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封王(2 / 2)

周琦故作疑惑的问道:“今日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尔等为何一同前来?”

徐庶上前拜道:“袁绍篡汉专权,百姓无主。主公威名著于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以及荆、扬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

“事不宜迟,还请主公挑选良辰吉日,登基为帝!”

“还请主公挑选良辰吉日,登基为帝!”

徐庶身后众臣,也都齐声说道。

周琦脸色大变,说道:“军师之言差矣。”

“周琦虽据三州之地,仍为臣子,若行此事,是反汉矣。”

徐庶道:“反汉者乃袁绍,而非主公也。今天下无主,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以主公之神武,如何不能登临此位?”

贾诩亦是说道:“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愿主公熟思之。”

周琦摇头道:“孤受先帝厚恩,临终托以重任,要孤僭居尊位,必不也!”

诸将齐言道:“主公若只推却,众心散矣。”

徐庶却是趁机说道:“主公平生以义为本,未肯便称尊号。今有扬州、荆襄、两川之地,可暂为楚王。”

徐庶这番话,却是出乎了众人预料,可事已至此,既然大将军不愿称帝,那么先封王倒也不算什么。

诸将当即再次齐声说道:“主公既不愿称帝,可先封王!”

周琦仍然拒绝,道:“汝等虽欲尊吾为王,然高祖曾有白马之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既无天子明诏,又违高祖之誓,是僭也。”

徐庶道:“今宜从权,不可拘执常理。”

随后,徐庶对着许褚、典韦使了个眼色。

许褚当即大叫道:“诸将跟随主公南征北战,浴血厮杀,所为者不过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主公既不愿称帝,又不肯封王,吾等岂不心寒?”

典韦亦是喝道:“主公不进王爵,吾等何以晋升,若如此扭捏,不若各自散去!”

诸将见许褚、典韦此等大将军心腹,都敢说出这般妄语,当即心中领会,皆嚷道:“主公今日称王也得称,不称王也得称!”

面对诸将逼迫,周琦面露苦色,道:“尔等如此逼迫,岂非陷孤于不义?”

黄忠朗声道:“此乃吾等逼迫,谁敢说主公不义?”

甘宁亦是喝道:“敢有妄言者,某自斩之!”

周琦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

公元201年,秋七月,徐庶命人筑坛于沔阳,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

群臣皆依次序排列。

王粲写表文,上告天地:

天子年少继位,却宗庙乏祀,社稷无位;今诸侯并起,群凶觊觎,分裂华夏。

天幸诞育大将军,心怀天下,匡扶社稷。破彭脱于汝南,败黄巾于汝南,诛王国于陈仓,败韩遂于陇县。

刘表割据荆州,刘焉父子肆虐益州,皆怀不轨之心,以致民怨沸腾,幸得大将军英明神武,领兵伐之,才使南方之民得以安居乐业。

又有雍闿作乱,南中叛乱,蛮人不服王化,大将军六月渡泸,深入不毛,使群逆授首,南蛮战栗,惶恐而降。

今南方三州,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此皆大将军之功也。

昔者董卓初兴国难,后李傕、郭汜占据西都,挟持幼帝,压迫公卿,百姓哀嚎,尸骨盈于荒野,社稷毁于此,百姓尽南逃。

袁术僭逆,行弑帝之举;袁绍篡汉,立伪朝于邺,使高祖之命将坠于地也。

大将军有安民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名声扬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政,民无怨言。忠于汉室,表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

今欲进封楚王,北征袁逆,讨伐不臣,匡扶社稷,兴复汉室,特以此表祭告天地!

……

王粲洋洋洒洒上千字的表文,细数周琦之功。

随后,边让、田丰请周琦登坛,进冠冕、玺绶讫,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周琦为楚王,定都襄阳,又命人召回长子周继回返,立为王世子,赐诸葛亮表字孔明。

封边让为太傅,田丰为尚书令;贾诩为执金吾;徐庶为军师,总理军国重事。

封典韦为中领军,号领军将军,统领禁卫军,乃三品将军之首;项弘为安南将军、许褚为安西将军,徐晃为安北将军,周承为安东将军;张辽为在平东将军,甘宁为平西将军,黄忠为平北将军,高顺为平南将军;严颜,周泰,陈文、蔡瑁、文聘、高定、史涣,皆为杂号将军。

田丰、贾诩、徐庶、边让、典韦、项弘、许褚、徐晃、周承、张辽、甘宁、黄忠、高顺,皆授列侯爵位。

严颜、周泰、陈文、蔡瑁、文聘、高定、史涣,皆授关内侯爵位。

其余文武,各拟功勋封官定爵。

由此也能看出,周琦此人颇为念旧,武将官职排名靠前者,先不论功勋,皆为最早跟随左右的心腹。

周琦这么做,哪怕是后来立下赫赫战功的张辽、黄忠、甘宁等人,亦是无话可说。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事实证明,项弘等人的选择也没有错。

项弘、典韦、许褚、周承、徐晃、高顺这些最早跟随周琦的将领,与周琦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自然是位列武将最前面。

虽说项弘、周承、高顺战功都不显赫,却是周琦最新人的元从派,特别是高顺,这么多年在背后默默练兵,周琦都放在心上。

对于这些人,周琦自然不会亏待。

下面的四平将军,几乎都是实打实有真本事的将领,除了高顺以外都是战功赫赫。

周琦既为楚王,遂拟表文,布告天下,文曰:

琦以浅薄之才,荷上将之任,总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以致陛下遭劫,袁逆称帝。今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如疾首。

曩者董卓伪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幸赖天命在汉,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以渐冰消。

惟独袁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妄立伪朝。

琦昔受先帝托孤重任,纵力不及袁逆,亦当殚精竭力,保境安民,匡扶社稷。

群僚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励翼,帝王相传,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力。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袁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国称帝。

既汉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方假权宜,进封楚王。

孤尝三省:受国厚恩,荷在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僚见逼,迫孤以义。孤退惟贼寇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诚孤忧心碎首之日。若应权通变,以宁静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

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惕息,如临于谷,敢不尽力输诚,奖励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以宁社稷。

谨以表告天下。

却说大将军称王以后,犒赏三军,奖率文武,大赦天下,荆、扬、益三州之民,尽皆欢腾,治下文武,无不称颂,以致军民皆气势大振,自后皆以楚人自称。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