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过去(2 / 2)

哎,好烦啊!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经历一次婚姻,又有之前廖玉成的种种事情,更是“闹出人命”,多少都和陈雪茹有点牵扯。

如今陈母更是搬回去不和她一起住,孩子也不给看看,每天只是焚香拜佛,整个人比之前老了十岁。

种种事情,让陈雪茹想找个好男人有点不上不下。

陈雪茹的意兴阑珊并不是装出来了,是真有些疲惫,上班、回家照顾孩子,二丫自然比不上陈母。

她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在徐慧真目光中将酒杯放下道:“回了,不喝了,剩下的你看着送人吧。”

说罢就转身离开。

来到外面,陈雪茹吸了口夜晚的冷气,让她瞬间清醒。

她觉得这样下去不成,必须让自己老妈振作起来,回来继续照顾孩子,外孙总归没有亲孙子亲。

所以,她决定给小魁改姓,姓侯的王八蛋都出国了,反正都离婚了,管他呢!

哼,以后小魁就姓陈,陈魁,继承他们老陈家的香火。

这样一来,老妈应该能振作起来,毕竟陈家有了继承不是!

陈雪茹眼中闪过一抹决断,腰背一直,俏脸上充满自信,踩着皮鞋“哒哒哒”的离开。

嘁,让男人食屎去吧,老娘才不在乎有没有!

……

翌日。

“啊,叭叭,咯咯咯……。”

早饭后,徐得庸扶着小理儿在院里走路,小不点带着一顶漂亮的莲花帽,帽子上还有一个小铃铛,动起来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脚下一双小小的绿色小鞋。

戴帽子也是有讲究的,小男孩戴一般都是虎头帽,老虎百兽之王,可以趋吉避凶,消灾解难,同时也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长,虎头虎脑。而女孩一般戴莲花帽,这是希望女孩长大,可以出落得如同莲花一样美丽。

小理儿最近特别喜欢让人扶着走路,此时高兴的乐不可支。

徐慧真面带雌性的和煦微笑看着父女两人嬉戏玩闹,将手里藏蓝色的毛衣打上最后一个节,开口道:“哎呀,终于完成了,断断续续的织了好几月。”

徐得庸听到,一把将小理儿抱起跑过来,喜滋滋的道:“哈哈,我的新毛衣织完了吗!”

徐慧真微嗔的白了他一眼道:“织好啦,看你这毛毛躁躁的样子,还像个大男孩似的。”

徐得庸嘿嘿一笑,逗媳妇开心嘛,装点傻就装点傻喽,将小理儿放在一旁竹车里道:“来,我试试。”

说着脱下外套,从徐慧真手里接过毛衣,套在头上穿起来。

徐慧真给他扯了扯道:“嗯,稍微看着有点紧,不过穿一穿就差不多。”

徐得庸显摆的做了个大力士的动作道:“嘿嘿,媳妇,我穿着俊不俊。”

徐慧真笑着白了他一眼道:“俊行了吧,貌比潘安。”

“啊……。”小理儿手扒着小车就晃晃悠悠站起来,一个没抓稳,又一个屁墩坐了下去,小家伙愣了一下,随即自个咧嘴傻乐起来。

徐得庸胡噜胡噜她的毛,抱起来笑着道:“嘿,小屁股还听有肉,可别摔傻了。”

“你才傻呢。”徐慧真没好气道。

小理儿见徐得庸换了新衣服,便用小手好奇的抠起来,很快就给抠了个小窝窝。

“哦!”

小家伙眼睛一睁,顿时发现了新玩具,专心致志的玩起来。

“嘿,你个小坏蛋,妈妈刚给爸爸织的,你可甭给我抠坏喽。”徐得庸嘴上说着,但是也没有阻止。

过了一会,外面响起敲门声。

“请进。”徐得庸道。

“吱……。”

开门后,马飞这小子嬉皮笑脸的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把独特椅子。

徐得庸笑了笑道:“你小子一走就一两个星期不见踪影,还回来干什么,我宣布你以后就出师。”

“别介啊,得庸哥。”马飞连忙腆着脸道:“我这还没学到家,再说,离一年的期也还没到呢。”

随即将手里的椅子递过来道:“知道嫂子喜欢古董家具,我和刚子在乡下的时候,给您掏了一把交椅,应该是清朝的,具体我也弄不清。”

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带,可以折合,其实就是大的马扎子。

因便于折叠,外出携带方便,备受旧时上层人的喜爱,凡外出巡游、狩猎时都带上。交椅同时也是显示高贵地位的坐具,俗语“第一把交椅”,就是这玩意。

徐慧真看了看,笑着道:“小飞有心了,这椅子花了多钱?”

马飞笑嘻嘻道:“没花几个钱,孝敬嫂子您的,提钱那不是打脸嘛!”

见徐慧真还有些迟疑,徐得庸便摆摆手道:“得,你既然这么懂事,中午留下吃饭吧,我去买二斤肉,咱做红烧肉吃。”

马飞眼睛一亮道:“嘿,那感情好,我能顺便喝点小烧不。”

徐得庸点了点他道:“你小子,只能喝二两,多了没有。”

马飞咧咧嘴道:“二两就二两吧,也比没有强。”

徐慧真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道:“等会去叫你妹妹来,中午一块吃。”

“得嘞!”马飞也是利索的答应。

徐慧真上了趟厕所进屋歇着去了。

徐得庸问马飞道:“你和刚子出去,做的买卖怎么样?”

马飞耸耸肩道:“马马虎虎吧,不过下面有些人确实做的不像话,也怪不得有人闹腾。”

徐得庸故意想了想道:“小飞,你回去见到刚子和他先说一声,过了年,这事我不打算在掺和了,同时我也劝你们就此打住,将手头的东西弄完,消停几个月看看风向再说。”

马飞虽然年轻,毕竟在街上厮混过也跟着刚子断断续续的出去,知道的自然也不少,他声音一低道:“得庸哥,您觉得风向要不对?”

徐得庸道:“不好说,不过我觉得还是要谨慎一些为好,有些空子不能一直钻,钻久了伤人伤己。”

马飞挠挠头道:“好吧,我先转达,回头你们在商议。”

……

小雪、大雪、冬至……,日子一天比一天的寒冷。

“叮打、叮打……。”

元旦前一天晚上,四合院徐得庸家里,在一家人微笑的注视下,小理儿两只小手扶着这个时代的学步车——“叮打车”,在屋内乐滋滋的走起来。

车子是徐得庸亲手做的。

在“叮打”声和童稚的欢笑中,56年就这样过去,很多人会怀念的!

……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