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147 大明宝钞(1 / 2)

朱高炽:如此修养生息竟然无用

这一刻, 朱高煦向来稳重的心态被重重一击,心声出现在天幕上。

穷死穷

这个字眼深深刺痛了朱高炽。

朱高炽听到大明最后竟是活活穷死的,心底彻底破防, 好似自己的努力到头来全做了无用功。

能省的他都省了,该停的也都停了,为何还会如此, 难道自己的儿子是个败家子

朱高炽看向朱瞻基,眼神骇人。

朱瞻基

“怎么可能,我大明泱泱大国,如此富饶,怎可能穷死,不可能”朱高煦不信, 他只听过昏君亡国的,穷死亡国,什么东西

“难不成是出了像隋炀帝的败家子刚刚神迹说的朱叫门”朱高燧记得神迹说过一嘴, 听这个名字就知不是什么好玩意。

朱高煦和朱高燧齐刷刷的看朱瞻基。

朱瞻基

此时的朱棣没有心思搭理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他拿着账本的手顿住,不受控制的颤抖了一下。

自己终究是错了

朱棣方才仔细看着账本,虽然国库面上还富裕不少,但正如神迹所述, 那些价值看起来很高例如香料珊瑚等物, 有价无市, 如同废物。

这么算起来,应该是大明赔了, 用真金白银换来了一些无用的东西。

朱棣想起方才神迹说的,不是万朝给大明进贡,而是大明给万朝进贡

明太宗朱棣:大明王朝为何沦落至此, 朕到底哪里错了。

朱棣想不出来,即便朝贡体系有问题,但太子登基便停了下西洋之举,该是及时止损。

即便治国理念不同,朱棣对朱高炽的首层难度

要是细纠的话,大明的经济应该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要说大明的明君也不少,且是接连出现明君,开国皇帝朱元璋自不必说。

明太宗朱棣,咱们之前详细说过,功绩之大,单拿出一件来都是明君。

明仁宗朱高炽,虽然战略眼光不行,但绝对能算的上称职的守城之君。

明宣帝朱瞻基更不用说,承接了仁宣之治。

一连几个明君,也算是国运特别好了,但偏偏这几代明君里没一人会搞经济,经济天赋为零,甚至还是负数。

天幕上出现了四世同堂的卡通皇帝,头上带着血条,分别是武力值、文治值、经济值。

几个卡通人物的血条都不一样,唯独经济值那,齐刷刷的为空。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高煦特别好奇自己的天赋是什么,武力那肯定是满血,文治嘛

算了算了,还是不知道的好。

咱们先交代一下明朝的货币大明通行宝钞,明朝经济臭棋的开始。

从一开始,明朝就摒弃以白银为主导的货币体系,随之代替的是大明宝钞以及铜钱。

明初期先以铜钱过度,随即到大明宝钞和铜钱并行。

要知道一种货币的发行,必然要锚定大宗商品,这样才会有价值,同时货币还和王朝的信用绑定在一起。

说白了,不管是纸币还是金银,能作为货币,并不在于它本身的价值,而在于它背后的价值支持。

朱棣皱眉。

朱高炽皱眉。

朱瞻基皱眉。

朱高煦两眼迷茫,神迹说的每个字他都听的懂,但怎么连起来就不知什么意思。

“大哥,父皇,大侄子,你们听懂了么”朱高煦问,直接跳过了和他一样迷茫的赵王朱高燧。

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这祖孙三人没一人搭理朱高煦。

这次不是不屑搭理,而是他们三人也没怎么听明白。

明太祖朱元璋上来就大刀阔斧的发行新货币,按理来说,若操作得当倒也还好。

但关键问题是明太祖朱元璋打仗可能天赋异禀,但经济方面是真的不行。

第一,对于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完全没数,不知明太祖朱元璋是不是以为印出多少钱来,大明就有多少钱。

钱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背后锚定的价值,如果超出它背后锚定的价值,钱必然要贬值。

所以发行货币是件谨慎的事情,多发乱发都会导致货币信誉下降,从而贬值。

朱高煦:什么意思

他不明白,一点也听不明白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贯钱背后锚定的价值是一斗米,所以一贯钱可以买一斗米。

在米不变的情况下,只是单独印刷钱就会导致两贯钱才能买一斗米。

这就是货币贬值。

咱们来看看洪武年间大明宝钞发行量是多么恐怖,从建立新的货币体系开始,大明每年发行量大概在五百多万锭。

在洪武二十三年更是多达一千五百万锭。

这么说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那咱们前朝元朝相比,元朝每年货币的发行量不过二十万锭,最高峰时也不过一百五十万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