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进履(2 / 2)

剑破诸天 大阡 3596 字 7个月前

曹奂见状,满含热泪,突然下跪说:“仙长慢走,求仙长可怜可怜弟子,收留弟子吧。”

小道士苦笑了一下,左顾右盼,忽然看见神光几个人,说道:“陛下请起,您看此处有几位高士,您如此举动,我实在是承受不起。”

曹奂这才注意桥的对面来了几个人,慌忙站起来,一看神光等人,面容庄严,深色各异,不敢请看,忙对着神光几个人拱手道:“弟子请几位高士过来一叙,不知可否?”

几个人见了,各怀不同心事过来。神光因为正好自己也要拜达摩为师,此刻达摩尚未正式答应收纳,他那种期盼、渴望、崇敬的心里不能释怀,与这个孩子正好共鸣,因此他特别理解和同情少年的心理感受,希望少年的愿望得到满足。

而孙云,则是苦苦的分析,为什么会遇到如此的情景,这个场景又预示的什么?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什么结局发生,他们将会怎么完整的离开密境。

昙静和净空也是出家人,心中慈悲,了解这段历史,知道眼前也是怨念化成的幻影,也非常同情这个前魏最后一个帝王。

走到跟前,曹奂看见神光容貌异常,宛若天神,立刻施礼道:“这位神僧师傅面有庄严,弟子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不知神僧高名?”

神光一愣不知如何回答,他看昙静等人,大家都苦笑一下,神光只好说:“在下行脚僧人偶路此地,刚才看陛下思贤若渴,甚为感动,故而驻足。”

曹奂眼睛湿润说:“弟子不才,承续祖先基业,外不能一统华夏,内不能整肃朝纲,甚至、甚至江山不保,弟子甚为惶恐,唯恐日后无法到地下见列祖列宗。前日齐王与高贵乡公之事,弟子已经每日寝食不安,我若不及早准备,必然难逃覆辙。”

神光深为同情,知道曹奂日后的确如他自己的预期一样最终被禅位,不过晋朝对待曹家的后嗣还算仁慈,比曹家争夺大汉江山的时候要强多了。而且这是历史必然,此时的密境,只不过是执念产生的虚幻,神光知道他自己是无能为力的,根本改变不了实事。只是看到曹奂如此虚心好学,居安思危,加上现在北魏远承前魏,一脉相承认为正统,自然心里非常不忍。尤其加上自身正便是求学的境遇,他想了想说:“陛下,凡事冥冥之中必有安排,陛下也不必强求,只要内心自强不息,朝夕自省其身,其他自有天命定数,不必强求。”

曹奂说:“神僧之言,令弟子顿开茅塞,不知神僧可否留在京城,弟子也是潜心礼佛之人,待弟子为神僧敕造庙宇,以便朝夕求教。”说罢又深深一礼。

神光说:“陛下心意贫僧领教,不过贫僧还有琐事在身,不便久留。”

曹奂说:“既然神僧不愿驱身,弟子可否请几位神僧到寒舍一坐,待弟子奉斋饭”

神光知道这是说辞,过会儿更会挽留,到时候只怕盛情难却,因此他有些为难,不知道如何拒绝,只好看着其他众人。

昙静说:“陛下,不必了,若我们有缘,自会后会有期。”说着便要拔脚离开。

不想曹奂又跪下说道:“弟子平日时常礼佛问道,今日神僧仙长都在,还请各位可怜弟子,让弟子尽尽虔诚之心。”说罢,他拉着神光的衣裤,声泪俱下。

几位都不免心生怜悯,尤其净空师太,更是泪光连连,大伙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孙云看此情景心中一动,说:“陛下,学生孙云,有一言不知是否可说?”

曹奂一见有人开言,觉得有缓解,便说:“请先生赐教。”

孙云说:“学生这里有个宝镜,可预知未来事务,陛下心有忧虑,可一照便知。”

曹奂说:“是吗?世间还有如此宝物,弟子斗胆借来一看。”孙云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宝境,对着曹奂和小道士照去,但见一道金光升起,众人一片惊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