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朕就是苏大强!朱见漭变成了朱见淇!(2 / 2)

“你要抗旨?”

朱祁钰眸光森然:“太子,你还只是太子呢,朕让你秉政,你才能秉政,朕若不允,你敢要吗?”

朱见漭真的受一肚子窝囊气:“儿臣遵旨。”

太监送上来一支鞭子。

刘大夏眼皮子抽动,真打?

不止真打,鞭子还很粗,打一下子准出血。

让你知道知道,别以为去了地方,就能无法无天了,这天下还姓朱,还是朕朱祁钰的天下!

啪!

朱见漭一鞭子下去,刘大夏惨叫。

这是老皇帝的报复。

刘大夏生吃十鞭子,人趴在地毯上,痛的满脸是汗。

“这次暂且饶了你。”

朱祁钰冷冷开口:“以后再碰到这种事,该如何做,知道了吗?”

“老臣知道,谢陛下高抬贵手。”刘大夏忍着剧痛爬起来磕头,然后又瘫在地上。

朱见漭也跪在地上,暗道他爹就不怕玩崩了?刘大夏投靠他来?

根本不可能。

刘大夏从投靠老皇帝那一刻开始,就没有后路了。

因为老皇帝要是死了,就拿他九族陪葬。

到时候想当孝子的朱见漭,会放过刘大夏吗?

“朕马上要做眼睛手术了。”

“时雍,你总盼着朕长命百岁,朕很欣慰啊。”

“这次手术,能让朕重获光明。”

朱祁钰笑道:“手术前期准备都结束了,到时候你和老四,就在手术门外侍奉着朕。”

“朕想在重获光明之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们。”

“老四,朕又能看见你的脸,你高不高兴啊?”

其实,他手术成功,也不能立刻见光。

朱见漭跟吃了屎似的:“儿臣自然开心。”

“等术后,你在养心殿伺候朕几日。”

“皇贵妃日日照料朕,已经很累了。”

“朕其他儿子又都不在京中,服侍朕的重担,就要压在你老四的身上了。”

朱祁钰笑道:“朕养儿育女,就等着到老了得济的一天。”

“现在才知有儿子好啊。”

“时雍,你是不是羡慕朕啊?”

“朕有四十一个儿子,十七个女儿,二百多个皇孙,都能在朕榻前侍奉。”

朱见漭知道,苦日子要来了。

这是老皇帝的报复。

安排在眼睛手术之后,因为这几天他腿脚也能下地了,就算朱见漭想杀他,他也能跑。

这老头,每一步算计都是求活。

整台手术,老皇帝要做好周密的部署。

好在麻药只有两个小时昏厥时间,这两个小时内,谈妃必须寸步不离,老四和刘大夏,必须站在门外。

天下最厉害的眼科大夫,必须全部在宫中侍奉。

接下来几天,刘大夏带伤进入内阁办公,他收敛了毒士心性,装起了小兔子。

胜湖之事,他绝口不提,连他的好门生,曾铣都被他给忘记了。

朱见漭拿地震来对付他刘大夏。

刘大夏转移给了老皇帝。

老皇帝轻描淡写地破了朱见漭的布置,只抽了刘大夏十鞭子,这惩罚实在太轻了。

刘大夏也在想,能否投靠太子呢。

可别忘了,王恕、余子俊都出山了,王鏊、杨廷和、杨一清都在盯着他呢,甚至,外放的王守仁被调回来了。

被皇帝看做下一代圣人的王守仁,回京后每日都要来养心殿里点卯,因为老皇帝愿意和他聊天。

干上礼部侍郎的达芬奇,也是老皇帝的宠臣。

即便达芬奇和老四关系更融洽。

从王守仁回来之后,老皇帝经常同时诏见这俩人。

“朕这眼睛不行了,看不到你画的画了。”

朱祁钰笑道:“达芬奇,你西洋画的技艺,天下无人出其右,你就是西洋画中的王右军。”

“可惜啊,朕看不到你的画,真是遗憾啊。”

“但中国画你还差几分火候。”

“去将宣宗皇帝真迹取来,赐给他一幅,让他回家慢慢练。”

“假以时日,中西合璧之大成者,必然是你,达芬奇。”

达芬奇磕头谢恩。

最近几日,老皇帝偏爱达芬奇,连达芬奇都受宠若惊。

其实,是想从达芬奇嘴里,透一透老四的口风。

达芬奇谢恩离去。

朱祁钰才对王守仁道:“伯安,你回来朕是真的开心,近几日朕笑的次数,是前两年的总和。”

“也就你还能陪朕这老头子说两句话了。”

王守仁有些感伤。

“朕后日要做手术,生死难料。”

“不说话,朕都知道你的心。”

朱祁钰看着他:“老四是个有能力的君主,他一定会重用你的,你的军政才华,一定会在未来得到施展的。”

“刘大夏的位置,未来一定是你的。”

“伯安,但有一点你要记住,为官做宰,不要总往下看。”

“就像刘大夏,他是一国宰辅,赈灾之事就该由相应部门的人去管,他要管的是执掌天下,做好宰相。”

“他爱护百姓,这点无可厚非,可爱护归爱护,制度是制度。”

“大明这么大,每天有多少地方受灾?”

“难道朝中宰辅,都要去地方镇守吗?”

“需要吗?”

“四十亿人的生计,在他手里,他却抛之不管,反而去管小小的灾区,这就是最大的错误。”

王守仁认真思索,这些年老皇帝会将他的治政理念,传授给身边的人,王守仁是深受影响的一个。

“他权力心欲太重,心思都在争权夺利上,甚至还拿赈灾这等大事,和太子斗法。”

朱祁钰叹息道:“朕都后悔让他登首辅之位了。”

王守仁想问,刘健首辅当的好好的,为什么不让他继续当了呢?

反而让利欲熏心的刘大夏上去?

可他这次回京,明显感受到宫中气氛诡异,在民间被颂扬的孝顺太子,似乎名不副实。

老皇帝跟他这么多话说,说明很久没有说话了。

看得出来,换一个太子,老皇帝还是被人憎狗嫌,老四不孝啊,真是苦了陛下了。

“陛下教训的是,臣明白。”王守仁是未来的圣人啊。

老皇帝做的再好,也需要有人给扬名。

而王守仁就是最好的扬名对象。

大明上一个圣人,是老皇帝硬捧出来的丘濬,丘濬对老皇帝的评价之高,历史罕见。

丘濬有三个高徒,谢迁、王鏊、蒋冕。

这三人全都荣登高位。

现在丘濬死了,景泰吹少了一个。

所以,老皇帝再培养第二个景泰吹。

就算有史书用春秋笔法,写他狡诈、阴险、自私等等,只要有丘濬和王阳明给他做担保,那么史书上写的越差,反而证明他做的最好,反而最受世人景仰。

老皇帝隐藏的一面,绝对不会向王守仁表现出来的。

这位圣人的心中,只有老皇帝最好的一面。

可别忘了,老皇帝和朱见漭的对立关系。

等到朱见漭登基后,像王守仁这样的老皇帝死忠,一定会被罢黜的。

恰恰,成圣需要经过无数坎坷。

这会促成王守仁成圣。

那个时候,王守仁的心里,一定会更加怀念景泰帝,所以从他嘴里的景泰帝,就会得到巨大的美化。

被大明两个圣人美化加工出来的景泰帝,肯定是千古第一仁君啊。

王守仁可看不清老皇帝的算计。

因为老皇帝没算计他呀,他是老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他的学识也有很多地方受老皇帝影响,可以说如师如父。

别管老皇帝心里怎么想,但他确实做的不错,景泰大盛世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皇帝不止要身前的好名声。

还要身后名。

他担心史官用春秋笔法,更担心天下文人,会丑化他,所以他就找到了两个圣人背书。

就算丘濬的评价,有失偏颇。

王守仁只是搭上景泰朝后期的末班车而已,和老皇帝接触也不太多,他成圣之时,老皇帝不知道死多少年了,所以,他的话一定会变得十分中肯。

还有一点,就是一个国家不会永远向上走。

一定会走下坡路的。

等走下坡路的时候,就什么牛鬼蛇神都跑出来了,那个时代一定会很乱,同时,也无比怀念今天这个辉煌灿烂的大时代的。

而那个时候,缔造这个时代的皇帝,就会直接捧上华夏历史第一皇帝的宝座。

有了这些加成,老皇帝才能保证自己的身后名。

他不止不信朱见漭,可以说谁都不信。

天下文人这么多,在景泰朝被贬黜的人不知凡几,他们怎么可能美化景泰帝呢。

所以,他就需要一个有巨大光环加深的圣人,来为他佐证,他就是千古仁君。

后天,他就要进入手术室了。

在此之前,他做了无比周全的布置,做出所有预案,不管发生什么意外,都能妥善应对。

包括手术失败,他要如何在报复的同时,挽救自己的声名。

他都做好了准备。

他和王守仁聊了很久,直到太累了,才让王守仁退下。

王守仁则意犹未尽。

却没注意到,宫中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他,将他的行踪,汇报到朱见漭手里。

朱见漭对王守仁绝对没有一点好印象。

即便这个人再有才,也不能再用了。

朱见漭自己都没发现,自己也变了,变成了另一个朱见淇。

这都是被逼的,被逼疯了。

明明皇宫气氛还算融洽,明明大明蒸蒸日上,明明老皇帝对他还算爱护……

可是,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大明蒸蒸日上,他也不是皇帝,他做再多努力,名声都被老皇帝捞走了,他什么都得不到。

老皇帝对他不错,那是因为要利用他呀,如果真的对他好,为什么不直接去死呢?还做什么手术啊!

朱见漭疯了!

他已经不是那个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大将军了。

而变成了一个患得患失的太子爷。

这份患得患失真的可怕,正在磨掉人一辈子最辉煌的军功章,也磨掉了一个人意气风发的超级自信。

现在的朱见漭,完全换了一个人。

然而,坐在上面的皇帝,还是朱祁钰。

现在看来,逼死朱见淇的,是景泰帝。

十一月初一。

老皇帝进入手术室,朝臣翘首以盼。

朱见漭则脸色发黄,像是纵欲过度,刘大夏微微凝眉,那个意气风发的老四,怎么堕落成这样了?

再说了,他都多大岁数了,还整这事?也不怕死的早。

他忽然意识到,冒出投靠太子的念头多么荒谬,这样的太子,说不定都熬不过老皇帝。

朱见漭站在门口打着哈欠。

站在他身后的王恕,忽然发现朱见漭和朱见淇好像啊。

他当然记得他们年轻时候的样子,当时的朱见淇和朱见漭完全是两个人,朱见漭封去东欧,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的确是老皇帝所有儿子中最优秀的那个。

朱见漭回国之后,做的每一件事,都和朱见淇大相径庭,那种油然而生的霸气,和老皇帝如出一辙。

可是。

今天眼中的朱见漭,怎么看都是三年前的朱见淇啊!

一模一样!

当时朱见淇也沉溺于后宫酒瑟,沉溺于犬色声马。

那个意气风发的老四去哪了?

王恕忽然想起一件事,朱见漭这般变化,是从老皇帝第一次手术之后发生的。

就是说,老四的心里在盼着老皇帝死。

可老皇帝手术成功后,他就开始自甘堕落了。

天家没亲情,老皇帝对他这般好了,难道还不能融化了他那颗冰冷的心吗?

王恕心中生出一股怒气。

旁边的余子俊,想的却和王恕不一样。

朱见淇变成这样,真的只是他自己的因素吗?

那为什么最有能力的朱见漭,回国不到三年,也变成了第二个朱见淇呢?

这里面不是老皇帝促成的吗?

怎么看,问题都出在老皇帝身上啊。

他活得太长了。

余子俊悚然,顿觉及时退出朝堂,是最明智的选择,朱见漭可不是一个能共富贵的君主啊。

王鏊则坐在椅子上,他腿有毛病,无法长时间站立。

他近几年,话很少。

当第二次重返朝堂时,他的话变得更少了,这次心态和之前全然不一样,他开始冷静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

他本就是理学大宗师,是丘濬之后,最有希望成圣的人。

可是,他过得太顺了。

从小到大就太顺了。

所以,他注定只是一代宗师,成不了圣人。

即便丘濬,也只是占了时代的红利而已,不是他本身就能成圣,是老皇帝硬捧他成圣的。

能靠自己成圣的,只有王守仁一个人。

王鏊发现一个别人没发现的点。

朱见漭变成了朱见淇,都有一个共同点,上面都有一个爹,他们的爹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是不是老皇帝,促使了两个不同性格、能力、见识的太子,变成了一个样子呢?

王鏊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如果迎立魏王回国当太子,同样卓越有为的魏王,会不会也变成这样呢!

其实,有一条证据,可以作证这个想法。

朱见淇的儿子,朱佑榶,在商国打出漂亮的战争,将内忧外患的商国,重新整合起来,坐稳皇位,消除商国内患,绝对可以说得上能力极强了。

可否认为,朱佑榶的父亲,朱见淇也有这个能力呢?

却因为朱见淇没有施展的空间,所以被埋没了而已。

朱见漭在东欧多么厉害,有目共睹,回到大明,不也变成了第二个朱见淇了嘛!

这不恰恰说明,朱见淇没错,朱见漭没错,有错的是老皇帝嘛!

是他,将两个儿子,变成了废物太子。

想到这里,王鏊舔了舔嘴唇,看了眼密封的手术室,萌生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

老皇帝还活着,对大明是福,还是祸呢?

可能是祸吧。

那样一个意气风发的常胜将军,被折磨成了被酒瑟掏空身体的废物太子。

如果让朱见漭早早继位,大明是不是要翻开一页新的篇章呢?

会的!

王鏊心里觉得是会的。

这两个小时内,所有官员都在若有所思,似乎都想到了什么东西。

不过,没人敢说出口。

所有臣子都在手术室门外,只有王守仁不在。

这就是老皇帝留的后手。

就算有人用春秋笔法写他,王守仁会为他正名的,时代的浪潮会为他正名的。

这才是老皇帝真正的布置。

他担心自己下不来手术台,甚至,他连自己的庙号、谥号都选好了,他可不放心交给老四。

老四恨他得紧,万一给他上了一个坏庙号,他一辈子的名声可就毁了。

就跟乾隆,庙号上了一个高,恰恰说明他儿子多讨厌他。

都说乾隆庙号是自己选的,他怎么可能选这样一个庙号呢?

上一章又被删了很多,我修改了,又被删掉了,唉……

大家最好立刻看,经常被删,几乎章章都有被删的。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