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拒绝(2 / 2)

当刘备得知赵云尚在,不由大喜过望。

当他听闻赵云以两千大破五千袁军步骑,并且斩杀了袁军大将韩猛以后,更是忍不住赞道:“若别人在腹背受敌,随时都可能被围歼的情况下,恐怕早就肝胆欲裂,只想着率军突围。”

&t;div tentadv> “唯有子龙,哪怕形势危急,仍旧敢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真乃浑身是胆也!”

徐州诸将听到了赵云的事迹,也都敬佩不已。

刘备环顾众人,问道:“彭城既然尚未失陷,需不需要发兵前去驰援?”

糜竺率先说道:“彭城县虽未失陷,却也已经成为一座孤城,恐怕难守。此时徐州兵力紧张,守备东海郡尚且有些不足,如果再分兵驰援彭城,恐怕非但守不住彭城,就连东海郡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依我之见,不若让赵将军弃城而走,撤回郯县,共抗袁绍。”

糜竺的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关羽、张飞等人却是极力反对。

身为武将,不能御敌守疆,反而要弃城而走,绝对是奇耻大辱。

然而袁军那庞大的包围圈仍旧每日都在缩小,若不尽快把分散各地的兵马都召集回来,集中力量抵御袁军。

等到袁军完成了了合围之势,彼时赵云想要返回郯县恐怕都难。

或许有人会说,让赵云死守彭城,成为一颗钉子逼迫袁军不得不分兵围彭城,作用不是更大吗?

事实上,这种想法根本行不通,袁军要么集中兵力率先攻克彭城,要么索性直接绕城而走。

要知道,彭城可不是袁军的必经之路。

以如今的形势,袁军完全能够从兖州、青州直接进入徐州,这也就代表着彭城的战略意义没有那么重要。

无论是袁军兵马还是粮草辎重,都没必要从那里走。

此时就体现出了四战之地徐州的无奈。

若是换做那种易守难攻,只有一个进攻方向的区域,只要后方有一座城池没有被攻克,袁军就不敢继续深入,会担心自己的粮道是否安全。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状,刘备思来想去,终究还是命令赵云与彭城国国相弃城而走,趁早返回郯县。

却说诸葛瑾、孙策一路假扮躲避战乱的百姓,小心翼翼避过袁军,经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进入了丹阳郡,而后直接前去拜会丹阳太守黄祖以及丹阳郡都尉史涣,并且说明了来意,希望史涣能够派兵护送使团前往襄阳。

因为现在的楚国乃是战争期间,对于外来者的行程限制非常严格,如果没有史涣派兵沿途护送,诸葛瑾等人就会寸步难行。

黄祖、史涣虽然不齿刘备的背盟之举,却也知道此事关乎国家战略,他们根本做不了决定,只能派兵护送诸葛瑾等人前往襄阳。

唯有孙策,在返回了久违的故乡以后,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他年仅十七八岁就跟随父亲孙坚征战沙场,亲眼目睹了父亲因为袁术的猜忌、偷袭而命丧黄泉,让孙策不得不带着仅存的部将前去投奔刘备。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孙坚死后孙策找准机会南下,并且在周瑜以及庐江周氏的帮助下打下了江东,最终为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不过,历史早就已经改变,扬州被周琦牢牢控制在手中,根本水泼不进,孙策手下缺兵少粮,又怎么可能再拿下江东?

他投靠刘备以后,也的确备受礼遇,只是因为有自己部将的缘故,始终很难融入到刘备麾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眼看年龄越来越大,却仍旧一事无成,孙策每日也感到心中郁郁。

此前留在徐州,这种感觉尚不强烈。

可是返回故乡吴郡,看着已经破败的家门以后,孙策不知为何,忽然感觉心中有些酸楚。

好在他终究意志力远超常人,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而后跟随诸葛瑾继续朝着襄阳赶去。

等到徐州使团抵达襄阳以后,本来被刘备寄予厚望的诸葛瑾,却是被人冷落了下来,就连诸葛瑾想要前去见见自己的弟弟诸葛亮,都未能如愿。

他数次给楚王府递去拜帖,最后却都仿佛石入大海,根本没有丝毫回应。

这也并非周琦刻意为之,只因诸葛亮此时仍在樊城协调军务,不可能在这种关头为了见诸葛瑾一面就擅离职守。

只是让诸葛瑾没想到的是,本来只有护卫之责的孙策,却是忽然被楚王殿下召见了。

楚王府。

周琦看着已经快要到而立之年的孙策,却是有些唏嘘。

他拉着孙策的双手,感叹的说道:“距离孤与伯符初次相见,已经过去了有十年吧。”

孙策沉默半晌,而后说道:“已经有十四年了。”

周琦闻言,也不免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他与孙策初次相见,还是在董卓乱政的时候,周琦带兵进入寿春,以孙坚妄杀南阳郡守为名派人捉拿了孙坚家眷。

那個时候,周琦其实已经起了杀心,不想放孙策、孙权兄弟离去。

不过周琦随后思来想去,终究还是没有为难他们,在孙坚请求袁术从帮忙解救家眷以后,也顺势卖了袁术一个面子,把孙策等人都送了袁术。

未曾想,袁术趁机要挟孙坚,让对方拿出了在雒阳得到的传国玉玺。

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以前的些许恩怨,根本算不得什么。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

历史上的孙策能够打下江东此等基业,除了自身的确有非凡能力以外,也是赶上了好时候。

那个时候南方诸侯势力较弱,袁术无暇南顾,又有周瑜与孙策舅舅的鼎力支持,孙策最后才能打下江东。

可是现在,天下格局已定。

莫说是如今略显落魄的孙策,就算是割据一方已经称王的刘备刘玄德,几乎也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了。

周琦看着成熟了许多的孙策,忍不住叹道:“想当年,孤与伯符父亲在汝南共讨黄巾,在战场上还有着过命交情。可惜天妒英才,文台兄如此豪杰,最后却死于小人之手。”

他看着孙策,满脸真诚的说道:“算起来,孤也算伯符的长辈,吴郡又是伯符故乡。若伯符在外面乏了,想要回家发展,楚国欢迎你!”

“孤亦相信,以伯符的才能,想要在楚国博出一份前程并不困难。”

孙策起身对着周琦深深一拜,道:“多谢楚王殿下赏识,策心觉惭愧。然齐王殿下待我不薄,岂忍背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