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进城风波(1 / 2)

汴京城的一天是从各个城门口进进出出的小商贩们以及汴河上熙熙攘攘穿梭不断的各种货运小船上人的忙碌叫喊的声音中被唤醒的。

天还不亮,汴河上已经有打着亮不断穿梭的各种小船满载着各种货物开始忙碌了起来。

这些船大多数往城里运的都是各个酒楼食肆以及城里的住户们每天所需要的各种生活物品。

不光有粮食米面,还有各种鸡鸭家禽等,甚至还有规模较大的菜贩子运来的满满一船的各种瓜果生鲜蔬菜。

这幅天不亮就上演的汴河上的忙碌的画面,也从一方面反映了汴京城这座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繁荣。

以及他作为大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超然地位!

这座里里外外分为三层,外城,内城,皇城,外城周长五十里,内城周长二十里的庞然大城里面,整整生活了将近一百五十万的人口。

这放在目前时间段的全世界,也是独一份的。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汴京城就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

天还不亮,在汴京城东南方向的汴河角门子处,已经是一片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场面了。

除了来回穿梭的各种小船满载着汴京人民每天急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不断的经过此处水门往城内运送外。

在另一侧的宽阔水道上,一水的停靠着许多大船,这些明显和另一边的小商小贩们不同,全都是从外地运来的东西。

尤其是粮食为主,汴京城人口一百多万,仅靠周遭的粮食产量远远的不够吃的,而大宋并不抑制商业发展,这也造就了许许多多的商贩看中了其中的商机。

用一艘艘满载粮食的大船不断的往汴京城运送粮食,从中赚取差价。

虽说一石粮食的差价并不是太多,但是备不住量大啊,不说宋代所造一般的名为“客舟”的海船,那可是有确实记载,“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这一斛也就是一石,这就是说能装二十多万斤的粮食。

虽说这内陆河上的大船没这么大。但是装个几万斤也是绰绰有余的,因此,光靠着这一项粮食贸易,就催生了一大批富有的粮商!

李文和就是其中的的佼佼者,在汴京城的居民中有两成的人在粮店买到的粮食都是李文和运进来的。这些年,光靠着这一买卖,李文和就赚得了万贯家财。

今天,李文和就在这汴京东南方向的汴河角门子处排队的第一艘大船上。

看着东方已经隐隐放光,站在甲板上的李文和意气风发,只等着天一亮,负责检查的官吏们查验一番之后,自己这批粮食就能进入汴京城售卖了。

这两年北方闹灾荒,好多州府都是颗粒无收,自己这批粮食是自己费了好大的打点了好多的关系,才从南边的搞来的,趁着如今这汴京城里的粮价高,狠狠的赚他一笔!

看着旁边那些小船旁若无人的在河面上穿梭,李文和狠狠的吐了口口水,咬着牙骂道:“一帮子子穷鬼,划这么快的船赶着投胎去啊!急什么急,就为了多赚那几文钱,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穷鬼就是穷鬼,没出息!”

接着对着一边书生打扮的一个中年账房说道,“这也不知道是哪位相公出的禁令,咱们这大船有啥好查验的。全都是装的粮食,进这汴京城谁会不长眼的夹带违禁品啊,那不是找死么?!这帮子穷鬼都不需要检查,我们反而要查验一番才能进城。这开封府也不知道发什么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