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161 算是一个好皇帝(1 / 2)

乐瑶这一句类比让直播间前的众帝王们不淡定了, 唯一淡定的只有赵匡胤。

只见赵匡胤不由点了点头,别说神迹形容的还很贴切。

“猪瘟什么猪瘟”汉武帝刘彻有点懵,他好好的一帝王怎么还能得猪瘟, 那不是猪才能得的

且得了猪瘟和晚年昏庸有何关系

汉武帝刘彻百思不得其解。

听神迹特意提到李隆基这个败家子,李世民心底一沉,到目前为止,神迹除了讲述了贞观之治, 还有关于太子的教育问题。

对于后朝大唐, 神迹透露的消息少的可怜。

此次重点提出李隆基这个晚年昏庸的皇帝,引起了李世民强烈的重视,也不知这个李隆基是谁的血脉。

李承乾放心的退了一步, 反正自己是废太子,肯定不是自己的。

李泰也觉的不是自己,两人不约而同的看向还是奶娃娃的三弟李治,是这个小兔崽子的后代吧

只见李治在偷偷的啃自己的脚丫,丝毫不在意神迹说了什么。

听到神迹点名自己晚年昏庸,秦始皇嬴政皱起眉头, 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和昏庸二字挂钩。

其实秦始皇嬴政有点冤枉, 他不是昏庸而是被诈骗。

“难道自己被黑就是因为自己晚年做的荒唐事”秦始皇嬴政心底一沉, 既得提醒,他便会时刻提醒自己,绝对不让自己和昏庸挂边。

首先是明宪宗朱见深不爱上朝这件事, 史上没详细的记载, 只有一句, 成化七年的时候,众臣好不容易找各种理由,连天象都用上了, 才见了明宪宗朱见深一面。

若真的,明宪宗朱见深可是开了明朝不上朝的先河。

不上朝

朱见深有些不可思议,自己为何会不上朝

不过上朝不上朝的影响倒不大,毕竟明宪宗朱见深的文臣班底是纸糊三个阁老,泥塑六尚书。

这种说法是讽刺万安 、刘吉、刘珝三位内阁。

其中以万安最为著名,之前咱们也说过,万贵妃的党羽里就有万安。

别看两人都姓万,但是可不是啥亲戚,万安可比万贵妃大二十多岁。

但擅长拍马屁巴结人的万安楞说自己是万贵妃的大侄子。

这个万安有个外号,叫做“万岁阁老”,

大家别被字面意思骗了,这不是啥好外号,在皇帝和内阁商讨事情时,万安先一眼不发,等听到他想打断的话题时他就跪地大喊万岁。

天幕中出现一个小人,直接他跪在地上大喊万岁

不过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说大臣万安其实是明宪宗朱见深故意安插在内阁,找个如此昏庸之人,就是为了架空内阁。

要知道从朱瞻基开始,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最后和宰相的权利差不多。

若想重新夺回皇权,让内阁的人都变成废物,无疑是个方法。

除了方才说的大臣万安是“万岁阁老”,大臣刘吉则是“棉花阁老”,成天无所事事不作为,管你怎么弹劾我,反正也自己不在意。

剩下的一个,倒不算昏庸,但是看万安他们如此,也直接摆烂。

朱瞻基再次自我怀疑,从小到大都优秀的他,从未自我怀疑过能力。

说句题外话,自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真是个大问题。

但是明宪宗用奸臣架空文官权利,把内阁权利转移到司礼太监,重要的决策由皇帝决定太监代签,要是明君还行,遇到昏君就会造成官宦专权,终究是一大隐患。

而且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当年朱棣设立内阁也是为了广开言路,打开思路。

一刀切的做法,让帝王完全没人监督,难免刚愎自用,总之,好的皇帝好的大臣,才能有好的王朝,缺一不可。

朱祁钰也在思考治国之道,要讲究一个平衡,如今朝堂文官独大,所以宦官制衡,但一旦失去平衡,朝堂就会崩塌。

得重塑朝纲才行,朱祁钰叹气,心里又把朱祁镇骂了个来回。

虽然没有朱祁镇的神操作便没有他如今的皇位,但是朱祁镇却毁了大明半壁江山,若当年的武臣还在,朝堂怎会是当下模样。

大明需要的是心怀天下的如于谦于少保这样的文臣,而不是满嘴仁义道德,只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人,治国无用的废物。

朱祁钰下定决心,从他这代,改朝纲。

那个叫汪直是个好苗子,绝对不能让他为宦官,这样的人该做武将才是。

还有就是老年的朱见深信方士、信佛。

喜欢吃丹药这点真算是古代帝王的通病了,比起吃药吃死的帝王,明宪宗朱见深还不算最恶劣的那种。

在信任方术上,明宪宗朱见深从迷信方术到后期宠信方士,例如给梁芳、李孜省这样的人封官,也开创了不好的先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