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三顾草堂(上)(1 / 2)

“我欲得这天下,难道还不如古人吗?古人对贤臣良将尚且如此。我曹操欲得大能,亦当如此耳。汝等不必多说,再敢有对先生不敬者!吾必责之!”

说完,带着众将骑马而去。王言走出草堂,看着曹操的背影,露出一丝笑容。

他这么做的目的,除了自抬身价以外,也是想要看看曹操的度量到底有多大?

系统的任务是让他帮助曹操打天下,但是也没有说一定要帮他打到底。

本来按照《三国志》《三国演义》来说,曹操就没有得天下。所以王言只需要跟随曹操一段时间,就算是完成任务。

若是曹操不值得他跟谁的话,到时候他就会走。

倘若曹操值得他跟随的话,那么帮助曹操打下这个天下又如何?

曹操这个人的形象,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当中是完全截然相反的。

《三国演义》当中曹操的形象是多疑,气量狭小。

而《三国志》当中,对曹操的评价是,素有雅量,能容人。

所以王言想看看,曹操到底是这两种形象当中的哪一个。

而王言本人倾向于是《三国志》当中的形象,必定《三国志》是史书。作者本来就是三国时期的人,自然对曹操是更加的了解。

而《三国志》当中的描述也非常的客观,并没有夹杂太多的个人感情,还有真实的事件案例进行佐证。

《三国演义》不是史书,只是一本经过加工的演绎小说而已。小说这种东西,参杂了作者的太多个人感情在里面。整个《三国演义》当中描写蜀国的篇幅是最多的,对刘备过于推崇,难免就会仰刘抑曹。

可以看得出《三国演义》的作者,明显的有儒家的正统思想。仅仅是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说曹操是反贼。但是刘备就没有反天下吗?最后还不是自立为帝了吗?刘备称帝的时候,汉献帝还活着呢。

至于说曹操的性格多疑,古来帝王将相哪个不多疑?要是不多疑的话,早他娘的死了。

这在三国本身,就有很多案例。何进就是不够多疑,才只身入宫,被十常侍给弄死了。

董卓也是因为不够多疑,所以才被王允和吕布伏杀。

所以多疑对于君王来说,并不是缺陷,反而是优点。

刘备就不多疑吗?临死的时候,还在怀疑诸葛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