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皇帝(2 / 2)

脑变 曾经心动Zzz 2543 字 8个月前

世家大族盘踞一地根深蒂固,有家无国也是中央政权的隐患,他们兼并土地,隐匿人口,垄断科举仕途,也是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亡唐的两大罪魁人物黄巢和朱温都是寒门子弟,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寒门子弟出头无望,世家大族只顾一己之私,众多原因致使中央权威尽丧,这才造成了五代十国的惨剧。

后世赵匡胤矫枉过正,过度崇文抑武,让堂堂汉族从此对北方游牧再无压制之力,一代不如一代,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曾凡也思考过,后世网络上也有不少争论,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摊丁入亩,改按人头收税为按照土地收税。

同时结合土地累进税制,从内部瓦解世家大族存在的基础,让他们主动分家析产,不能再大肆兼并土地,不能再隐匿人口,世家大族也就会慢慢的消亡了。

这些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好在他刚刚即位,时间多得是,先在新设立的湖南道,广南道实行,那边新开垦地广人稀,出了效果再全国推广。

另一项长治久安的政策就是教育科举,常年没有大规模战争,积累的粮食财富堆在仓库里是巨大的浪费,在各地郡府县设立官学,扩大受教育的民众规模,培养提拔寒门子弟。现在大唐的面积足够大,不缺地方安置人才。

在中央设立研究院,鼓励天文地理物理数学医药各方面的研究发展,收集翻译大食波斯那边传过来的书籍文献,大唐现在是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不缺乏人才,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只要给这些人一个舞台,他们一定会发挥出最耀眼的光芒。

即位后四五年间,一项项的政策开始逐步推行,即位前曾凡就已经听政十几年,早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威望和手段,这些改革尽管触及到了不少人的利益,只要不是直接造反,谁也没法阻止推行,阳奉阴违的话,他的眼里也揉不了沙子,正好杀鸡儆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皇帝的表现无可指责,朝中的大臣很多当年都教导过他,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

从小就尊师重教,言行刻苦,没有任何骄奢纨绔之气。

束发至今,只有皇后一个女人,不纳妃嫔,不营宫室,不喜奢华,衣食简朴,每天作息规律,除了理政就是读书练字,教育子女,打坐修炼,言行堪称典范。

早年间还有些别样心思的几个王爷,他们自问即便坐到那个位置,也不可能有这位做的更好,更别说他们十几年都没找到机会,现在也早就收起了想法。

规划做好,事情理顺,剩下的就是选拔人才,按部就班的去执行了。

曾凡开始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修炼上,开始减少上朝时间,给儿子学习成长的空间。

从出生不久就卡住的境界,他感觉有了突破的迹象,这时候他才想起本来这就是个修仙游戏啊,自己这些年干的都是些什么事啊,修个仙也太难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