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真打不下去了与谈判(1 / 2)

东北匪事 豆瓣算 4640 字 3个月前

战争进行了不到一个月,日本关东军的飞行部队就被打掉得差不多了。

明面上日本政府宣扬的是此次关东军和苏俄的冲突纯粹就是关东军单方面搞出来的事情,和日本政府没有一点关系。

但是,看到关东军的战争潜力逐渐告枯,日本军部还是伸出了援助之手。

从1934年8月25日开始,日本军部支援的飞机通过朝鲜源源不断地飞往日俄战争的前线,支援日本关东军。

随着日俄战争陷入胶着状态,苏俄的50万援军还没有到达海参崴,就在日本关东军派出的各路阻击部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最终不得不撤回伯力等待进一步的援军的时候剩下不到10万人。

当然,日本关东军也没有捞到什么好,为了能够有效的阻止苏俄军队前往海参崴,日本关东军先后派遣了近30万部队前去中途拦截,几乎把日本关东军派遣到海参崴的军队都全派出了。最后虽然大量杀伤了苏俄援军,成功将其击退,日本关东军自身也付出了近20万的伤亡。

但是,能打出一比二的战损比,日本关东军还是可以骄傲了。

当苏俄向符拉迪沃斯托克方向派遣的军队败回伯力的消息传回莫斯科,苏俄最高统帅没有再度发怒。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苏俄直接战损达到了130万,就算苏俄家大业大,也禁不起这种消耗啊!

但是,该派遣的援军还是得继续派遣,只不过这一次,援军的目的地不再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而是伯力。

同时,苏俄最高统帅指示苏俄外交部,开始接触到达莫斯科已经一个月的日本军事谈判代表团。

苏俄最高统帅也扛不下去了,仅仅和日本关东军就打成这样,这还是日本本土几乎没有支援的情况下。

尽管已经把日本在满洲的战争潜力快要耗尽了,但是苏俄最高统帅知道,他的这个对手,这个该死都南次郎居然又从日本在满洲的民兵里挤了20余万的兵员出来,日本关东军在滨海边疆区的驻军很快又恢复到了40万。

按照现在这个战损比,想要灭掉这些日本关东军,苏俄还要再填进去80万大军。

就算家大业大的苏俄也扛不住这么的损耗啊!

关键是,苏俄在这个世界又不是只有日本这么一个对手,苏俄的战略重心永远都在欧洲。

得知自己的关东军在苏俄的滨海边疆区再度战损20万人,远在哈尔滨的南次郎也在默默地计算自己的老底。

好不容易补充到80万人的关东军,又给打到60万人了。

于是,新一轮的征兵再度在日本武装垦殖团护卫队里展开了。

这一次,是真的成年男性都给抽调得差不多了。

单就满洲而言,日本的战争潜力是真的枯竭了。

上河屯武装垦殖团,武藤一雄含泪送走了护卫队里面那几十个少年,这其中就包括了他武藤一雄的大儿子武藤一郎。

此时,武藤家的几个女人哭作一团。

“大郎,到了关东军里面要苦练杀敌本领,争取早点回来。”

这是大郎的母亲武藤美惠子说的话。

花子和菊则泪流满面地说道:“欧尼酱,好好保重自己,我们等你回家。”

而武藤一雄邻居家的长女,15岁的秋山纪子则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挥舞着双手,深怕武藤大郎看不见,还一边大声喊道:“大郎,我每天都会为你祈祷的。”

武藤家的老二武藤次郎则大声对他的哥哥大声喊道:“大哥,到了战场上要保护好自己,你要是不早点回来,纪子姐姐就要由我来帮你照顾了。”

武藤次郎的话给这个悲伤的分离场景带来了一丝温馨。

武藤大郎没有回头,他怕看到这个离别的场景后,没有勇气走上战场。

其实,不只是武藤家是这个情况,这次家里有孩子参军的家庭几乎都是这个情况。

关东军的战损率之高,大家都是知道的,这两年从这个垦殖团参军的男人们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地回来。

运气好点的,在缺胳膊少腿的情况下,还能够回到山河屯。

大部分的人回来的时候,都是一个骨灰盒。

更有一些甚至杳无音讯,不知道是死还是活。

最近几个月,关东军已经从山河屯武装垦殖团护卫队里面抽调了一百多个护卫队员,成年组的男子几乎都被抽调走了。

要不然是因为武藤一雄是山河屯武装垦殖团的团长,他也早就被抽调走了。

关东军要是再从山河屯武装垦殖团护卫队里抽调兵员,那么那些十四五岁半大小子和超过五十岁的大爷们就要上战场了。

为了填补成年组男队员被抽调的空缺,武藤一雄甚至把那些超过五十岁的大爷都招进了护卫队。

山河屯武装垦殖团的情况不是个例,而是在整个日本在我国东北移民里面的一个普遍现象。

当然,这种样的情况,作为关东军总司令官的南次郎大将,肯定也是知道的。

而且南次郎肯定也将这个情况反映到了日本高层。

南次郎以日军的你个偏师,能够把北极熊打得主动要求谈判,南次郎也足以自傲了。

日俄双方开战快两个月了,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苏俄损失了130万军队,而日本方面也损失了55万野战部队,战死100余万民兵,此外还有100余万的平民在武装冲突中丧生。

当然了,苏俄在滨海边疆区的平民也有数十万死于日本关东军的报复性行动。

可以说,其实交战双方都不愿意再战了。

日俄双方的谈判却一点都不顺利。

第一次谈判,谈判双方一见面就充满了火药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