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劳动力缺失(2 / 2)

张小姐又问道:“据我所知,以前官府要百姓服徭役,百姓皆抗拒,即便不能逃避,也只是出工不出力,京城去西山三十里,齐先生如何说服百姓,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路修好的?”

这位小姐的问题有点多,不过路上也没什么事,齐鸣倒是愿意和她聊聊天,打发无聊的时间。

“我发动百姓修路,可不是无偿的,每天要付给百姓工钱,少了点,每人只有五十文钱,管两顿饭吃,虽说收入不高,但西山作坊还没有完全建成,很多人还没有工作,有修路的工作,自然抢着做了,而且都很卖力气。”

“这便是以工代赈了吧,我知道西山百姓原本是各地流民,齐先生给他们安排工作,也算是好事一件,只是西山这么多人,都能找到营生吗?”

提起这件事,齐鸣就有些头疼起来,无奈的说道:“人多,张小姐啊,你是不知道,将来西山的作坊和地产开设起来之后,人口缺口有多严重!”

张小姐似乎吃了一惊,问道:“十万流民,在大周任何官府面前,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难道齐先生还觉得人口不够?”

齐鸣无奈点头道:“这是自然啊,我给你算一算就知道了,修路可是一项长期工程,并非只修这三十里,将来西山的产品卖到哪里,那里的路就要和西山连通,就这一项,长期修路的工匠就得保持五万人的规模。”

在他的构想中,交通是放在首位的,不仅仅是因为生意上的需要,更具有战略价值。

道路是否畅通,关系到将来的运输能力,某地发生战事,军队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支援,同时大量减少后勤的消耗。

边关一战,齐鸣就感觉到了交通的重要性,上次他带了五千人,而且还都是骑兵,在路上的消耗应该算是最少的了,可是即便如此,带去的口粮在路上就消耗了将近三分之一,如果是步兵的话,这个消耗会更多,严重影响力持久战力。

所以在他的规划中,至少在目前的大周境内,必须要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同时还可以解决至少五万青壮的营生,可谓一举两得。

不要小看这五万人的数量,在大周流民中的比例很低,五万人的背后是五万个家庭,只要这个家庭有收入,就能保证至少二十万人的稳定。

张小姐似乎在畅想着齐鸣勾画出来的未来,沉吟着说道:“将官道修遍大周,这可是前所有为的壮举,仅凭此功,齐先生便可名垂青史了。”

齐鸣并不在意身后事,伟人不是说过嘛,一万年太久,只能朝夕,后世如何评价不重要,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能够看到理想的实现。

“除此之外,我还要在西山建立玻璃作坊,水泥作坊,还有煤矿,这些作坊用工人数都在五万以上,算下来就是二十万工匠,西山虽有十万多百姓,去除掉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幼,劳动力缺口至少在十万以上,何况我还没有算上地产用人,这才是大头,没有二十万人不行啊。”

西山地产一旦名扬天下,就面临着几乎全国大城市的改造,到时别说二十万,就是百万青壮都未必够,当然,现在想这些还为时尚早,但眼下的缺口着实不小。

“若有流民来投西山,相信齐先生定然能够分配好,小女子虽不能为齐先生分忧,却能招募一些流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