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 / 2)

陈庆忽有所感:“你要走了?”

“正是。”

都隆作揖道:“域外危机四伏,不似秦国这般安宁。我等驻留已久,实在耽搁不得了。”

“月氏采买的货物皆已交付,在下令人抄写的上千本经史典籍也全部装上了马车。”

“侯爷,有缘再会。”

陈庆知道月氏即将迁徙远方,不出意外的话,两人这辈子都不会再见面了。

“汤礼典,你们……”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都隆居然是和汤涟一起来的。

“哦,这是在下新交的好友,任朝鲜礼典一职。”

“我与他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

“咸阳果真是菁英荟萃,囊括天下英才。”

都隆颇有相见恨晚的意思,热情地介绍身边的汤涟。

“谬赞,谬赞。”

“都隆使节方才是世间不可多得的贤材,思虑智谋远胜于我。”

汤涟自谦的说。

陈庆轻笑了一声,终于知道二人为什么会搅在一起了。

志同而道合。

两人都想着师仿大秦,强国兴邦,聊得能不投机嘛!

“老友,此次一别……”

陈庆思绪复杂,委婉地提醒:“秦国先贤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兴革不急于一时,最好循序渐进,缓缓图之。”

都隆爽快地说:“在下明白。”

陈庆一看就知道他完全没听进去,怀着最后的善意说道:“秦国之法,未必适合月氏。”

“师仿秦国,也未必能让月氏强大。”

都隆不假思索地笑道:“那就再想别的办法嘛!”

“世间道路千万条,最后皆归于咸阳。”

他扬起马鞭:“在下相信穷我毕生之力,总能为月氏找到一条富国强兵之路。”

陈庆笑了笑,没再说话。

从晚清到民国,华夏的先烈们想尽了世间一切办法来挽救这个岌岌可危的国家。

官僚阶层要君主立宪,洋务运动。

连李鸿章这个八股文的大行家都说出了‘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

底层百姓发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杀洋人烧洋货。

地主商贾则搞出了戊戌维新,喊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都隆大概也是一样吧。

即使是飞蛾扑火,他也要拼尽全力试一试。

“本侯没有什么好送你的。”

嬴诗曼经常数落陈庆是卖玉佩的,腰间的挂饰和玉佩三天两头的丢。

他这回又拽下了腰间的玉佩,递给都隆。

“哪天到了生死危急的关头,你就把他拿出来,告诉想杀你的人,这是秦国雷侯所赠。”

“玉在人在,玉碎——虽千万里,秦兵必至。”

陈庆珍而重之地把玉佩放进他的手心里。

“保重。”

“多谢侯爷。”

都隆洒脱地大笑,透出一股看淡生死的豪迈。

他拨转马头,高喝道:“侯爷,哪天月氏在域外混出了名堂,您一定会听闻我的名字。”

“届时你我举杯共饮,虽远隔千水,亦如当面。”

“保重啊!”

陈庆默然不语。

一道清风拂来,发丝飘扬遮住了他的视线。

望着都隆纵马疾驰的背影,他心中不禁浮现出两句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