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达成共识(2 / 2)

虽然说他现在的财富已经很多了,但是他会发现只要他站在一个高的位置,花钱的地方却是更多。

而另一边的孙传庭现在心里就是对于这样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没有完成崇祯交给他的将李宇的兵权给解除掉,收回到朝廷这样的结果,但是现在能够和李宇达成这样的条件以后,让李宇也能够维持住大明的稳定。

比如有李宇在旁边虎视眈眈,其他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还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如果说将李宇的军队解散,到最后由谁去接收这群骄兵悍将,如果真的是像李宇所说的,兵权收回去以后为了能够掌控这支军队,而把下面的军官全都换一遍了,也就让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到最后鞑子再来攻打的时候,他们还有什么抵抗的力量呢。

而像李自成这些人见到机会之后肯定会又冒出来,用不了两三年,李宇给他们制造的这样稳定的局面又会破坏掉了。

想到这里以后,孙传庭也就不打算按照崇祯的方法去做了,有李宇总比没有李宇在这镇守大明强很多。

如果不是因为他心中有忠君的想法的话,他感觉李宇做这个天下应该比崇祯好上很多。

由于自己是大明的臣子,他绝对不会同意李宇这样去做的。

接下来的几天,孙传庭又带着人大概逛了一下陕西,同时听取了李宇和张岱他们对于接下来的一些规划。

而听到这些之后孙传庭频频点头,这些好多事情对他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比如说现在他们弄的这个土地改革这件事情。

虽然从根本上变革了土地所属,但是却有效的防止了土地兼并。

这样让百姓们有了土地之后,他们就有生存下去的希望,也就不会为了活下去而跟随李自成起来拼命。

这对于稳固大明有很大的帮助。

而如果这样的政策是影响去,说不定大明以后就避免了这种土地兼并的情况出现,那成为万世大明也是指日可待的。

除此之外,他还参观了李宇他们新建的一些联排房屋,还有工厂。

对于这些孙传庭还是比较了解的,只是说李宇建的这个作坊比别人大了很多,能够容纳下更多的人。

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人有了工作,使的陕西更加稳定。

而他从中也了解到李宇做这些,就是为了扩大就业。让每一个人都有工作来做,一个是能够增加陕西的财富,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一份工作,另一个就保证了每一个人都有获取金钱的途径。从而也不让有人出现好吃懒做的情况。如果真的是的话,那只会被淘汰。

这样孙传庭都是一个好学的态度,让张岱一直在旁边讲。

看到孙传庭对这么个这些感兴趣,在李宇的默许下,张岱就好好的把陕西的情况给孙传庭讲述了一遍。

而最重要的是,陕西所实行的这些东西确实是他闻所未闻的。

原来他们老守着以前老祖宗的一些东西,现在发现很多东西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去改革,才能够适应现代。

对于流传下来的东西要取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够为我所用。

“我看你们这里每天有大批的流民过来,然后你们马上他们安顿下来,我知道李宇这段时间从粮仓手里面买了个足够的粮食,但是这些粮食总有吃光的一天呢。

就以你们陕西这个地方这么不加节制的招收流民呢,当这批粮食吃完了,你们接下来怎么应对呢?

难道还用同样的方法再从别的地方去买粮食,还是说你们以自己创造的这些的东西向外买,然后往陕西运回粮食?”孙传庭对着张岱询问道。

看着面前那些正在排着长长队伍的流民在那儿登记。

孙传庭有些感叹,李宇确实是为了百姓着想,而如果是流民到了京城,大部分的人也只是有官府出面,施粥让他们能够活下去。

而到了李宇这里则不一样啊,确实是给这些流民一份工作而能够解决他们的温饱,甚至是解决他们一个家庭的温饱问题。

对于利益这样做,虽然孙传庭当然也心中支持,也非常敬佩。但是做事情总要量力而行吧。

京城那么多达官显贵族做不到的事情,李宇敢这样做,即使是李宇散尽家财也救不了多少吧。

更何况陕西这个地方还是比较偏僻的,他们哪一天粮食吃完了,那又会发生像百姓没有粮食吃进行逃荒的事情,那这样一来他李宇所做的这些事情根本就是徒劳无功。

所以对于这一点,孙传庭还是有些不认可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