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老朱家,没一个好东西(2 / 2)

这些藩国皇帝,就没有一个讲信誉的,说话都跟放屁一样,也不知道是谁教的。

“父王,四弟之事,该如何批复?”朱佑梐听说小老四被抓了,他也懵了,同时还有点小窃喜。

自称朱见漭最文武双全的儿子,结果却成了俘虏,想笑。

“你看着办吧。”朱见漭不想提这糗事。

“不如中枢下旨,让商王放过四弟,将四弟诏回京师来,您看如何?”朱佑梐可不敢看着办,这件事不管处置得什么样,他都是一身骚,没好处。

“老大,你就不怕你的太孙位不保?”

朱见漭语气阴沉:“别跟老子打马虎眼,让那小子放归老四回鲁国。”

就知道老头子是这个心思。

他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那是他最喜欢的儿子啊。

却在这时,中枢收到了来自魏国的奏疏。

上面精彩的描述了灭鲁之战。

朱佑梐直接傻眼了,小老三也太狠了吧,连弟弟的封国都不放过?

不过这就对了,有什么爹就有什么儿子,有什么兄长,就有什么弟弟,活该!

“该死的不孝子!”

朱见漭看完奏疏,气得蹦起来:“连亲兄弟都容不下,孤当时怎么就没看出他狼子野心?当初就该捏死他!”

朱佑梐则狂翻白眼,小老三变成这样,不是你可劲画大饼画出来的吗?

小老四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过,蛋疼的是他呀。

鲁国没了,以他爹护短的性格,肯定要把小老四诏回京师来的,肯定会威胁他的太孙位的。

他那帮弟弟什么德性,他最清楚了。

这段时间,老皇帝手术,他算看清了皇族性格凉薄的一脉相承。

在商国时,朱见漭成天念叨老爹的身体,天天关心,恨不得老爹-有病,他要代受一样。

回国之后,更是天天去拜见。

可是,老爷子决定手术,试图延寿的时候,朱见漭就变样了,也不去侍奉汤药了,也不去拜谒了,也不提为他爹受罪了。

这家伙的心是真黑啊。

将心比心,朱佑梐发现自己也够心黑的,他大儿子朱厚煐刚回京,没睡一个完整觉,就被他打发去北方巡视了。

而且,商国偷袭小老四,他提前就收到了情报,但他没透露出去。

这天下估计也就老爷子一个好人了吧,也就他是真心疼爱儿孙的。

老朱家呀,就没一个好东西。

“老大,你在想什么呢?”朱见漭眼神阴鸷。

他终于理解了,朱见淇为什么会发疯。

他也快发疯了。

这样当太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天天被人指指点点,做什么事都不能尽自己心意,他什么时候才能登上皇位啊。

朱佑梐跪在地上,连连认错。

他爹最近喜怒无常,可能是更年期来了。

“你派人去和商王谈,什么条件才肯放人,让老四回京。”朱见漭需要帮手,文武双全的老四,就是他最好的帮手。

不过,他扫了眼朱佑梐。

他一定会在路上害死老四的,他要派兵去保护老四。

“老大,孤不希望老四出现三长两短,你懂孤的意思吗?”朱见漭在敲打他。

“儿臣绝对不敢戕害胞弟……”

赵王不就戕害了吗,你朱见漭又能怎样呢?

朱佑梐心里不在意,小老四就不该来这里,死在路上最好喽。

“滚吧。”朱见漭心里憋着气,老四实在不给他长脸,被那混小子抓住了,还得他出面赎人,真是丢人。

可他身边实在缺个得力的人。

这时,有太监来传旨,老皇帝宣诏他过去。

老皇帝术后恢复得不错,说明手术十分成功,不敢说延寿三两年,起码身体舒服了许多。

他心情愉快,吃饭吃得也多了。

朱见漭进殿,不知做了多少心理建设,才再次踏入养心殿。

“老四,朕的眼睛不舒服。”

“太医说,朕的眼睛也能做手术,就是往眼球里加入一颗放大镜,让朕能看清楚事物。”

“朕这样半瞎十来年了,都是年轻时日日看奏疏累的。”

“现在有了重获光明的希望,朕想试一试。”

朱祁钰发觉手术的妙用,想用手术给自己的身体进行全新装修,能换什么就换一换换不了的就刷刷漆。

朱见漭心中悲拗。

我回来是当皇帝的,不是来太子的。

你都说了自己不行了,要死了,还装个屁修啊,快点死吧,我已经快等疯了,两年多了呀!你还活着呢!

“陛下顺心便是,儿臣没意见。”朱见漭觉得自己血压高,他也受不了了。

我都快六十岁了!

再等下去,我能当几年皇帝呀!

那么一瞬间,朱见漭真想冲起来,给老皇帝两拳,直接打死他,他就直接登基,该多好啊。

他现在无限悔意,不该回国,不该当什么太子。

当个东欧皇帝多幸福啊。

“朕就知道,老四会同意的。”

朱祁钰懒得猜他的心思,既然不装了,那就不要装什么慈父怜子了。

别说皇家了,哪个年轻人不讨厌老人?亲爹亲妈亲爷爷亲奶奶岁数大了,都会被嫌弃,哪有一个不嫌弃的。

何况像他这样,就在帝位上待着不动弹,把下面排号的人都逼疯了。

大明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就是洪武大帝,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没了。

他呢,二十二岁登基,八十九岁了,在位六十七年了,还活着呢!还要手术,还要继续苟着。

真是人憎狗嫌。

可谁敢说呢?

天下人还得捧着老皇帝,让他开心,整个大明都以他开心为最重要的事情。

朱祁钰自己却不觉得自己人憎狗嫌,他觉得自己人见人爱呢。

“你去朝堂上宣布,让太医院结合朕的身体,确定手术时间。”朱祁钰多想再年轻一次啊,能再次视物,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儿臣遵旨。”朱见漭心不在焉。

老皇帝又跟他说两句话,就打发他走了。

“朕觉得自己恢复年轻了。”

坐在轮椅上,由太监推着出去溜达,看着花花草草,心情愈发愉悦。

朱厚煐则从京师启程。

巡视地方,先东北后西北。

他在京师这几天,请人润色了他的游记,然后出版。

河北省治,设在真定。

真定就是石家庄。

石家庄这个名字,主要来自石门市,后来变成了石家庄,一共才一百多年的历史。

而这座城市现在叫真定,在三国时期叫常山,常山赵子龙的常山,之前叫恒山。

因避讳唐朝皇帝李恒,就改名为真定。

一直延续至今。

河北省治放在这里,多多少少有些违和。

因为真定不具备大城市的地理环境,也不是河北省的中心,距离京师还比较远。

当初选择这里为河北省治,多少让人有点懵逼。

其实。

河北省成立之初,首选地是保定。

可保定距离京师太近了,被吸得太厉害了,人口几乎都往京师跑,导致保定应该得天独厚的环境,结果人口破不了千万。

真定就不一样了,真定距离京师比较远,距离山西、河南、陕西都比较近,人口能维持不增不减。

但人口也不多,七百万而已。

不过,景泰六十五年之后,朝廷要大肆开发白洋淀,将作为转移京师人口的主要地区。

北直隶人口太多了,必须转到河北来。

保定就成为重点转移对象,这两年朝廷大规模投资白洋淀,试图将白洋淀建成河北第一区,以后会成为北方前十大城市。

其实,朝臣还想了个坏招,把白洋淀变成京师的一个区,这样就能光明正大地将人口转移去白洋淀了。

却遭到河北布政使的坚决反对,甚至以辞职来威胁。

我们河北都吸得够惨的了,你们这回不止吸,还抢我们的地盘,想都别想。

其实这招真不错。

朱厚煐从京师直接去热河。

热河,被北直隶吸得很惨。

中枢统计过热河人口,热河应该有1.1亿人,其实户籍人口仅有6000万,常住人口4700万。

和热河省的面积,完全背道而驰。

热河非常广袤,作为大明的牧场,这里可不穷,热河的物价,不比京师低,因为这边人有钱。

大明牛奶、肉制品的品牌,基本都来自热河,其次来自东北,西北的牌子最少。

因为,热河是宫中制定的肉食进宫地区,是贡品。

其他地区的肉食可没这个待遇。

所以热河最富。

大明在热河八府种植了庞大的森林,治理京师风沙,就先治理热河的风沙,再治理蒙古高原上的风沙。

从景泰十六年时,热河实行十年禁牧十年解禁的轮值政策。

禁牧,不是不允许养了,而是禁止去野地放牧,就是野牧不允许,家里圈养是允许的,牧场是正常的。

这期间,朝廷会大规模种植树木,种植牧草。

人工育养土地。

朝廷每年都会投入上千万元,治理热河的荒漠化,保护热河水土。

这几年,热河已经重现生机。

热河还是旅游省份,享受蒙古包,吃蒙古美食,骑马、赛马、摔跤等等项目。

草原旅游做的最好的就是热河省。

景泰四十三年,老皇帝在承德建造了一处避暑山庄,表面上说是皇家园林,其实皇家没人来。

景泰五十一年时,就对外开放了。

变成了旅游胜地。

热河还从西方搬了座博物馆来,给热河增加文化气息。

景泰五十四年,朝廷又在丰宁建了一座,大明最大的藏书馆,馆藏皇家藏书。

皇家藏书馆,一共有六座,一座在京师紫禁城里,一座在南京紫禁城,一座在汴京,一座在长安,一座在丰宁,一座在长春。

皇家所有图书,都会抄录一份,藏在藏书馆里。

而皇家藏书馆,是对外开放的,开放时间极为严格,并且书籍不外借,只允许抄录。

所以,六座藏书馆,每天人满为患。

来自天南海北的读书人,都会去皇家藏书馆抄书。

之所以选丰宁,因为老皇帝曾想将热河省治,挪到丰宁去。

和其他大城市相比,丰宁就显得很不起眼了。

这座只有二百万人口的小城,每天却有上万人涌进来,钻进藏书馆里,借阅藏书。

皇家所有藏书,都会抄录六份,存放在六地。

皇家究竟有多少本藏书,有统计的约有七亿本,需要几千个房间陈列贮存。

而且,每年还在以上几十万本的速度收录。

丰宁藏书馆,是由十二栋高楼组成的藏书馆,已经成为丰宁地标建筑。

其实,京师人口转移,主要就是往白洋淀、承德、丰宁、沈阳这几个地方转移人口。

朱厚煐在丰宁略作停留,便向东去辽宁了。

辽宁,距离京师这么近,却是没有被京师严重吸血的省份。

截止到景泰六十七年,辽宁人口1.7亿,常住人口也在1.5亿左右。

而沈阳,号称东北第一大都市,人口在3700万左右。

之所以没被吸,有两点因素。

朝廷曾经在辽宁挑出一个座城市,建城佛都,天下虔诚信仰人士,会来佛都朝拜。

第二,则是朝廷的政策倾斜。

工业化开始之后,朝廷有意将东北六省建设成重工业基地,作为京畿的两翼之地,朝廷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到达沈阳,朱厚煐详细了解之后才知道。

不是辽宁没被吸,而是辽宁有吉黑人口补充,所以看似没被吸,其实还是被吸走了很多。

就像沈阳,三十年前都是说沈阳方言的人,近两年,都是说吉林、黑龙江方言的,人口数量没变,人换了。

而北直隶,明显多了很多说东北话的人。

看东北,不能只看一省。

辽宁还繁华,看看吉林和黑龙江就知道了,两省人口净流出。

吉林净人口1.1亿,常住人口却只有九千万。

黑龙江净人口1.9亿,常住人口却只有1.4亿。

这统计并不准确。

因为统计的时候,有的人还没去打工呢,就被统计进入常住人口了。

人是流动的,统计出来的都是大概数字。

辽宁布政使说,东北人口流失极为严重。

老皇帝对东北,是极为重视的。

黑吉两省的粮食,供养整个北方的粮食,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景泰四十年之后,老皇帝将东北三省建成了重工业基地,这些年,每年都在持续不断的投资。

可是,东北就是起不来。

原因很多,投资不过山海关,胡子的后代,人凶人刁不好相处,吏治腐败,官僚主义等等。

但这些都不是核心因素。

归根结底,是气候因素。

冬天漫长,夏天短暂。

为什么老皇帝选东北当重工业基地呢?

因为产矿,因为产粮。

就近建厂而已。

可东北,受限于气候因素,到了冬天万里冰封,大半年不开化,没法作业,等于干五个月休七个月。

有些工厂,宁愿将资源运出来,在山东干,都不想在东北干。

如果东北气温提升五度。

那么就完全不一样了。

东北地区夏季延长两个月,冬季缩短两个月,冬季气温上升五度,那么就变成河北的温度了,那可就充满优势了。

为什么工厂都集中去了南方,因为工作时间长啊。

东北变成了河北温度,工作时间就能延长了,不用工作半年休半年,那样工厂是亏钱的。

朝廷投资的国企,是不计成本,也不计利益的。

这是国家战略布局。

可资本是要赚钱的,解决了气候问题,才能来东北投资。

所以,加高北方山脉,东北人民是非常支持的。

苦寒之地,谁也不爱呆。

没有人天生是懒虫,没人天生是混子,只要有工作干,有好日子过,谁都愿意当好人。

东北也是全世界同纬度最冷的地区,像美洲的加大拿地区,比东北暖和多了,维度比东北还高。

所以加高北方山脉,东北人拍手称快。

整个东北,人口过三千万的城市,只有三座,沈阳、哈尔滨、汉城。

人口过两千万的城市,则有五座,长春、大连、平壤、釜山、海参崴。

人口过千万的就多了,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大庆。

景泰五十七年,发现的大庆石油,朝廷本意是不开采,可探索后发现储量巨大。

终究在景泰六十一年,朝廷舍不得资源闲置,就开始开采大庆石油。

大庆从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城市,一夜之间建造成功,然后年年云集人口,到了景泰六十七年,已经成为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

而且,在千万人口城市里面,第一富裕的。

朱厚煐要去看看大连。

大连这座城市,是老五朱见沪亲手建造起来的,当时他被派去督抚辽宁。

他用三年时间,把大连建造起来,并建造成为东北最繁华的城市,乃至北方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可是,等到两湾填平,大连不再沿海,这座城市必将没落下去。

这两年大连知府就打着情怀牌,吸引无数游客来渤海湾城市旅行,以后就看不到了,看一眼少一眼。

每天吸引的游客数量,严重拖慢施工进度。

这一点中枢并不管,反而是支持的。

赚钱嘛,其他的事往后放一放。

整个渤海湾城市,每天都有几千部照相机,昼夜不停的拍摄,将这些绝版照片永远封存起来。

未来会建设几座博物馆,吸引游客。

朱厚煐也来凑凑这热闹,却发现看到的都是人的后脑勺,啥也看不到,游客也太多了吧。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