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分而治之,派系初显(2 / 2)

不过拆分荆州武陵郡与长沙郡之事,张昭此前并没有想到,而且还要先了解两郡的具体人文、地理,并不能随随便便就重新划分,这才要先回去仔细考量。

loadAdv(7,3);

没过多久,张昭就给了周琦一个初稿,那就是划分武陵郡为寿阳郡与武成郡,划分长沙郡为益阳郡与南攸郡,并且重新设立县城。

至于县城如何设立,在哪些地方设立,还要与荆州文吏们仔细商议以后,才能最终定下来。

经过这么一划分,既能让武陵郡地域不那么大,又能削弱长沙郡的战略地位,可谓是两全其美。

张昭之言,周琦自然无有不允,当即任命张昭为荆州州牧府主薄,让他主持重新划分豫章、会稽、武陵、长沙四郡之事。

对于四郡的重新划分,在荆、扬两州掀起了滔天巨浪。

不过除了那些在这些郡担任郡守者,绝大多数人都抱着支持的态度。

首先,对四郡分而治之的确有利益政权的稳固。

其次,这么一划分,荆、扬两州就多出了六个郡,那也就能多出六个郡守,各大家族出现两千石郡守的几率也就增加许多。

唯一的坏处,可能就是需要的官吏更多了,周琦所要支付的俸禄也会增加许多。

不过相比起分而治之的益处,这点坏处自然算不得什么。

就在周琦准备大刀阔斧改革荆、扬两州的同时,北方孙坚战死、袁术兵败的消息,也是传到了汉寿。

周琦麾下文武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戏志才、田丰等人尚未说话,就看到蒯越满脸激动的走上前,道:“袁术袭杀孙坚,自断一臂,如今又被曹操所牵制,正是主公北上夺取南阳郡的最佳时机。”

蒯越话音落下,以蔡瑁、黄祖为首的襄阳人氏,以及黄忠、李严、文聘为首的南阳郡人氏,也都纷纷上前请战。

看到众人如此态度,周琦心中了然。

襄阳扼守南阳郡与南郡之咽喉,若不能光复南阳,日后襄阳必然会成为最前线,避免不了被战祸所波及。

蒯越、蔡瑁等襄阳人氏,自然不愿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最为重要的一点,蒯越、蔡瑁等人早就在暗中谋划,要劝说周琦重新将荆州州治迁往襄阳,甚至希望周琦带领麾下文武,也都入驻襄阳。

如此一来。

襄阳地位必然水涨船高,他们这些襄阳的本地世家大族,自然也能迅速发展起来。

让周琦迁都襄阳,并非异想天开。

此前周琦只占据扬州,把行政中心安排在寿春,自然无话可说。

但是现在。

周琦已经坐拥两州之地,继续将行政中心放在寿春,对于治理荆州就显得有些不利。

荆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把行政中心迁到襄阳,就必须要先夺取南阳郡,否则襄阳没有缓冲地,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

原本历史上,孙坚死于襄阳城东的岘山之上。

此后刘表率兵北上,夺取了南阳郡南部众多城池,襄阳没有位于最前线,所以一直乃是荆州州治。

这个时空,由于孙坚并未死于襄阳,因此南阳郡被袁术死死握在手中,再加上周琦又夺取了江夏郡,才迫使刘表将州治迁往汉寿。

蒯越等人,打算让周琦先取南阳,再劝说周琦将行政中心迁往襄阳。

如此一来。

周琦西可出兵夺取巴蜀天府之国,占据大汉整个南方,最差也能划江而治,成就一方霸业。

除此之外。

自南阳向北,亦可攻取大汉的政治中心关中。

纵然不打关中,也能攻占人杰地灵且十分富庶的颍川郡,继而夺取整个豫州,与北方诸侯决一雌雄。

不过迁治襄阳的前提,乃是率先夺取南阳郡。

正是为此,以蒯越、蔡瑁、黄权为首的襄阳人氏,才会如此热切。

黄忠、李严、文聘等南阳人氏,自然不用多说,都希望家乡能够位于周琦的掌控下,而非被其余诸侯所占据。

看着众人热切的眼神,周琦只是略作沉吟,就看穿了他们的心思。

周琦转头望向戏志才、田丰,问道:“你们以为,可否趁此机会攻打南阳?”

戏志才眉头微皱,看了看蒯越等请战之人,没有说话。

田丰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若取南阳,必会交恶于袁术。除非主公决意与袁术分出生死,否则不建议如此做。”

黄忠等主张攻打南阳之人,闻言全都眉头紧皱,略显不满的看向田丰。

黄忠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南阳作为天下第一郡,纵然这些年饱受战火,其重要性仍旧不言而喻。”

“且南阳本就属于荆州,袁术占据南阳而不肯归还,若因畏惧与袁术交战,而错过收复南阳的最佳时机,岂不可笑?”

田丰的才能,虽然已经得到周琦旧臣的认同,却未必被黄忠这些新投效之人放在眼中。

也正是为此,黄忠才会直言不讳的出言反驳。

蒯越亦是说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袁术不过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以主公之英明神武,纵然北上扫灭袁术,亦不在话下,先生何故畏之如虎?”

荆襄士人看到田丰不赞成出兵南阳,几乎都对其口诛笔伐,周琦却只是冷眼旁观。

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张,属下出现各个派系,也是必然趋势。

毫无疑问,以蒯越、蔡瑁、黄权、黄忠、文聘、李严等人为主的文臣武将,虽然新投周琦,却因为投诚的缘故,自身实力并未折损,因此快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荆州派系。

哪怕他们并未刻意结党,但同为刘表旧臣,且出身荆州,为了争取自身利益,就很容易出现抱团结党的情况。

除了荆州派系之外,以江东四大家族为首的江东士族,也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个派系。

至于庐江周氏与江夏周氏,绝大多数人都把他们当做是周琦的本族,是周琦最坚定的支持者。

除此之外,似周承、项弘、陈文、许褚、许定以及外戚史涣,这些要么出身沛国,要么早早就跟随周琦的心腹实权将领,也算是一个派系。

只不过,这些人全都能手握重兵,只接受周琦本人调遣。

至于典韦、戏志才,两人算是真正游离于派系之外,几乎与所有人都刻意保持距离,是周琦最信任也最亲近之人。

此外,还隐隐出现了另外一个派系,那就是自北方而来的外来者,他们不溶于各大派系,也开始逐渐报团取暖。

这些人,此前只有高顺、徐晃,后来多了田丰、张辽,现在又多了张昭、张纮、鲁肃等人。

可以预料,随着北方南下之人越来越多,这一个本来最散乱,最不受重视的一个派系,未来势力必然会越来越强盛。

他们与荆州、扬州本地士人之间的关系,也注定不可能和睦。

不为其他,只因周琦对于这些人都委以重用,把他们当做是制约荆、扬本地世家大族的有生力量。

且这些自北方而来,又能被周琦收入麾下之人,绝大多数也都非常有真才实学,值得托付重任。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人家乡都在北方,未来会是周琦北伐最坚定的支持者。

他们想要打回家乡,不会像荆、扬本地世家大族那般,偏居一方就很满足了。

对于属下刻意形成的各个派系,周琦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在暗中推波助澜。

属下一团和气,并不利于周琦的统治。

唯有相互争斗,相互制约,才能将权利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一家独大的事情发生。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