到了。高兴的不行,天天去给祖宗上香。太学里也准备妥当,就等东岛国人来。结果,还没等到东岛国人来太学,这帮畜牲就去刺杀李世民了,全被暗卫给咔嚓了。这学习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牛皮都吹出去了,亲朋好友谁不知道啊。连祖宗牌位前都吹几遍了。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自己把儒家思想传给东岛国人了,也算是发扬光大了。历代祖宗都没办到的事,自己办到了,那还不是天天得吹啊。现在出这事了,哪里还有脸出去见人啊。天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长吁短叹的。

现在又听张小瑜说要让东岛国人把书籍带回国去,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让他们带回去学和在大唐学,那还不是一样的吗。

此时孔颖达越看张小瑜越顺眼,恨不得马上让自己的孙女和张小瑜圆房。

一通客气后,张小瑜拿着孔颖达写的书单告辞回去。印刷工坊里全是书,有了清单去搬就完事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