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传承(2 / 2)

铁腕 春悟秋懂 2472 字 5个月前

“看到那边的群山了吗?”梁栋又把手往南一指,“过了那边的群山,就是楚江省。我打算争取一下,从这里往南,穿过那片群山,修一条高速公路!”

梁栋的豪言,顿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所有人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了南边。

“梁书记是吧,你知道修这条路需要多少钱吗?”那个赵强教授忍不住问了一句。

“指望我们槐安县财政肯定是不行的,哪怕是淮州或者岭西,都不行,只有国家出面,才能完成这个项目。”梁栋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道,“这条路不是我最先提出来的,其实早在二十年就有人提出过这个方案了,只不过当时咱们国家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要想穿越这连绵的群山,困难太多。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盾构机,群山已经成不了障碍了,所以我才会有这样的设想。一旦这条高速通车,将成为连接我国南北方的第七条公路大动脉!”

梁栋不知道的是,这个方案的提出者,正是赵老。

当时,赵老还是一个省委书记,他的这个提议没有被采纳,除了我们没有自己的盾构机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进藏交通上了。

进藏的公路和铁路,事关国土安全,自然要优先进行了。

何况,我们已经有了六条南北方向的高速,这第七条早建晚建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只是,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盾构机,再提这个方案,就很有必要了。m.33qxs.m

当王庚寅把梁栋的这个想法告诉赵老的时候,赵老笑着说了一句:

“这小家伙儿,越来越有意思了。”

“你凭什么笃信国家会采纳你一个县委书记的意见?”有人问梁栋。

“从我们的地图上来看,这条路在其它六条路的正中间,一旦建成通车,绝对会成为七条大动脉中最繁忙的一条,将会给全国的交通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梁栋从容不迫地回答道。

“你们槐安只是一个县,搞了一个工业园区,已经算是举全县之力了吧?再搞一个新城,你们县财政能负担得起?”又有人问梁栋。

“我们有了建设工业园区的经验,再建新城就会少走许多弯路。至于资金方面,上级财政如果能给我们拨付一部分,绝大部分,我们都可以自己负担。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的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入驻的企业,大部分已经开始投产,商业住宅项目也十分成功,当地老百姓和外来务工人员对这些房子,都有着极强的购买意愿,说明他们很看好我们槐安的房价走向。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只要我们能把工业园区经营好,带个好头,就不愁新城的土地卖不上价!只要大家都对我们槐安有信心,我们槐安新城就一定可以建起来。”

梁栋顿了顿,继续道:

“如果‘山河大学’能落户我们槐安,对我们来说无疑又将是一个超级大利好!这样的话,我就更有信心了。在这里,当着这么多领导、教授和专家的面,我不妨吹个牛,给我十年时间,我一定会让槐安成为岭西和楚江正中间的一个明珠城市,成为这一大片区域的,中心城市!”

考察团里,五十多岁的赵强教授已经算是最年轻的一个了,这群老头子的平均年龄,没有六十,也差不多了多少。

梁栋的豪言壮语,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意气风发!

少年强则国强!

这个国家终究还是要交到这些年轻人手中的。

这,就叫传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