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澜沧篇、东欧风云、朱佑榶的政治智慧(2 / 2)

鲁国劳动力严重不足,就算他拿下乌克兰平原,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种地。

所以,他先派人去掳掠人口,再怀柔哥萨克汗国,是人就要,然后直接吞并了大商第聂伯河西海岸的全部领土。

第聂伯河,是东欧第二条大河,起源于莫斯科附近丘陵,途经白俄和乌克兰。

朱佑棅不敢说全据整条河,但白俄和哥萨克汗国境内的河流,他全都要了。

并且,不断派兵去掳掠人口。

很快,鲁国人口破千万了。

本来重心在比高加索山南麓的大隋,发现齐鲁两国不断侵吞大商,而商国却没有什么动静。

隋王朱见汐也动了小心思。

以前他担心和商国这个霸主做邻居,所以在比高加索山里,放了四个小藩国,作为两国缓冲带。

这些年,商隋两国也算相安无事。

但随着巴库油田被发现,商隋两国都眼红了,因为这个油田,两个差点动手。

还是中枢调停,这个问题暂时搁置。

可现在,朱见漭回国做太子去了,朱见汐可就动了歪心思了,若能全占巴库,隋国国力会上升一个层次。

所以他密切关注商国局势。

反政军试图东出,朱见汐派兵将其赶回去,也是对大商的试探,发现大商虚弱时。

在鲁国吞并第聂伯河西岸大平原后,隋国骤然出兵,吞并了比高加索山里的四个小藩国。

将四个小藩王赶到其他地方建立封国。

这里面还有两个是他的儿子呢。

两个朱见漭的孙子。

皇室肯定不能杀,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吞并了四个小藩国,巴库油田,彻底掌握在隋国手里。

往北的道路上,可就没有阻碍了,一片广袤的大平原,朱见汐太馋平原了,这几年他都在购买土壤,在山里面种地。

大隋的国力,全都砸在这上面。

现在一个广袤的大平原摆在眼前,他要是再不心动就是傻子了。

吞并四个小藩国后,他继续北进,拿下伏尔加河流入里海方向南岸,本来想兵进阿斯特拉罕,但魏国陈兵于阿斯特拉罕,逼退了隋兵。

朱见汐还不满足,兵进顿河南岸。

在顿河和伏尔加河夹着地带,埋下地雷,修建防御工事,作为隋商两国新分界。

得到了广袤的平原,以及凶悍的哥萨克骑兵,朱见汐是非常满足的,对于有能力的外族,他是非常欢迎的。

没能力的只能去掏厕所,那里才是白人的最终归宿。

魏国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魏国不要土地,他们要人口和财富。

趁着商国内乱,魏国招揽商国富商巨豪,并且试图做崩商国的财政体系,从商国刮出一块肥肉来。

并且,他将北方的冻土区无限往西推,肥沃的东欧平原他不敢眼馋,可他不嫌冷,冻土区归我吧。

等朱佑榶发现的时候,大商丢失了超过二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朱佑榶没直接宣战。

而是先派人去中枢哭诉,然后联络德国、卫国、伊国、许国等几国,组建欧亚联盟。

其实欧亚联盟只是一个口头联盟而已,最多乱乱四国心智。

真正目的是,在朝廷内合纵连横,说服商国权贵,将这些人绑上自己的战车上。

在付出了巨大利益之后,朱佑榶终于能够出兵了。

朱佑榶先挑软柿子捏。

魏国拿走的冻土区,没什么实际意义,以后索要回来便是,隋国太强,赵王能征善战,只有鲁王是软柿子。

朱佑榶组织大军攻打鲁国,收复失地。

可他完全低估了朱佑棅。

朱佑棅文武双全,几场小仗他就瓦解了商国的攻势,然后祭出杀手锏,花钱买人才。

商国很多军队,临阵脱逃,投降了鲁国。

这里面固然有朱佑榶经验不足的原因,未尝没有商国权贵放水的原因,他们根本就不愿意为朱佑榶卖命。

朱佑榶驱使他们,用利益驱使罢了,根本无法犹如臂使。

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别忘了,鲁王可是朱见漭的四儿子啊,曾经也是商国人。

这一瞬间,朱佑榶才认清自己,没有老皇帝撑腰,他什么都不是,一个小小的藩王,他都打不过。

朱佑榶并没有气馁,他不喜欢认输,而是绞尽脑汁思索破局的办法。

鲁国并没有继续打击朱佑榶,而是不断派兵掳掠人口。

战争持续三个月时间,鲁国人口暴增到1700万。

恰逢克里米亚半岛爆发屠华事件。

白人反政军,杀光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全部华人,布解放了克里米亚,建立克里米亚国家。

此事一出,国内外哗然。

商国民间指责朱佑榶无能,让同胞罹难,甚至想请赵王回国登基,将朱佑榶赶出商国。

迫于舆论压力,朱佑榶和鲁国、赵国、隋国、魏国签订停战协议,其实也正中朱佑榶下怀。

朱佑榶十分清楚,他是打不赢四国的,可能一场都不会赢,与其那样还不如趁早止损。

同时,他邀请四国帮助商国收复克里米亚半岛。

自己明明战败了,面对国内叛乱居然自己不敢动手,反而求击败自己的对手,真是可笑啊。

朱佑榶因此沦为大笑话。

四国君主笑话朱佑榶一顿,索要了大批好处后,还是答应了。

四国组建联军,出兵十二万,由赵王亲自率兵,仅用三十一天,就击垮了反政军,并将岛上杀得鸡犬不留。

捷报传入莫斯科的同时,朱佑榶立刻宣布,屠白令。

屠杀境内所有白人!

可是,四国却进入警戒状态,因为商国一边杀一边驱赶,把白人往周围各国驱赶。

以前商国和各国的分界线是大山脉,但这次四国借机吞并了不少领土,尤其是隋国,明明占据比高加索山南麓,两国相安无事,你非得翻越比高加索山,跑到大平原上来。

魏国最惨,他们吃的都是冻土区,关键这些地方没法戍卫,一旦大批大批白人进去,就会变成盗匪,国内没有个安稳时候了。

这个时间点选的也好,赵王还在克里米亚,四国联军的精锐都在克里米亚。

商国上下动起来,六千万白人可就遭殃了。

可商国并不是要杀他们,而是往国外赶,反正六千万异族,朱佑榶没本事怀柔掉,干脆就送去国外,祸害其他国家去。

同时,他以东欧皇帝的名义,颁布圣旨,要求欧亚所有国家,发布屠白令。

这下可把各国恶心死了。

鲁王朱佑槿把自己最喜欢的瓷瓶都砸了:“该死的王八蛋,伱坑的就是我鲁国啊!”

鲁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屠杀本地土著的东欧国家。

因为鲁国缺人啊。

鲁国的白人人口和汉人人口数量持平,一旦白人烽烟造反,鲁国就没了。

作为东欧带头大哥的商国,先发布屠白令,然后把白人往各国赶,关键是四国刚组建联军,对克里米亚的反政军给屠了,天下人都知道,这下黄泥掉裤裆了。

果然,鲁国有白俄人叛乱,朱佑棅如果不镇压,叛乱会越来越大,镇压吧,岂不承认了要屠杀土著嘛!

四国侵吞了商国领土,报应来了。

侵吞的领土没有时间消化,反而国内的白人在造反。

这就是朱见漭占领时肃清不彻底,才有了今日之祸。

东欧各国陷入混乱。

商国也没好,国内打砸抢频繁,那些白人明知必死,肯定要闹一顿,死得轰轰烈烈,但国民日常生活被毁掉了。

朱佑榶却认为,这是梳理商国内政的好机会。

六千万白人,起码没了一半,剩下的像老鼠一样躲起来,四处煽动叛乱。

他则可以借着肃清的名头,掌控军权,并进一步掌控皇权,商国也就被他掌握手中了。

顾鼎臣被派来做他的首辅,帮助他梳理商国内政。

最倒霉的是隋国。

本来大隋是霸主国,这次借机撕毁约定俗成的规矩,对小藩国动手,又侵吞了大批大批商国领土,吃进去的地盘没来得及笑话,反而被喂了一口屎。

大隋国内土著不多,可他占据了哥萨克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的地盘,这些地区商国并未完全占领,自然没怎么怀柔,约莫有几百万白人土著在这里生存,一般都不太会说汉话呢。

朱见汐为了快速扩张,对这些人进行了怀柔。

结果朱佑榶反将一军,他直接吐血了。

隋国国内冒出来一千万白人,而这些白人开始祸乱整个大隋,逼着大隋镇压白人。

赵国和魏国也没好到哪里去。

东欧一片乱局。

而朱佑榶却借着乱局,整饬朝堂,逐渐掌握皇权,这就是老皇帝亲自调教出来的皇孙,厉不厉害?

以前朱佑棅瞧不上朱佑榶,经此一役,服了。

毕竟在朱佑榶眼里,这些地区是商国领土,跟他没半毛钱关系,百姓死多少,经济衰落多少他也不在乎。

甚至,就算不是霸主国。

他也能跟朝廷哭诉,所有损失朝廷自然会补偿的。

别忘了,他才该做皇帝的,朱见漭永远欠他人情,如果朱佑榶肯用钱来还,朱见漭估计会乐死。

东欧乱成一锅粥。

西欧则在看热闹,朱佑樘一边看东欧的热闹,一边吞并巴尔干半岛,一边撩拨法德捷。

当他看见朱佑榶的举措后,大呼厉害:“不愧是皇爷爷亲自调教出来的太孙,这份政治见解,一般人不具备。”

把水搅浑,他好摸鱼。

景泰六十六年,西欧楚国,正式更名为大元国,楚王朱佑樘也变成了大元王。

作为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王朝,大元,统治世界数百年的蒙古,大元这个国号,对任何国君而言,都有特殊意义。

朱佑樘苦求这个封号很久了。

不止是他,宗室藩王都想得到这个封号。

老皇帝肯将这个封号赐给他,说明看好朱佑樘,非常看好老楚国的前景,所以才改楚为元。

从今日起,楚国正式更名为大元。

国旗、国徽、国歌、军旗、军功章全部要更改,还有和各国签订的协议,全部要更改。

大元还缺一块版图,就是希腊!

大元占据了亚得里亚海,并且摸到了爱琴海,疆土扩大到了极致,只要再拿下希腊,大元大势已成。

可是,老皇帝并不愿意将希腊送给他。

主要原因大元在明奥战争中出力不多,让大明并不满意。

第三次明奥战争,又即将拉开帷幕。

老皇帝亲自颁布了圣旨,第三次明奥战争中,战功最大的藩国拥有希腊支配权。

同时,老皇帝还颁布了一道圣旨,打散欧联体的藩国,能得到冰岛和格陵兰岛的支配权。

西欧战争也紧锣密鼓。

在朱佑榶联系德国的时候,德国新皇却在担忧自己的疆土,赵国实在太强了,不断侵吞整个波兰。

这次赵国被商国算计,德国往赵国派了上万名间谍,擅动赵国境内的白人动乱,德国需要喘息的时间。

德国还往大明送去一万军队,目的是讨好大明。

新上来的德皇很识时务,想认大明为宗主国。

却遭到了朱见漭的拒绝。

从东欧归来的他,最知道西欧各国的无耻,这些人压根就没有契约精神,他们就是强盗。

对付强盗的办法,就是比强盗更坏。

所以朱见漭用德法捷三国的兵,却不给三国好处,并且这三国兵也不打算放归了,用完了就处理掉,矿场缺人。

德皇还得面临头上的齐国。

齐国占据波兰北部,波罗的海上的岛屿,爱沙尼亚和芬兰,以及芬兰东边的冻土,全都是齐国领土。

齐国看似领土面积很大,其实宜居领土很小的。

齐国并没有抢占商国领土,因为齐国本土随时被维京人威胁,齐国无暇西出。

再说了,齐王朱佑槮很清楚一件事,现在吃进肚子里的,未必能消化得掉,这个时候同宗相残,便宜的只有这些异族。

朱佑槮作为朱见漭的二儿子,他不像老三赵王那么莽,他是智将,他懂得审时度势。

所以,四国瓜分商国,他则负责防备遏制德国。

德国哪里敢动小心思啊,自己国家还闹心呢。

这些年,德国就被赵国和齐国夹攻,南面的蔡国虽然没侵吞德国领土,但会陈兵边境,牵制德国的发展。

随着德法等欧洲国家,成为大明产品的倾销地。

所有德国人的心里,已经将大明奉若神明了,很多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大明打工,去大明掏大粪都比在国内吃饱饭强。

但欧联体是严格限制出境的。

照样限制不住人心。

根据统计,德国每年都会有3万人以上的人偷渡出逃,逃往大明,去做最底层的工作。

众所周知,在大明赚一天的钱,够在德国赚一个月的了。

明人扔的垃圾,都比他们吃的好,明人养的狗,都比他们的皇帝吃得好。

这就是所有欧洲人的共鸣。

大家心里都这样想的,所以每年都有欧洲人外流,去大明务工,从事低端工作。

欧洲女人都以嫁给明人为荣,以有汉人血统为荣,以和明人沾亲带故为荣。

甚至,宁愿去大明做寄,都不愿意在欧洲做人。

小德皇总说人心坏了,人心败坏了。

可他却在读经义。

他不止会德语,还精通汉语,他有七个汉语老师,有两个进士,是他高薪聘请的大才。

他也希望德国变成和大明那样强大。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