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男子成亲三年,妻子一直未孕,先生:你儿子已经四岁了(1 / 2)

宋朝末年,大庆府有一对老实巴交的农夫,男子叫王二顺,妻子马氏,男耕女织的日子过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王二顺有兄弟二人,他排行老二,他的哥哥王大顺儿女双全,只有王二顺两口子多年未生下一儿半女。

在古代,家中没有子嗣就会被周围的人嘲笑,还会被自己父母兄弟看不起,甚至欺负。

王二顺家没有孩子,他的哥嫂就经常找各种借口来他家要东西,还理直气壮的让王二顺夫妇去给他们干活,王二顺的母亲也站在大儿子一边,王二顺就像是后娘养的,不被母亲待见。

为了能挺直腰杆做人,王二顺夫妇没少去看郎中,可马氏的肚子依然没有一点动静。一日,马氏的娘家嫂子告诉她,说城东三十里处的大青山上有一座娘娘庙,很多人都在那里求到了子嗣,让他们也去试试。

夫妻二人也是病急乱投医,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娘娘庙,因为路途遥远,他们天不亮就出发了,经过一上午的长途跋涉,终于在中午的时候到达了大青山山脚下。

因为早上没有吃饭,此时已经饿得是饥肠辘辘,夫妻二人就坐下来拿出两个饼子准备吃,饼子还没有送进嘴里,突然就听到旁边的草丛里传出一阵微弱的哭声,仔细一听,好像是婴儿啼哭。

马氏把饼子递给丈夫,她就顺着哭声找了过去,拨开草丛一看,里面居然躺着一个男婴,婴儿浑身通红,好像是刚出生不久,马氏看看四下无人,就赶紧抱起婴儿跑到了丈夫身边。

王二顺一看妻子捡回来一个男婴,心里很是欢喜,说道:“难道这就是送子娘娘给咱们送的儿子?”

马氏说道:“这孩子才出生,他母亲怎么就这么狠心就把他扔了呢?”

夫妻二人都是心地善良之人,决定收养这个孩子,不过他们既然来了,还是要到娘娘庙祭拜一番,希望再生个自己的孩子。

他们抱着男婴就去了娘娘庙,许下心愿之后就下山回家去了,回到家时天已经黑透了。

次日,王家人听说王二顺夫妇捡回来一个男婴,都纷纷上门谴责,说他们捡回来个野种,并要求他们立刻把孩子扔了。

王二顺夫妇把孩子视若珍宝,是不可能扔的,因为这事,王大顺就把王二顺狠狠的揍了一顿,他之所以这么恼火,是因为他以后无法霸占王二顺家的房屋和土地了。

王二顺被大哥大嫂打的头破血流,但他们下定决心要养活这个孩子,他哥哥一家见王二顺并不屈服,也只能骂骂咧咧的走了。

就这样,孩子就留在了王二顺家里,他们给孩子取名王天赐,意思就是老天赏赐给他们的宝贝。

眨眼几年过去了,王天赐已经四五岁了,王二顺夫妇也没有生下自己的孩子,不过他们已经看开了,因为他们有了儿子,即使不是亲生也胜似亲生。

自从捡回了王天赐,王家其他人就三天两头的找王二顺夫妇的麻烦,王二顺夫妇性格忠厚老实,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这几年也没少遭受磨难。

王二顺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王天赐身上,于是就省吃俭用把孩子送到学堂读书。

王天赐知道父母的不易,读书也特别的用功,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能写会画了,王大顺见王天赐有出息,心中就气不过,想着如何整治一下他。

这日,王天赐从学堂回家,他的堂哥王大宝纠结村上的一些孩子就拦住了王天赐的路,说他是从山里捡回来的野孩子,王天赐不理这些人,就要厉害,却被王大宝按在地上羞辱一番。

王天赐的衣服都被他们扯破了,脸上还有几块擦伤,他怕父母担心,并没有说出实情,但从那之后,王天赐就变得沉默寡言了,读书的时候总是走神。

马氏发现了儿子的不对劲,就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王天赐就说自己不想再读书了,马氏没有责怪儿子,而是去学堂打听原因,这一打听她才知道,儿子每天都受人欺负。

王天赐再去上学的时候,马氏就悄悄跟着,她看见王大宝欺负王天赐,就上去对他讲道理,可王大宝根本不理会,还回家告状说马氏欺负他。

王大顺夫妇一听就气愤不已,于是就到王二顺家里大闹了一场,还扬言要把王天赐的腿打断。

王二顺夫妇害怕儿子受到伤害,就不让他再去学堂读书了,从此之后,王天赐就跟着父亲一起下地干活,日子过得也算平静。

一日,父子二人干完活从地里回来,走到路上的时候,就在路边的草丛里捡到了一包东西,打开一看里面居然有两个银锭子,足足有一百两,除了银子,还有一张地契,王二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银子,心中是又惊又喜。

他对王天赐说道:“孩子,这银子拿回家咱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可那丢银子的人日子就不好过了,你说这银子应该怎么处置?”

王天赐说道:“父亲,书上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银子不是咱们的,咱们不能要,应该还给失主。”

王二顺说道:“可到哪里去找失主呢?”

王天赐说道:“丢银子的人肯定会回来找的,父亲先回家去,我在这里等着失主来领。”

王二顺见儿子不贪图不义之财,心中很是欣慰,说道:“爹爹陪你一起等失主!”

父子二人等了几个时辰,看见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匆匆赶了过来,问他们有没有看到一个包袱,王天赐问他包里有什么?那人就说有两个银元宝,还有一张地契,正好与他们捡的能对应上,父子二人就拿出包袱还给了那人。

原来这个中年人是城里的黄员外,他今日带着钱到乡下买了几百亩土地,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包袱不见了,两锭银子是小事,地契丢了可是大事,于是就快马加鞭的回来寻找。

黄员外拿出一个银锭子给王二顺表示感谢,可父子俩觉得捡到东西还给失主是理所应当的,并不需要感谢,就坚决不收黄员外的银子。

黄员外见二人穿着补丁衣服,生活也是不富裕,但他们面对这么多银子依然是不为所动,足以见父子二人的人品,这令黄员外很是感动。

说道:“我叫黄明发,请问二位贵姓?以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就去城里找我,只要说黄明发就能找到我!”

王二顺说道:“草民叫王二顺,这是犬子王天赐……”几人又叙了一会话就分别了。

几年之后的一天,王天赐去城里卖柴,看见几个小混混正在欺负一个女子,王天赐看不惯就上去打抱不平,几个小混混见他是个卖柴的穷小子,上去就对他一阵拳打脚踢。

王天赐被打的头破血流,几个小混混却大摇大摆的走了,好巧不巧,一个中年男子路过时看见王天赐就愣住了,虽然已经过去三四年了,中年男子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中年男子赶紧让身边的小厮把王天赐扶来,说自己就是黄明发啊,王天赐看着黄明发,经过他的提醒才想起几年前的事情。

黄明发了解到王天赐如今的状况后,就说道:“你要是愿意,就去我的茶叶铺子里做事情吧!”

王天赐本来就想着到城里做学徒,可苦于没有门路,如今黄明发让他去店里做事,他当然是求之不得,就答应了。

他回到家里,就把遇到黄员外的事对父亲说了,王二顺也很高兴,说道:“在人家那里做工一定要认真,好好干,不要偷懒,做人做事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王天赐说道:“孩儿谨记爹爹教诲,爹娘就放心吧,我会好好干的!”

王天赐来到黄家的店铺做伙计,他任劳任怨,从不偷懒,很快就得到了黄员外的认可,半年之后,他就被提拔为店铺的管事。

又过了一年,黄员外就把自己的侄女黄樱花嫁给了王天赐,黄樱花是黄员外哥哥家的女儿,因为哥哥家里贫困,黄樱花从小就在黄员外家里长大的,虽说是侄女但和女儿也没有多大区别。

黄员外把一个分店过继到了黄樱花名下,算是给她的嫁妆,成亲之后,王天赐在城里经营店铺,他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一个小老板,村里人都说他这是走了狗屎运,其实这是他为人善良的结果。

王天赐的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有了积蓄之后,他就在城里买了一处宅子,把父母也接到了城里享福,王二顺的哥哥王大顺夫妇也是羡慕嫉妒恨。

王老太见王二顺夫妇进城享福了,心里就不平衡,也要跟着二儿子进城去享福,虽然以前她总是看不上这个儿子,还变着法的欺负他们,可善良的王二顺夫妇并没有跟母亲记仇,与王天赐商量之后就把她接到了城里。

王老太来到城里之后,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但她从来没有说过二儿子一句好话,以为他这是理所应当的。

几年时间,王天赐的生意是越做越大,日子过得也是红红火火,王老太就对王天赐说,让王大宝也来店里做事,让他学习本事,将来也开个店铺。

王天赐不计前嫌,就同意让王大宝来店里做事,如今的王大宝已经不是之前那个混账的王大宝了,说话做事很稳重,在店里干活也很认真,王天赐给他开的工钱自然不低。

王大宝感动得眼圈泛红,说道:“天赐,以前是我对不住你,而你不计前嫌……”还没等他说完,王天赐就说道:“以前的事就不要再提了,那时候还小,不懂事,我不怪你,以后咱们依然是好兄弟!”

不管怎么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子,经过一年多的观察,王大宝做事还是挺靠谱的,脑子也好使,于是王天赐就提拔他做了店铺的掌柜。

再说王天赐与黄樱花成亲三年了,黄樱花一直没有生出孩子,王老太的脸上就挂不住了,总是话里有话说黄樱花与马氏一样都是不下蛋的老母鸡。

马氏逆来顺受惯了,别人欺负她总是忍气吞声,而黄樱花从小就被叔叔宠着,她也没有婆婆那样的好脾气,见王老太指桑骂槐,她就不客气的怼了回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