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摩尔根和孟德尔(2 / 2)

脑变 曾经心动Zzz 2838 字 5个月前

一九二八年,六十二岁的摩尔根受聘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将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时的同事布里奇斯、斯图蒂文特和杜布赞斯基等人再次组织在一起,重建了一个遗传学研究中心,继续从事遗传学及发育,分化问题的研究。

一九三三年,诺贝尔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摩尔根由于对遗传的染色体理论的贡献而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摩尔根并没有到瑞典去出席颁奖仪式,借口是自己工作太忙,主要还是他本人不喜欢一本正经地在公众集会出现,除了科学讨论会,他对于政治和其他集会均不感兴趣。

这点倒是很合曾凡的胃口,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人,好像科研人员中这样的人很多。

一九四一年,摩尔根以七十五岁高龄宣布退休,离开了实验室,四年后,摩尔根因病去世。

人们对他最好的纪念,也许要算将果蝇染色体图中基因之间的单位距离叫做“摩尔根”,他的名字作为基因研究的一个单位而长存于世。

与生前就已经荣誉加身的摩尔根相比,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格雷戈尔·孟德尔的命运就坎坷的多了。

孟德尔当时在奥地利一家修道院中做修道士,为了培育优良品种,从三十四个豌豆品种中选出二十二个进行杂交实验,在人工培植这些豌豆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遗传的基本规律,然后开始对不同代的豌豆的性状和数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统计和分析。

一八六五年,经过八年的不间断研究总结,他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总结出规律,并写成了论文发表。

可惜,孟德尔的论文并没有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他的光芒完全被另一位同时代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以及划时代的巨着《物种起源》掩盖住了。

后来,他被任命为所在修道院院长,因为公务繁忙而中断了研究。

一九零零年,孟德尔去世十六年后,才有几位科学家通过各自的实验几乎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了孟德尔遗传定律,该年因此成为遗传学史乃至生物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一年,从此,遗传学进入了孟德尔时代。

他发现的基因遗传分离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与摩尔根发现的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也就是遗传第三定律一起,成为了后世研究生物遗传奥秘的基本规律。

一九五三年,詹姆斯·杜威·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合作,共同提出了基因的双螺旋结构学说。

该学说不但阐明了基因的基本结构,并且为一个dNA分子如何复制成两个结构相同dNA分子以及dNA怎样传递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提供了合理的说明,它被认为是生物科学中具有革命性的发现,也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

沃森也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和实施者,说起来,曾凡能加入帕米拉的实验室,也是受到这个计划的影响。

除了这些名垂青史的科学家,还有很多普通的科研人员,为这些突破性研究做出各自的贡献,他们的名字很少为大众所知。

曾凡的研究,也是建立在这些前人的工作基础之上,每一项重大科学发现,都是在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无数人不断的研究积累之上做出的。

他现在也只是刚刚入门而已,基因功能演化模拟程序,不过是一个工具,未来能不能有真正重要的发现,还要看他付出的努力以及,运气。

曾凡觉得,自己好像不缺乏运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