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这次游学的目的算是达成了(1 / 2)

并不是说有能力的人才能在官场上混的风生水起,但在官场上能力是前提,吏部每年最头疼的就是给那些只会读书的文人安排官职,这些人就属于学问中等,但在其他方面一窍不通,所以吏部最喜欢把这种人往礼部塞。

实在塞不下就只能等,等着有合适的位置出来,在京城那个地方,什么东西都贵,生活的紧巴巴,每天还要去吏部的官署等候,看看什么时候能派到职位。

有钱有权的走走关系也就谋个一官半职,或者外放,没钱没权除了等,别无他法。

难道这些人没有做事的能力吗?不,不是的,只是没有人这样教过他们。

王青曼的讲学的还在继续,她会针对每个人的回答来告诉他们的做法是否恰当,能否应用到实际之中。她讲的内容也是随心所欲,有时会讲到种子是一件美丽的东西,突然又说到面对天灾时,各地官员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处理。

也会突然说到在与上官相处过程中,被无端为难要如何应对,跟百姓如何相处,如何判断下面的人对自己有言语的蒙蔽。

她讲的东西很散,但是所有人都听的很认真,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这些,他们听到的都只是你们只要读好书,读完书以后就什么都会了,考上科举就什么都有了。

实际上等真正经历了才发现事实根本不像世人说的这样,踩高捧低,阳奉阴违才是现实。

这课上的也很有分寸,她不会说你考不中就证明你不是考科举这块材料,劝你放弃,而是说再坚持坚持,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整节课听下来仿佛学到了什么,又仿佛没学到什么,但王青曼说的那些话就深深刻在脑子里,往后如果遇到相似的情况,就会突然冒出来,然后恍然大悟,原来曾经有人教过我要怎么应对了呀。

讲完课以后,王青曼也没有急着走,陪着大家说了会话,才被府衙的人请走。

走时王青曼回头看了一眼王青旗的位置,得了王青旗一个安心的笑容后,才匆匆离开。

天色渐晚,人群也慢慢散去,书楼里面陆陆续续有人出来。

回去的路上,陆一良他们少见的沉默。

看到刚刚那些踊跃发言的学生,再仔细想想,他们这一路上的表现,王青旗虽然组织了讲学,但有些被抽到的人其实都是应付了事,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讲,讲了有什么用。

此刻书楼前,随便抓一个与他们年纪相仿的人,回答起民生的问题头头是道,更让大家心中觉得难受的是,这些学生参加完讲学之后,转头就去干活了,或者像田应一般做导路员,要么为了生计,去家里人摆摊的地方帮忙,他们没有时时刻刻的都拿着书本,而是松散有度,分配有法,也不会因为自己读书识字而态度高人一等。

大家心里都很难受,第一次知道井底之蛙这个词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叶夫子看出大家情绪低落,他也没安慰,因为今天他自己也被别人上了一课,在国子监教书多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被人追捧的多了,他也渐渐的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那个时候可没有人教他如何应对别人的回来,如何与人相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