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郭嘉献策,孙坚殒命(2 / 2)

“孙坚虽勇,然若无袁术钱粮支持,也不过是没了爪牙的猛虎,可任意揉捏。”

loadAdv(7,3);

“吾有一计,可令孙坚首尾不得兼顾,斩其首级如探囊取物!”

就在此时,忽有一道声音响起,众人视之,却是刚刚被荀彧举荐,前来投奔曹操的郭嘉郭奉孝。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郭嘉前去面见袁绍以后,知其并非明主,离开冀州返回家乡隐居了六年时间,等戏志才病故,曹操没了谋主,郭嘉才在荀彧的举荐下投靠了曹操。

只不过,如今历史已经被改变,由于戏志才投靠周琦的缘故,曹操现在极度缺乏谋主。

荀彧、程昱虽然都是顶级谋士,可前者更擅内政,后者更擅军事,与谋主之间还差点距离,并不能为曹操规划所有的战略方针。

正是为此,曹操现在才如此困难。

不久前,就在曹操准备起兵攻打徐州之际,荀彧向曹操举荐了郭嘉。

二者见面,相谈甚欢,曹操无比欣喜,拜郭嘉为军师祭酒。

然郭嘉新至,对于曹操以及兖州局势,还并不怎么了解,而且有心多观察一下曹操,所以才开始并未过多参与政事。

时至今日,郭嘉已经熟悉了曹操,知道此人可以辅助,再加上曹操陷入困境,就准备出手相助。

郭嘉首次设谋,自然不可能平平无奇,至少也应该立下大功,如此才能奠定自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曹操闻言大喜,急忙问道:“奉孝有何良策?”

却说孙坚势如破竹,一路攻到了定陶,本来打算攻取济阴郡全境,如此兖州就成了个四面漏风的破筛子,哪怕曹操再如何厉害,恐怕也败局已定。

未曾想,本来大好的局势,在曹操率兵返回以后,却是被改变了。

“曹孟德知兵善战,果非常人,可惜此等英雄,最终却只能与我站在对立面。”

此时的曹操,名声较好,哪怕孙坚也非常敬佩对方。

要知道,诸侯讨董之际,也唯有孙坚、曹操二人尽心尽力,其余诸侯都是各怀心思。

经过那件事,两人也算是惺惺相惜。

不过时至今日,诸侯并起,哪怕孙坚对曹操颇有好感,却也只能与之刀兵相向。

“报,曹操引兵来战!”

孙坚正感叹间,忽有左右来报,言曹操出城叫阵。

孙坚眉头微皱,暗道:“此前曹孟德都是以守为主,今日为何如此反常,主动出城邀战?”

他虽想不明白,却也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引兵前去与曹操交战。

不攻城进行野战,对于孙坚更有益处,他自然不会拒绝。

却说曹操引众将出城,左右围绕,操独乘一骑立于中央。

孙坚引兵而来,看到如此阵势,却是眉头紧皱,暗道:“曹操并非不通兵事之人,为何会摆出如此阵势?”

孙坚正疑惑间,却见曹军之中奔出一骑,径直朝着孙坚而来。

孙策等人见状,正准备出去拦截,却被孙坚所阻止。

那骑来到孙坚前面,高声喊道:“曹使君谨请孙将军阵前会话。”

孙坚眉头微皱,却是看到曹操已经单人独骑纵马来到阵前,黄盖当即小声说道:“这个距离,已经进入弓箭射程,将军何不令人放箭射杀曹操?”

“曹操若死,兖州可定也!”

孙坚闻言,却是摇头道:“彼邀我阵前对话,我若命人放冷箭,岂不令天下人耻笑?此非英雄所为也!”

言毕,孙坚交代了几声,亦是纵马向前,来到了曹操身旁。

孙坚勒住缰绳,问道:“孟德唤我前来,所为何事?”

曹操看着孙坚,忍不住叹道:“吾与将军同伐黄巾,并讨董卓,此前知文台兄大破董卓,攻入雒阳,心中甚是激荡。”

“吾尝谓身边众人曰:天下若多几个孙文台此等英雄,何愁奸佞不除,汉室不兴!”

孙坚心中触动,亦是感叹道:“昔日诸侯会盟于酸枣,皆畏战不前,每日大摆宴席,空耗钱粮,唯有孟德举义军,兴义举,主动领兵前去追击董卓。”

“此战孟德几乎丧命,麾下士卒亦伤亡殆尽,却仍旧不改孟德诛杀国贼之志。”

“诸侯与孟德相比,宛若云泥。”

曹操问道:“文台今日多少岁?”

孙坚答曰:“虚岁四十岁矣。”

曹操叹道:“文台与吾同年,往日兴兵讨伐黄巾,皆青春年少,何期又中旬矣!安得天下清平共乐耶!”

两人只把旧事细说,并不提起军情,说罢大笑,相谈有一个时辰,方回马而别,各自归去。

孙坚军中,多有袁术麾下将领以及探子,早有人将此事报知袁术。

与此同时,又有潜伏进入曹军之中的细作回报:“曹操两面受敌,念孙坚乃当世英雄,欲以兖州牧之位相让,只希望孙坚占据兖州以后,能够挡住曹操攻打陶谦,为父报仇雪恨。”

袁术闻言,不由大惊。

他虽表孙坚为兖州刺史,可对于这头江东猛虎,却也时常戒备,并不愿孙坚果真占据兖州。

他急忙率军开奔前线,召来孙坚,问道:“君于曹操阵前所言何事?”

孙坚坦然说道:“只诉讨黄巾、董卓旧事耳。”

袁术心中微沉,却并未发作,问道:“安得不言军务乎?”

孙坚答曰:“曹操不言,吾何独言之?”

袁术心中甚疑,只是碍于没有证据,且还要依仗孙坚攻城略地,只能暂不发作。

他打算先等等,看看曹操是否真的以兖州牧之位相让。

若事情属实,袁术自不会坐视不理。

袁术也趁着等待的机会,派遣心腹将领接管孙坚打下的地盘,而且自己亲自领兵屯于长垣。

却说曹操回城,谓郭嘉曰:“吾阵前与孙坚对语,又故意放出消息,言欲以兖州牧之位相让孙坚,必可离间二人。”

郭嘉却是摇头道:“此计虽妙,尚未足离间二人。某有一策,可令袁术、孙坚自相仇杀。”

操问其计,郭嘉说道:“袁术出身世家,心高气傲;孙坚战功卓越,功高震主。明公可亲笔作一书,单与孙坚,中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与孙坚,故意使袁术知之。”

“术既起疑,必索书信来看。若见上面要紧去处尽皆改抹,必然疑心加重,疑则生乱也。”

曹操抚掌大笑:“此计甚妙。”

操遂写书一封,将紧要处尽皆改抹,然后实封,故意多遣从人送往孙坚营寨。

果然有人报知袁术,袁术心中愈疑,径来带兵前来孙坚处索书观看。

孙坚此时,也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对,有心不把书信给袁术观看,不过如此一来,误会必然加深。

无奈之下,孙坚只得将书与袁术。

袁术见上面有改抹字样,问道:“书上如何都改抹糊涂?”

孙坚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原书如此,不知何故。”

袁术闻言大怒,喝道:“汝当吾是三岁孩童耶?”

袁术拂袖而去,担心孙坚与曹操联合,遂暗中联络孙坚军中自己心腹将领,夜间发动突袭。

孙坚所立营寨虽然颇为坚固,根本不怕曹军劫营,奈何军中多有袁术麾下部将,他们与袁术里应外合,再坚固的营寨也抵挡不住。

是夜,军中大乱。

孙坚只带千余心腹将士突出重围,却中了纪灵设下的埋伏,被乱箭射杀。

孙策以及孙坚部将,拼死抢走孙坚尸首,突围而去。

孙策得知突袭营寨之人乃袁术以后,拔剑斩断树木,厉声喝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