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不过是开始(2 / 2)

“民洋,一千个安置名额,你要知道鸿运才五百多号职工,如果全部接收,算下来你的企业得有一千五百人,要达到多大的规模,才能接纳如此多的职工,且在保证工作量的情况下。”

郭志远反问。

“郭主任,我们可以补签挂钩协议的,在一年之内,我按季度分批安置就业岗位,且保证职工薪酬,如果达不到,我再补齐这一百万。

刚刚接手东营,我所面临的压力太大,重启生产可不是一件易事,希望您能多给民企企业些支持,将这些钱用在企业发展上。

而且,就算企业到最后经营不下去了,面临破产,我想按土地变卖资产,也够偿还那一百万。”

李民洋说得诚恳。

郭志远短暂地安静下来,已经看出李民洋难处,不然不会提什么挂钩协议,他这个位置,是有拍板的权力,可也得交得了差,毕竟还有区里的领导坐着。

如果差异过大,很难不被怀疑是走关系,故意压价,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民洋,你这是给我出难题。”

郭志远点了一下,如果李民洋还一口咬死什么千个名额,非要三百万之类的话,那此次收购就没法谈了,只好遣散职工,财政收回土地。

福海第一次兜售国企,要开个好头,给民营企业让利,降低职工失业率,也要借机回笼资金。

对于三方都好。

那一千个就业岗位,太遥遥无期,很容易变成空话,挂扣协议也能耗着,最后无处盯对。

“郭主任,那要不这样,我先支付三百万,剩余的一百万,您让我喘口气,先把厂子正规运营起来,在半年期之内,再把这笔钱给到财政。”

李民洋变了口吻,恳求道,亦是察觉出当下的形势。

“嗯......”郭志远在犹豫,可李民洋的话要这么说的话,其他厂区领导就能听得下去。

因为东营的遗留问题,以及安置名额,郭志远在权力范围之内,已经给出最低报价,但这是最低标准,想变通可以,但要换个方式。

郭志远看向其他领导班子,寻求他们的意见。

李民洋在焦急等待着,银行贷款的事宜早就试过了,就算乌拉手表货压在厂里,银行不予办理的,无法做抵押,不然你今天货还在,明就偷偷搬走,这找谁说理去。

大额批款很难,除非东营服装厂已经是你的了,在以此贷款就简单多了,要知道万大的王总,当初因为五十万的贷款愁得几天没睡。

“按照黄书记的指示,要让优秀的民营企业承担一部分就业率,哪怕在一年期内保证五百个就业名额,也值得去扶持。”

一位领导说道,至于那张口的一千名额,都没去提,觉得是空话。

“而且有东营的厂区在,这笔账又跑不了,可以分期付款,适当给予些支持。”

另一位干部班子附和道。

而有了这些声音,郭志远才敢点头,又看向李民洋,露齿愉悦地笑了笑。

“民洋,那就以四百万的价格收购,先付款三百万,剩余的一百万,在半年后还清,如果违约的话,到时候可要收回土地。”

郭志远认真道。

“感谢各位领导的相信,我一定不负众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福海的建设增砖添瓦,更要为厂区的职工多谋福利。”

李民洋兴奋地站起,双手合十,弯腰致谢。

终于,成为福海第一个收购国企的人,而这不过是开始罢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