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迎月糕 如果原料用的是南城茶庄里产的……(1 / 2)

苏家就建在河边, 苏如霜顺路把糯米饭送进家门,嘱咐着送到厨房放蒸笼里温热着,等家里老太太、娘子们用早饭时再盛上去。

嘱咐完后她便欢快地出了门, 挽着宋墨玉继续沿着河边走。

无定河边种了不少高大柳树遮阴,树的不远处是拾级而下的台阶,往下能瞧见不少妇人在台阶边上浆洗衣服。

她们每人手拿着一根手臂粗的棒子,往涂了皂角液的衣服上奋力捶打着。捶打声中,她们也在欢声笑语地扯着闲天。

小孩子们已经跟着娘亲一块起床了,或在树下玩闹,或被差使着去打一壶酱油回来。

浓雾彻底消散,金光洒向人间门,炊烟正袅袅, 又是一天。

宋墨玉和苏如霜沿着无定河走了约一里路, 两人说的都是彼此最近的见闻。宋墨玉说起她的吃食买卖,计算着成本和纯利,说起她去祥云寺游玩, 摘了许多桂花。苏如霜说起最近读了几本好书, 得了什么珍贵拓本。一人说时, 另一人便认真聆听着。

虽然两人的生活看似没有什么交集,可这并不妨碍她们为彼此而高兴。因为都是在做各自喜欢的事情呀。

“到莲花斋了。上次宋之衡说这里的蓼花糖好吃,我买了回去确实不错, 我们再去买些吧。”宋墨玉拉着苏如霜提议。

“好。我也许久未吃甜食了。”

两人一拍即合。

莲花斋是镇上经营了几十年的点心铺子。从两个笸箩装着卖到小摊, 到买下一间门铺面, 再到经营成这么一栋宽敞气派的二层小楼。

传到如今,听说已经在县城也置办了铺面,准备开一间门分店。

还没进莲花斋的大门,宋墨玉便闻到一阵甜香味。约是因为还早, 她俩是今天头一拨的客人。

店里头账房正拿着一张大红纸在写着什么东西。

宋墨玉往上瞟了一眼,上面写着名姓,下面写着多少盒。

苏如霜小声说道:“许是迎月节要到了。各家商户少不得要送自家大主顾节礼。一般都是在莲花斋这预订的。小些的商户就买他们莲花斋统一做好的迎月糕,大些的商户肯花银子,会让莲花斋单独制模,在迎月糕上面烙上他们店铺的名字。”

“迎月节?迎月糕?”宋墨玉边问边回忆。

“对呀,再过几日就是八月十五了。本来说在家里吃的,但二婶说别人家都上酒楼吃,最后我们家也订了福瑞大酒楼的席面。其实要我说,自从他们前几年换了厨子后,福瑞大酒楼的饭食便没有从前那般好吃了。我看做得并不及你。”苏如霜挑了绿豆糕,蓼花糖,又要了一些花生酥。

过另一个货架时她指了指,“你看,已经有迎月糕摆出来了。”

那迎月糕分为大和小,最大的有脸盆那么大,最小的也有手掌那么大。表皮金黄油润,每个月饼上面或映着迎月、团圆、吉祥、和顺等字样,或画着圆月当空的图案,很是讨喜。只是无一例外,都是果仁口味的。

宋墨玉睁大眼睛打量着这些糕点。乖乖。这不就是月饼吗?那这迎月节不就是中秋节,迎月糕不就是月饼。原来只是在这个时代换了种说话,宋墨玉立即了然。

她心里算盘一打,全镇商户都到莲花斋这订月饼礼盒,每家回馈老主顾加上自家送亲朋好友,怎么也得十盒起订吧。还有镇上、各村的村民们,别的糕点或许一年难得买一回,但是这代表团圆意义的糕点,总归是会买些回家尝尝的。那这些散客集在一块,也不是个小数目。

她们宋家好食在那个世界里,也会推出宋家手工月饼,很受客人们欢迎。随身空间门里头就放着不少月饼模具。在这个世界,自然也不能放过这个发财的好机会……

“墨玉,你在想什么呢?我叫了你好几声都没应答。”苏如霜结了账,晃了晃宋墨玉的胳膊。

宋墨玉回过神来笑了笑,毫不掩饰地说:“我在想怎么发财。”

“你现在真是越来越财迷了。”苏如霜感叹。

等和苏如霜告别后,宋墨玉一口气去街上大包小包地买了许多东西,回去路上险些提不动。

“姐,你发什么横财了?”宋之衡看宋墨玉左手右手都挂满了,立即问道。

“快快快,帮我提到厨房去。沉死我了。”宋墨玉两只手勒得通红,直抽气。

宋之衡看着眼前的面粉、糯米粉、花生油、芋头、豆沙、果脯、瓜子仁一类的东西,眼睛亮亮的:“你又要做什么好吃的了?”

“做月饼。”宋墨玉倒了碗水一饮而尽,又擦了把汗。

“啥叫月饼?”

“就是迎月糕。”宋墨玉努力让自己习惯这个世界的说法。

宋之衡觉得有些费事:“那做起来多麻烦啊,直接去莲花斋买几个回来吃不就好了吗?”

“我做,自然是要做外面买不到的那种。你去给我打几桶水来,再给我找点黄栀子枝叶来,然后就去玩去吧。”宋墨玉吩咐道。

宋墨玉这一忙,根本停不下来,直接忙到了月上柳梢头。这期间门厨房的烟囱里头还在不停地往外冒烟。

她今天没有别的功夫炒菜了,一家人晚饭吃的是剩下的几份猪血豆腐,加一个简单的捞面条。但是哪怕吃晚饭的时候,她也把自己关在厨房里,一家人都没见她出来。

大家伙问她有什么要帮忙的,她只说帮忙把她晒的桂花筛一遍,其余的就不用管她了。

最后一家人该歇的都歇下了,还剩陈司悬留在外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