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防弹衣生意(2 / 2)

“那就这样吧,做好你该做的事情。”

“我们很快会再见面的,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当面聊!”

啪地一声,电话挂断。

陈沉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随后,他立刻叫来了徐友,开始安排这一系列“商业上”的事宜

事实上对陈沉来说,做生意这件事情本身是没有多大意思的。

他对金钱啦、物质啦之类的东西没有太多的追求,之所以要赚钱,其最核心的诉求还是要归集到装备上。

钱有什么意思呢?再多的钱,再豪华的车,再精致的别墅,能扛得住一发120迫击炮吗?

什么?你说能抗住?

那155榴呢?

对“毁灭”的深刻认知,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他对某些事物的兴趣,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只有这样的认知,才能让他尽可能地排除掉不必要的干扰,在这片混乱的土地上生存下来。

——

不过,在两天之后,当际华集团的第一份boq(报价单)摆到陈沉的桌面上时,他还是真切地体会到了那种由纯粹的“利润”所带来的冲击感。

不仅仅是他,东风兵团核心组、包括徐友在内的每一个人,都被这份报价单给震惊到了。

徐友目瞪口呆地看着报价单,用食指划过上面的数字,随后难以置信地开口说道:

“这玩意儿.是真的吗?”

“一具凯夫拉纤维防弹衣,外加前后四级的陶瓷防弹插板,总价才.2460美金?!”

“这是在跟我开什么玩笑?同级别的防弹衣我以前也卖过两件,哪怕是在合法市场上的采购价都要到4000美金以上了,运到蒲北来,保守估计也要卖一万五千美金。”

“现在你跟我说,这玩意儿的价格五分之一都不到?!”

“价格就算了,供货量没有上限,供货周期以日来计算?”

“而且它用的还是cip术语——连运费都包括了?!”

“我感觉这就是一场骗局他们可能根本就交不出货来。”

“但这也不可能吧,际华集团我知道的,那是一家.国企。他们如果毁约不交货的话,对他们的商誉也是一个重大影响吧?”

不得不说,徐友在贸易这方面还是相当专业的。

虽然他之前接触的主要是各种各样的“不合法交易”,但不代表他对合法交易的规则不了解。

而他短短的几句话,也确实指出了这份报价单看上去“不合理”的地方。

超低的价格,宽松的交货条件,无上限的供货量.

在他看来,这不是做生意,简直就是做慈善。

其他人的感知跟他也差不多,甚至在看到报价单后,白狗都忍不住觉得这是某种跟“直升机”类似的交易,而在得到陈沉的否定回答之后,他整个人都陷入了迷茫。

看着他们的表情,陈沉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他么才哪到哪儿呢?

制造大国的实力才刚刚开始展露,等再过几年你们去看吧,500美金的无人机,200美金的防弹衣,20美金的手台,5美金的携行具

所有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东西都会被彻底拉下神坛,而能够抓住第一轮冲击的机会的人,毫无例外地全部都发了大财.

想到这里,陈沉开口说道:

“真实性是不用怀疑的,这笔生意虽然看上去有点夸张,但实际上也是有特殊性的。”

“给我们供货的这家厂子经营上有一些困难,他们迫切需要打开国际市场,形成新的销路。”

“而在品牌影响力还没有建立的前提下,打低价牌是最安全、最稳妥的方案。”

“所以徐友,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做吧。”

“现在告诉我,以你掌握的商路和运输能力,第一批次采购,你能帮我带多少件防弹衣回来?”

听到陈沉的问题,徐友略微犹豫了片刻,随后回答道:

“其实理论上来说无论多少我们都能吞得下.按照报价单的策略,我们会在小勐拉那边完成清关,这条商路是相对成熟且安全的,内陆运输部分直接用大卡车拉就行。”

“我们面临的主要还是一个销售渠道的问题——我们可以拿出一千万美元,进个5000件防弹衣,但这5000件防弹衣要卖给谁呢?”

“我们不可能两千美金进,两千美金卖,至少也要卖到1万美金。”

“那也就意味着,这是5000万美金的大单,哪怕分散到整个北掸邦、佤邦的市场上,也不太可能完全吃得下。”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搞一千套试试水?”

“没问题。”

陈沉立刻点头说道:

“就1000套,并且,我们要对销售对象进行筛选。”

“前期,我们只卖给短期内绝对不可能跟我们发生冲突的合作伙伴,比如佤邦、第七旅、柴斯里,连木鬼都不要给。”

“我们要给他们来一波饥饿营销,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跟我们合作的,就能越来越强;跟我们作对的,只能越来越弱!”

“明白!”

徐友郑重点头,继续说道:

“那我就给他们发回函了?先订一千套?”

“去做吧。”

陈沉摆了摆手,徐友立刻退了下去。

几个小时之后,第一笔预付款通过国际结算转到了远在北回归线以北还要远的那家公司的账上。

当天晚上,这家公司的销售人员集体庆功,而厂区内的生产线则全力开动,加班加点地启动生产。

要不了多久,第一批装备就会运抵蒲北、运抵孟洋。

这一定会对整个蒲北造成不可阻挡的冲击。

因为在轻步兵对战中,穿了4级甲的那一方,将会形成碾压性的优势。

没有任何道理可讲的优势.

在那之后,整个蒲北的战场生态,也会开始改变。

而这一切的推动者,此时就坐在孟洋县城内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里,思索着怎么去用这一批装备撬动尽可能多的力量,发起对那个重镇、也就是景栋的进攻。

暗影兵团的末日快要到了,可他们甚至还不知道,打败自己的,不是什么超级先进、超级强力的装备。

而更可能是,数千公里之外的、头上戴着老花眼镜、脚下踩着缝纫机踏板、时薪仅仅3美元的东北农村女工.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