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孟德兴兵(2 / 2)

那个时候,曹操就可以对益州为所欲为。

要知道,白水关可是还在马超、于禁手中,只要破了阳平关,益州所谓的险塞又算得了什么?

只是令曹操有些迟疑的是,马超、于禁信中提到的张松以及汉中杨氏,究竟可不可信。

&t;div tentadv> 曹操生性多疑,虽然眼前就有一个天大的馅饼,可是就连郭嘉都折损在了益州,曹操又怎么会不心生警惕?

他转头看向程昱,问道:“仲德以为,张松与汉中杨氏是否可信?”

面对曹操的询问,程昱沉默了许久,终究还是苦笑道:“益州虽然距离关中不远,却颇为闭塞,吾等对于那里的情况并不了解。”

“不过至少可以肯定,汉中杨氏的确对楚国心怀不满,若能确信阳平关内的确有汉中杨氏旧部,这件事情倒可以尝试一下。”

汉中杨氏此前暗中投效周琦,结果张鲁几乎把杨氏嫡系屠戮殆尽,周琦都非但不惩治张鲁,反而对其优待有加。

如果这是周琦为了收买人心而不得不为,那么当汉中杨氏被境内各大家族打压之时,周瑜却故意坐视不理,直到杨氏已经被吞得只剩下骨头架子的时候,才假惺惺的制止了那些落井下石的世家大族,这种操作的确让汉中杨氏心生记恨。

如果有可能,汉中杨氏绝对不介意引曹操入益州。

曹操起身,背负双手在屋内来回踱步,眉头紧皱。

现在关中与益州之间交通完全隔绝,想要派人进去探听情报,几乎没有可能。

曹操虽然心中疑虑,却终究抵抗不了如此天大的诱惑。

荀彧见状,却是说道:“明公不妨将送信使者唤来询问一番,值此紧要关头还能通过阳平关来到长安送信者,想必有不凡之处。”

曹操神情微动,当即命人唤来了送信使者。

“草民杨威拜见秦王殿下!”

使者刚刚见到曹操,当即俯身拜道,态度甚是恭敬。

曹操听着对方姓氏,不由眸光闪动,亲自上前将对方扶起,随后问道:“阁下姓杨,敢问与汉中杨氏可有渊源?”

听到了汉中杨氏这四个字,杨威脸上顿时露出了悲戚之色,声音略显低沉的说道:“如今汉中杨氏不值一提,倒是有劳大王还能记住。”

“实不相瞒,在下正是汉中杨氏嫡系子弟,只因家族蒙难之时在关中游学,才侥幸躲过了一劫。”

“等到得知家族噩耗,返回汉中以后,发现杨氏族人死伤惨重,家族产业也已经被瓜分殆尽。”

说到这里,杨威脸上不由露出了咬牙切齿的神色。

曹操却是眼睛大亮,心思不由活络起来,却仍旧出言安慰道:“孤素闻汉中杨氏之名,早就有心结交,未曾想却是被周子异捷足先登。”

“只可惜此人刻薄寡恩,没想到居然如此对待帮助楚军拿下汉中的杨氏!”

杨威听到这里,眼泪止不住的落下,双拳更是紧紧握住,声音嘶哑的说道:“可惜家族识人不明!”

程昱却在此时问道:“汝此前既然在关中游学,不知去过那些地方,可曾认识了什么人?”

杨威倒也并不隐瞒,把自己曾经在关中的经历详细道来。

问完话以后,曹操拉着杨威前去赴宴,程昱却是悄然离开,派人快马加鞭前去探查杨威所言是否属实。

就这样,曹操每日盛情招待杨威,也在此期间了解到了,此前负责镇守阳平关的将领正是杨任,不过后来杨任被张鲁所杀,阳平关守将自然也换人了。

只是杨氏经营阳平关多年,对于那里的渗透别人根本不为所知。

张鲁投降以后,阳平关被楚军接手,里面的中高级军官基本都被换了一遍,只留下些许家世清白且颇有能力的寒门军官。

殊不知,其中就有一名小校深受杨氏大恩,只是这件事情并不被外人知晓,因此也被留在了阳平关。

及至杨氏蒙难以后,幸存的杨氏族人对于楚国虽然满腔怨恨,却也不敢表露出来,只得慢慢谋划。

于是乎,他们就把目光放在了阳平关上面。

阳平关作为益州西北门户,重要性不言而喻,得阳平关者得汉中,得汉中者得益州。

幸存的杨氏族人,也把阳平关当做是自己家族重新崛起的资本,于是就暗中找到了那名小校,并且倾尽家族仅剩的能量,在暗中不断帮助对方晋升。

由于对方家世清白,且颇有勇略,再加上杨氏不遗余力的暗中帮助,那名小校也开始平步青云,最终居然成了阳平关内一名不小的军官。

此次杨威能够越过阳平关前来长安送信,也是因为那名小校的帮助。

曹操听到这里,心里其实已经信了大半,却仍旧有些警惕的问道:“那名小校是否可信,其部下会不会听从他的命令?”

杨威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大王还请放心,此人以前乃是小有名气的游侠,满腔义气,又受我杨氏大恩,绝对可信。”

“至于其部下的忠诚度,大王也无须担心。”

“阳平关守军之中,本就有不少乃我杨氏旧部,那名小校在军中也颇得人心,虽不敢说能够策反大部分阳平关守军,但是仅仅策反两三百人于关键时候打开城门,却也并非不可能。”

曹操继续问道:“杨氏手中既有如此筹码,为何等到今日才肯拿出来?”

杨威闻言,却是不由苦笑道:“实不相瞒,杨氏虽有心投靠大王,奈何此前家主为了讨好周瑜,曾经派人截杀过贵国使者,这才耽误了大王出兵驰援汉中。”

“族中亦有人担心杨氏投靠大王以后,可能会被清算,这才犹豫不决。”

“直到前段时间,成都张松暗中派人找到杨氏族人,隐晦表达了对于楚国的不满,希望与我们联手引曹军入益州,我们这才下定决心。”

曹操来了兴趣,又询问了许多有关蜀郡张氏的消息。

当曹操得知,张松才华横溢,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曾在劝说刘璋投降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却被弃之如敝履,至今仍旧担任小吏以后,也不免信了几分。

只是对于张松能够过目不忘这件事,曹操却是有些不信,当即问道:“那张子乔果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杨威郑重点头道:“千真万确。”

“起初吾亦不太相信,还特意拿出了自己的游学手记,未曾想子乔兄仅仅看了一遍,就能倒背如流!”

曹操也被震惊住了,忍不住叹道:“若此人果有过不不忘的本领,却屈居于一小吏之职,倒也的确是周子异没有识人之明!”

就在曹操已经逐渐放下戒心的时候,程昱派出去的人也带回来了消息,杨威的确乃是汉中杨氏嫡系子弟,而且杨氏遭难的时候也确实在关中游学,对方所讲述的话句句为真。

听到了程昱的汇报,曹操眼中精光暴涨,沉声说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吾观杨威的确对楚国恨之入骨,欲发兵攻打阳平关,诸位以为如何?”

“愿效犬马之劳!”

众人闻言,齐声说道。

曹操于是尽起关中兵马,直奔阳平关杀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