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商税,经济命脉(2 / 2)

放在两年前,他们在二龙山才一百多人,如今要发展到十万之众。

老天爷,真是真的吗?

哈哈……

唐龙轻轻一拳打在梁再兴左肩:“十万大军,还不够你带?咱们和李自成不同,我们唐营应该走精兵路线,以一当十。当然兵马多也是好事,只不过步子不能迈的太大了,如真像李自成那样,咱襄-阳也能拉起三十万大军。”

“不过如此一来,反而伤了根基,饭得一口一口的吃,更要懂的藏兵于民!”

“藏兵于民?”梁再兴眨了眨眼,追问:“老大,别的我都明白,可藏兵于民,作何解释?”

田云亮跟着点点头。

唐龙笑道:“你们在各县之下的乡镇,设总甲,总甲之下设村堡,堡里设乡兵,这就是藏兵于民。按理说咱们的做法也是借鉴官府,不过藏兵于民更大的意义在于民心。”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我们的民心应该不止限于耕种土地的百姓,士农工商皆是大汉子民。”

梁再兴重重点头:“我明白了,老大,到了勋阳后,那些士绅阶层只要不反对我们,我们也不会为难他们。”

梁再兴和田云亮当天下午,只带了一个辅兵营就出发了。

唐龙这边也马上宣布,再招募两万新兵。

唐营兵马,与民秋毫无犯,加上唐营在辖区早已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告示张贴下去后,百姓踊跃报名。

短时间内,百姓奔走相告,很快各大营新兵招募点,就挤满了人。

仅仅三天时间,就招募了两万多人。

其中更是包括了不少读书人。

最近一段时间,执法堂也吸纳了一批书生,修订律法,以前大家只是遵循唐营的规章制度和兵堂的制度。

但现在管辖了那么大的地盘,牵扯的不就仅仅是唐营的人,更有百多万百姓。

其次还有商律,税法等等都需要完善。

明朝没有征收商税的律法,但在唐龙的地盘,在襄-阳必须征收商税。

不久前,马森和宋文清几个倒是起草了一份草案,但因为他们都没有从商经验,此事还需要等蒋恩毕回来再正式敲定。

熊铁山船队带回六万粮草,加上勋阳那边弄回的二十多万担,加上之前从各地购进了好几批,如果人数还是五万兵马,估计可以熬到明年收新粮了。

但招募十万新兵后,人数增加了一倍,唐龙估计明年的粮草供应会很困难。

马上就要过年了,粮草还能吃三个月左右,一切让弟兄们过了这个年再说。

临近年关,蒋恩毕好不容易从承天府脱身,搭乘一艘小船,抵达襄-阳。

实施商税,势在必行。

事实证明,商税和关税为一国之经济命脉。

若是朱元璋的智囊团有远见,能够制定一套税收体系,绝对能够给大明续命一百年。

反观大清,因为制定了完整的关税体系,使得它屡战屡败后,依然能坚挺数十年。

唐龙作为后世来者,自然明白关税,商税的重要性。

蒋恩毕回来后,抓紧重组大唐商社,充实了大量书生进入商社,他还招募富有经验的掌柜加入。

加上他自己的人脉,武昌,黄-州等地有些人慕名来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