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山上有对老神仙(2 / 2)

“好好往前过日子。以前那个也不错,就是得了精神病。这无论多好的人,害了那个病,这一辈子就完了。钱再多,有些病还是治不好。你不要伤心,好好往前过。日子是人过的,不要伤心,自己不要放弃自己。”

回家,卫骏青父母看到儿子和新儿媳回家,也只是感慨:“村子里的房子越盖越高,人却越来越少。房子高了,挡的没了阳光。人都住到城里去了。下面的村子拆迁了,没买到房子的,租的别人的房子。老可怜了。那些农具,还没地方放。”

听到这儿,知道这是给自己委婉的暗示,卫骏青道:“这样,以后将农具放到山上的房子。走,今天给你们在城里买套房子,我出钱,你们选,选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

“不用买,你以前买的那房子我们过去住,帮你看着孩子。”

“不行,那房子给到金凤了,以后就成她和孩子的了,你们不要想。”

看看身边的新儿媳,老俩口有自己的想法。

这有后娘就有后爹。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怎么亲近,还会对自己这老父老母好?还不趁现在把钱往自己身边扒拉?

自己身边那两百多万,以后给到小儿子,帮衬一下小儿子。

大儿子不乐意?你给我们的钱就是我们的。至于我们怎么花,那是我们的想法,我们高兴怎么花就怎么花。

房子买的是一个老小区的二手房,在一楼。房乐提前几年做好了独立排水,别的,都不是问题。进门,上三四个台阶就行。

因为有地下室,所以这三四个台阶是抬升楼体高度,小区淹水也不会淹到家里。

“那你们上山吧,房子不用装修了,我们让人简单的收拾一下就行。”

对于父母这种话,卫骏青知道,这是给自己要装修的钱,取了5万递给他们。他们手里那些钱是出不来了。

这就是父母,越老越固执,越想树立他们那点可怜的权威。

几人在县城饭店吃了简简单单一顿饭,看着与金凤生的那个孩子,他与自己不怎么亲近,到与父母比较亲近,卫骏青不再强求,买了一些课外书,送他们回家。

河水泛起冰渣,花开了,树叶绿了,山上的梯田与花园造好了。下山的路修了,仅够三人并行。小汽车是开不上去的,只能开到道观那里。物资嘛,是司机小李用三轮车往山上送的。

“卫哥,你说,你不差钱,为什么不将路拓宽一些呢?好方便开车。”

“那样与我住在现在的老屋有什么区别?”

明白,自家老板这怪人,这样做是为了与普通人隔离开,独自生活。

细看,山上的牡丹花开的正艳,芍药花也露出了花苞。这些花都是砸碎花盆种下去的,并没有到八月十五才适应种的规矩。

再看那些梯田,混合了羊粪,今年种菜和种糯玉米。

时光荏苒,山中白云道长建的那个道观与十八孔窑洞成了许多网友常年打卡的景点。至于卫骏青租的房子,合同到期,乡亲涨了下房租,继续让他对外出租。他们自己找不到租客,这也是一个奇怪的事。

游客中,有小朋友问一个妇女:“妈妈,这咱们还没到山顶啊,为什么不上去了?”

“可以了,再往上,没路,车上不去。”

“那不是有一条小路吗?”

“那是人走的路。”

“妈妈,那山顶有什么?”

“山顶啊,有两个老神仙,一男一女,他们在山顶种地生活。男的种地,女的做饭,他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妈妈,他们没有房贷没有车贷吗?”

“没有,他们不需要房子和车子。”

小女孩依然追问:“妈妈,那我们可以住到山顶吗?”

“不行,山顶没有学校。你不上学,就落后别的小朋友了。”

“妈妈,我本来在农村生活的好好的,没有房贷,没有车贷,晚上能看星星,白天能在树上摘果子吃。现在,我在城市里生活的一点也不开心,那是谁让我们从农村搬到城市里去的?”

“问你爸爸,妈妈不知道。”

“妈妈,你说,是谁让我们从美好的农村住到城里去的?”

“等你长大了自己去探索答案吧。”

(本书完)

也许你生活依旧不幸福,我们坚信美好的一天终会到来的。让我们相逢在《女房管》这本小说中再相逢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