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61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1 / 2)

刘禅虽然投降, 但是司马昭对他仍旧有戒心,怕刘禅心中还存有光复蜀汉的心思。

毕竟刘备那一代全是皆为不撞南墙不回头之辈,于是司马昭决定试探一下“废物”刘禅是否再无光复之心。

刘阿斗已经无心听神迹说什么, 他坐在地上嗷嗷哭,他从未见过爹爹和叔叔们如此骇人的眼神, 好似要吃了他一般。

他哪里知道未来的自己如何会投降, 他不知道呀,他只知道, 他不想当这个皇帝

从一开始, 他就不想当这个皇帝, 但是没人让他选择。

立长不立幼,这是跨越不了的规矩。

于是司马昭专门找来戏班子, 让他们表演蜀国的戏, 刘禅无半点反应,该喝酒喝酒, 该玩乐玩乐,没有半点反应。

倒是他身边的蜀臣个个变了脸色。

司马昭问他, 安乐侯不思念蜀国么, 刘禅却不假思索的回, 魏国很好,让我乐不思蜀。

刘阿斗回答的真情实意,看不出半点演技。

如此也让司马昭彻底放心, 如此废物, 别说如今蜀国那些青黄不接之臣,就算诸葛亮在世也无力回天。

乐不思蜀,乐不思蜀

刘备赤红了眼,心口被重重一锤, 他的儿子竟然说出乐不思蜀四字,何其可悲,何其可笑。

刘阿斗的一句话,让刘备的桃园梦成了笑话。

“刘阿斗”刘备第一次抬手,重重打了刘禅一巴掌。

本来嚎啕大哭的刘禅被刘备这一巴掌给打懵了。

只见刘备被刘阿斗气的浑身颤抖,“你个孽障,不配为汉室之后”

刘备可以原谅刘阿斗的平庸,他也可以原谅刘阿斗被奸人蒙骗,他亦可原谅刘阿斗的无奈灭国。

但是他不能原谅刘阿斗的这句乐不思蜀。

刘阿斗已然被吓的哭不出来了,他不明白,为何他爹爹如此暴怒,乐不思蜀怎么了

魏。

“乐不思蜀。”曹操重复道,“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刘备呀刘备,你竟然有子如此。”

“司马懿,你说刘备之子是真傻还是装傻”曹操问司马懿。

曹操竟有些看不透刘备的这个窝囊儿子。

按照当时局势,一句乐不思蜀换来的却是保全刘氏一族,乃是明智之举。

既然大势已去,又何必苦苦挣扎,是个懂得取舍的。

但是如此会取舍,却不像刘备的儿子。

若是刘玄德,怕是死也不会说出此等话来。

曹操敬佩刘备是个英雄,也头疼于他这种执着,本以为他的光复汉室只是一个招揽人马的口号罢了,不想那个疯子却一直坚守。

吴。

孙权也从原本的慌乱中镇定下来,听到神迹所说的乐不思蜀,孙权笑了,“这竟是刘备之子说的话,蜀必亡不足为惧哈哈哈哈”

支撑蜀国的是什么,不就是刘备等人光复汉室的执念么

刘邦:这小子是真傻还是装傻他日后有没有复国

刘邦好奇,不知后面有没有反转。

有人说刘禅并不昏庸,反而是大智若愚,不然也不会稳坐江山三十年,最后还得以寿终正寝。

蜀国已经是穷途之末,无谓的抵抗,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刘阿斗成了亡国之君,但是亡国未必要殉国,人各有志。

乐瑶叹了一口气,忽然不知该怎么说了,阿斗有错么作为普通人,他好像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不作妖很听话,打不过就投降,保住了刘氏一脉,百姓也不用跟着遭殃。

阿斗没错么他的乐不思蜀丝毫不抵抗的投降,把刘备和诸葛亮的坚守狠狠地踩在脚底。

让蜀国之臣坚守了一辈子的信念,消散的无影无踪。

路人甲:悲凉的蜀汉呀,唉如此落幕。

粉丝路人甲出现了,本来他想怼刘阿斗,但是张嘴却不知该怎么骂,他和乐瑶的感觉一样,不知怎么说。

要把自己代入刘阿斗,是投降还是抵抗

为何刘阿斗的乐不思蜀让他带上了昏君的帽子。

可能正是因为季汉的“视死如归”与刘阿斗的“乐不思蜀”强烈的对比。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谁对谁又是错呢

乐瑶放出悲凉的音乐,画面首先出现的是人已暮年的诸葛孔明。

为报三顾茅庐之恩,为完成主公托孤之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诸葛已老,无力北伐,愧对先帝,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画面一闪,关羽的画像插入。

关羽关云长在此必取荆州,助大哥完成大业

败走麦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关羽不降蜀国不降

随后是关平,关羽之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