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玄德行了(2 / 2)

糜竺却是眼光微闪,很快就想通了其中内情。

loadAdv(7,3);

他起身对着刘备回礼,而后说道:“玄德公放心,糜竺并非长舌之人。”

“然吾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备却是面露诚恳之色,道:“先生有话尽可道来,我必洗耳恭听!”

糜竺转头看了看了张飞,却是不语。

刘备知其心意,正色道:“益德与吾情同手足,先生有话但讲无妨。”

张飞也心下领会,当即对着糜竺狠狠瞪了一眼。

糜竺略显歉意的对张飞拱了拱手,而后说道:“玄德公与其继续留在青州受人猜忌,何不前往徐州拼搏一番?”

“如今曹操兵临徐州,陶使君年迈且已经病重,其子难以继承徐州基业,眼看徐州即将成为无主之地。”

“若玄德公愿往,凭借公之名望,又有我在旁边相助,未尝不能请玄德公入主徐州。”

糜竺此话,宛若石破天惊。

刘备尚未答话,张飞便已经跳了起来,说道:“果真如此?”

糜竺自信的点了点头,道:“徐州已经与曹操结成死仇,无论陶使君还是徐州百姓,都不愿意曹操入主徐州。”

“且徐州作为四战之地,又得曹操虎视眈眈,陶使君子嗣并非可扶之人,恐怕就连使君本人,也不愿自己儿子继承徐州基业。”

“否则,一旦曹操攻破徐州,陶氏必然满门被灭。”

“反观使君,名声传于青、徐两州,若有我推波助澜,使君必然愿意以徐州相让!”

张飞闻言大喜,当即转头对着刘备说道:“兄长,如此好事,不容错过,当速速前往徐州!”

刘备闻言,却是斥道:“若怀救人之心便罢,岂可如此功利,如此岂非陷我于不义?”

张飞却是嘟囔道:“天下城池,有德者居之,况且兄长还是汉室苗裔,比起别人岂不更有资格占据徐州?”

眼看刘备即将发怒,张飞这才一缩脖子,不再言语。

刘备转头看向糜竺,苦笑道:“舍弟顽劣,口无遮拦,先生勿怪!”

糜竺笑道:“三将军这是真性情,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

“玄德公固然仁义,却有没有想过,若徐州让曹操此等无德之人占据,纵兵大肆屠杀百姓,公于心何忍?”

“公此去徐州,并非为了夺取徐州基业,而是为了拯救数百万黎民。”

“玄德公既为汉室宗亲,自当担此重任!”

面对糜竺的苦苦劝说,刘备犹豫许久,终究还是叹道:“我固然愿意救民于水火,奈何麾下只有兵马千余,又无钱粮,纵然领兵前往徐州,也未必会被陶使君放在眼中。”

见到刘备口风松动,糜竺当即笑道:“如今正值乱世,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且玄德公在青州又素有贤名,只需振臂一呼,众人必然争相依附。”

“至于钱粮,玄德公却无需多虑。”

“我糜氏在徐州经营百余载,家中颇有资产,若玄德公不弃,吾愿出钱粮资助一二。”

刘备闻言,这才彻底下定决心,当即就开始在本地征召士卒。

果不其然。

刘备名声极好,且青州饱经战乱,流民无数,很快征召了数千人。

只不过,这些人大多都是饥民,衣不蔽体,面黄肌瘦,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

饶是如此,聚集起来了数千兵马的刘备,看起来也颇有威势。

却说陈登前往寿春游说周琦,反而碰了个钉子。

虽说周琦隆重接待了陈登,可面对陈登的请求,却并没有答应下来,只是拖延时间。

说到底,无论荀彧还是陈登,都错看了周琦。

荀彧所谋之所以没有成功,并非荀彧智谋不行,而是他不知道,周琦这位穿越者对于曹操的戒备心理有多么强。

若是换做别人,能够与曹操一同瓜分徐州,恐怕早就迫不及待地答应下来了。

至于陈登,也是错看了周琦与曹操之间的那份情谊。

当年刺杀沛国相王吉前后,曹操对于周琦的帮助,他至今都未能忘却,而且把这份恩情深深埋藏在心底。

若非曹操的确是汉末最大的boss,此前又在徐州屠城,周琦哪怕为了这份情谊,或许也会出兵相助曹操报仇雪恨。

现在的周琦,并不愿彻底与曹操撕破脸皮。

因此,除非到了迫不得已的境地,周琦也不愿出兵相助陶谦,与曹操开战。

不过周琦也不愿意曹操占据徐州,当即对着陈登说道:“豫州袁术,此前攻打陈留,尚且未能攻下长垣。”

“这次曹操再攻徐州,兖州必然空虚,若先生前去豫州游说,袁术必然起兵攻打兖州。”

“如此一来,徐州之危可解矣!”

陈登眼看说不动周琦,又不愿无功而返,只得转道前去汝阳,打算游说袁术。

袁术果然被陈登说动,下令孙坚再次起兵攻打长垣。

孙坚却以长垣防守严密,难以攻克为由,建议使用声东击西之策,转攻别处。

却说田楷、刘备引兵来救徐州,糜竺率先返回,谓陶谦曰:“吾此去青州求援,青州刺史田楷本不欲相救,好在我晓以利害,最终才说动其领兵来援。”

“然田楷以防备袁绍为由,却并未带来太多兵马。”

陶谦闻言,不由大惊,失声道:“兵马不多,如何能挡住曹操?”

糜竺却是笑着说道:“使君勿忧,吾此去青州,还请来了一位当世英雄,有其相助,必能保徐州无恙!”

陶谦闻言大奇,问道:“子仲口中英雄,乃是何人?”

糜竺道:“此人乃汉室宗亲,平原相刘备刘玄德是也!”

陶谦不由精神一振,问道:“莫非是救援孔文举,为青、徐两州士人所称颂之刘备刘玄德?”

糜竺笑道:“正是此人!”

“玄德公义薄云天,得知曹操肆意屠杀徐州百姓,哪怕手中只有数千兵马,却也义无反顾主动要求前来救援。”

陶谦听到刘备只带来了数千兵马,当即脸色暗淡的说道:“兵马不多,如何能够挡住曹操?”

糜竺却是自信满满的说道:“使君有所不知,玄德公麾下两位结义兄弟,皆有万夫莫挡之勇,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若探囊取物。”

“徐州并不缺兵马粮草,使君麾下丹阳兵更是天下少有的精锐之师,所缺只是统兵将领罢了。”

“若有玄德公及其麾下两位义弟相助,何愁不能击退曹军?”

陶谦闻言,这才转怒为喜。

糜竺趁机说道:“前线战事紧张,仅凭玄德公麾下兵马,哪怕有两位猛将相助,恐怕也力有不逮。”

“徐州尚有四千丹阳精兵,皆为使君同乡心腹,若能派遣他们相助玄德公驻守小沛,料想曹军不得再进半步。”

陶谦醒悟,当即说道:“速调四千丹阳精兵给玄德指挥,一应钱粮不得有缺,令玄德往小沛进兵!”

糜竺闻言大喜,当即带着陶谦调令,带走了徐州最精锐的四千丹阳兵。

当刘备接收到这四千训练有素,且家甲胄、武器精良的武器以后,不由目瞪口呆。

就连关羽、张飞二人,也是惊喜不已。

他们以前跟着刘备,由于缺少钱粮的缘故,麾下兵马大多都没有佩戴盔甲,何曾统帅过如此精锐?

现在的刘备,从本来只拥有千余残兵败将,到现在直接接收了四千丹阳精兵。

如果再加上此前为了凑数征收的饥民,刘备手下已经有了八千余人,哪怕与其最风光的时候相比,仍旧犹有过之。

这一章有关刘备的大致剧情走势,基本与历史相符合,只是前面刘备与公孙瓒的的关系,加上了一些我自己的推测。

否则刘备跟了公孙瓒这么多年,还被拜为平原相,应该不至于混的那么惨。

刘备救徐州的时候,直接脱离公孙瓒转投陶谦,说明两人此前应该是有了隔阂。

这里糜竺戏份多了点,史书没有记载,但是如果刘备没人帮助的话,应该不可能刚到徐州,就被陶谦赠与四千丹阳精兵。

哪怕对于周琦这样的诸侯而言,这些都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