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房子,大院儿(2 / 2)

你还不能提不能问,一问就翻脸,打架骂人祸害邻里都是家常便饭。

在这边混的‘音乐人’大都是这么个德兴,相当脏。正经一点的都不屑于与这些人为伍,都聚在燕莎那边去了。

也没有为什么,那边的生活成本这会儿低嘛,房租便宜。

不过,相对来说这些还都算是混的可以的,混的最惨的那些都在遍布京城的地下室里,过着蚁居人的生活,朝不保夕。

原来备战备荒那会儿,京城修建了不知道多少地下防核设施,面积都相当大,深入地下几十米那种,这会儿大量被租用改造成了出租房。

那里阴暗就不说了,主要是潮湿,被子只要一天不晒就会湿透那种,人在下面住时间长了身体就开始出问题。但是没办法。

张铁军其实不太能理解这些北漂蚁族的心理,这里面大部分人其实都只是在这混日子,理想全靠做梦。回家去混不好吗?

在京城上学毕业了想留下来的还容易理解,那些不远千里没有任何清醒目标就靠着幻想连自己能干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怎么理解?

张铁军曾经见过很多这样的年轻人,来到这边混吃等死,靠向家里要钱活着,每天幻想着发财成为人上人……人上人是干出来的,靠想吗?

小事做不好大事做不了,只会整天埋怨老天不公平。小事都做不好哪来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好大事呢?就特别不知所谓。

京城的西城往西一直到石景山,是建国以后几十年间变动最大的城区。

西城是政务区,大大小小的单位,各级机关再加上部队,从西长安街一直延伸到石景山路,各种保密机构各种大院儿。

原来的老城在九一年这会儿就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影子了,全是大大小小一片一片的红砖楼,各种大型建筑。

王府大宅到是还有那么几座,不过都在大红墙里面。估计这也是东城那边工作人员底气十足的原因。

东城也有改造,不过动作不是那么大,都集中在和平里地坛公园那一带。崇文和宣武这会儿还是正经的独立区,和东西城没啥关系。

方庄在这会儿京城名气最大,是国家级住房改造实验点儿,八、九十年代的京城富人区,不过张铁军没什么兴趣儿,太偏了,干什么都不得劲儿。

这会儿的京城可没有那么四通八达的交通,很多地方都还是黄土路呢。

绕了几天,他让公司去和西城海淀接触一下老宅子的事情,他自己跑到翠薇去了,想试试能不能在那边买一套房子先用着。

翠薇这边已经是海淀区了,从公主坟转盘过来这边全都是各种大院儿,以复兴路为界,路南全是部队大院,路北是政企大院。

从万寿路到老山玉泉山一带更是各种没有门牌的院子,人烟稀少戒备森严,驻军多的像不用花钱似的。

翠薇这里是船舶和煤炭大院,再往后是铁路和水利大院。大马路对过就是空军和海军大院。

很多机构和企业都不只是一个大院儿,只不过在这边比较集中,级别高,院子也普遍比较大。

张铁军在这边逛了大半天。这个时候也没有房屋中介,大部分都还是单位公房,想买房子实在是太难了。

房子没找着,怀疑的目光收到不少,要不是穿着军装估计他都能被街道老太太给举报了,京城的老太太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

“小伙匝,您有事儿啊?我看您在这转了半天了都。是找人还是怎的?”

“大妈,我想找房子,我想在这买套房子,这边有没有人卖房子的?”

“买房子?您是哪的?”大妈上下打量了张铁军几眼:“您不是对面大院儿的孩子吧?”

“我是沈阳的,我在军区军宣部工作,因为总要来京城出差,就想在这边买个房子安置一下图个方便。我也想住大院儿啊,没有,现在哪都紧张。”

“那是,谁家房子不紧张?都不容易。想在这片儿买呀?怕是不好找。扫听一下,您 总来京城是干什么?”

“演出。我这就是刚参加完十一晚会儿,年底马上又要来参加大年晚会儿,一待就是几个月的,这不是想着买套房子方便嘛。”

大妈一拍巴掌:“我就说看您有点儿面熟,去年大年晚会儿是不是也有您来着?穿着军装,就是。”

大妈的态度和表情马上热络了起来,不再那么防备着了。

“有我,去年也上了。”张铁军点点头,拿出工作证给大妈看:“这是我工作证,我不是坏人。”

“是是是,知道,没把您当坏人,就是看您在这转悠半天了随便儿问问。”大妈接过工作证看了看,还对了对照片。老机警了。

“您没去方庄看看?”大妈笑着把工作证还给张铁军:“现在亚运村儿也火呀,年轻人也多,瞅您条件应该不差,那边房子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