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鉴伪(1 / 2)

剑破诸天 大阡 3664 字 7个月前

周代分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距离现在从一千五六百年到一千三百年,再到一千余年,结束至今也有七百多年,那么无论那个时期的出土木简都很有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简牍的内容是阴符经,它的版本更多,最早的版本是黄帝遗留,被老子传给王禅老祖,之后便消失不见。之后是列子得老子传授再度面世,但随着列御寇的升天再次消失。第三次是寇谦之在嵩山得老子传授而三度出世,但随后一百年来销声匿迹。

阴符经每一次的问世,人间便出现旷世奇人,比如王诩凭此得道为鬼谷先师,座下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绝世弟子;列子藉此凌空虚渡最后乘风而去成为冲虚真人;而寇谦之则开辟道教新里程,使得道教变成北朝国教,所有这些人在江湖人心目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所以阴符经简直成为武林界的至宝,人人梦寐以求。

上次武林大会后,便传言它重新现世,最轰动的消息是,当年的双侠运用上面的心法,从一个四重功力的普通侠客,越级挑战五重末,甚至六重的高手并获成功,因此人们对它的追逐更加狂热,伴随的血案也不可尽数,人们谈虎色变,却有趋之若鹜。

今天它突然出现在京城的古玩市场,周围的人们立刻惊呼出来,无数双眼睛都看向了这位官员的手中,孙云一看不好,保不齐又有一场浩劫滋生,自己亲眼见证过悲惨,有责任杜绝,于是他立刻走上前,刚要说话,发现这位官员自己竟然见过,而且刚刚还提到,正是尚书仆射元顺,简直太巧了。不过孙云顾不得想这些,立刻道:“恩师,您在这儿?学生孙云,给您见礼。”元顺当初在太学入学考试的时候,做过副监考官,称老师也是官场习惯。

元顺看见孙云,微微一愣,随即想了想,一下子想起来,道:“哦,你是那位金剑学生孙云!怎么?你也喜欢古籍,旬休日来淘宝?”说着拍拍孙云的手臂,让孙云免礼,接着看看郑冰,突然像是认出来,眉头微微一动,道:“这不是中书令邓大人的千金么?”

郑冰自然认识元顺,忙屈伸施礼:“学生幸会尚书大人。”说完看着孙云示意要离开

这时人群中有人偷偷喊出来:“这位不是礼部尚书、元顺元大人吗?!对就是他,他总在街市上暗访百姓疾苦,是个大清官,大好官。”人群一阵惊讶,那位小老板更是高兴起来,后边的道士则是既兴奋有略有紧张。元顺则是一脸平淡,示意人群随意,不再理会孙云郑冰。

孙云见状,心道不好,元顺与郑俨等人关系紧张,尤其今日还与徐纥正面冲突,所以见到郑冰肯定反感,于是赶紧道:“恩师说的正是,学生很喜欢古籍,恰巧与同学郑冰在这儿偶遇,不过更巧的是能遇到恩师,学生真是三生有幸。”

元顺见状便没再深想,道:“哦,即是如此,你们自便,老夫也随意走走看看。”

孙云一看元顺撵自己,忙跟上道:“恩师,您也喜欢收藏古籍古物?”

元顺略微不悦,不过不好直接冷场,便出个难题反问道:“哦?你也懂鉴别古书?”

孙云一听,正合心意,心想只要自己有机会说话就好,不过,元顺出的题太难了,自己哪懂鉴别古物的真伪,只是知道眼前的阴符经肯定是假的,因为自己在梦境中的确见过一眼,但不能说出来,否则要么令人难以置信,要么引起轩然大波,怎么办好呢?孙云只好硬着头皮,回忆自己曾经在图书馆中关于鉴宝的一些文献,慢慢道:“学生不敢说懂,不过因为在学校是藏书阁的勤工,因此关于古籍整理和鉴别的方法,曾听馆长舍人等老师讲过一些。我记得六国之前,甚至包括秦简、汉简,简牍形制都有规定,总体说来,应该较薄、较窄,而这捆木简看起来有点偏厚、偏宽,应该是为了便于制作,便于书写,而忽视了之前的标准。”元顺听了,低头看看,不禁对孙云立刻刮目相看,脸上也露出笑容。

小老板老板面色一凝,若在平时,应该早就翻脸,可是元顺在不敢,他不经意的看一下道士支吾道:“这位太学生,你可得好好看看,我这个可是花高价从一位盗墓高手那得的!”果然,他这么一说,人群更加把眼睛擦得雪亮,纷纷看着孙云,更主要是看着元顺,孙云的话他们并不在意,关键要看元顺怎么定论,毕竟他是当朝清官,又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孙云心道,如果你这本书与阴符经无关倒还罢了,否则一旦弘扬出去,不知道又有多少无辜之人遭殃,他并没看元顺脸色,而是从容的伸手接过元顺手中简牍,假装仔细看了一番道:“还有,恩师您看,木简主要出自西北,多用红柳、胡杨制作,虽然此地干燥少雨,便于保存,但是出土暴露空气一长,木质就变黑,墨迹也淡化。通常造假木材是新的,木质呈白色,想变黑做旧,只能用浸泡加掩埋等一些方法,但这样会另木简的颜色整齐划一,而真正出土的简牍,即便埋藏同一地点,长年侵染色泽深浅不一,所以其中还是有差别的。”

元顺听了,不住点头,道:“孙云同学,我刚才只顾辨识文字内容,尚未鉴别真伪,你再看看,还有什么说法。”这下小老板和江湖人士更加表情各异,都紧盯着孙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