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悄然间南下(1 / 2)

孙新故意大张旗鼓,的确是敲山震虎了。可却没有想到震慑效果有点大,自己也被别人视为狗腿子。就算他知道也不介意,以后有的是机会来收拾!

禁军驻地,精锐选拔也不慢,一个个骑术过硬,箭法不错的禁军将士入选精锐,可跟随孙新剿匪。

果然七成都是骑兵营,两个步兵营同样有不错的军卒。披着沉重的步人甲也能奔跑自如,耐力惊人。有些箭法极为了得,神臂弓,装填快,射得准。最出色的几个略逊色王锋,十分不错的射手。

对于这些身世清白,又有本事的军卒,孙新来者不拒。

未时刚过,选拔结束。共计选出两百三十多人,多出的三十多人,是不比别人差,索性带上同行。

骑兵营陈指挥勇猛过人,也被入选。本来挑选精锐不包括营长军官,是孙立私底下说情,说这位指挥十年原地踏步,想要抓住机会,孙新自然应允。

校场上,其他禁军散去,只剩下入选的两百多人。兵马都监孙立扫视众军士,沉声下令道:“诸位弟兄,抓住这个机会!任务期间,一切听从提辖大人的命令,谁敢违背,军法从事,必不轻饶。”

“是!”两百多人齐声喊。

孙新背剪双手地站在旁边,上下打量着这些壮士。因为打斗太过激烈,不少人鼻青脸肿却很兴奋。他也十分高兴了,这些军汉个顶个的骁勇善战。

“恭喜你们,从即日起,你们是我的兵,谁表现优异我会保举于他。若是我们大胜而归,我又没有兑现诺言。你们有一个算一个,拎着刀过来找我。”

“哈哈哈……”孙新幽默风趣地话语令众人大笑。一下子不再紧张,也消除芥蒂,觉得这位提辖好相处。

孙新也笑了几声,突然脸色一正,厉声大喝“立正”。顿时队形略微散乱的众军卒迅速整齐列队。

“好了,现在你们要做的是休息,等待命令出发。”

“是!”众军汉齐声回应,片刻间,走的一干二净。

精锐挑选完,孙新跟孙立聊了一阵后,收好信告别,率队离开禁军营地,直奔十余里外的登州港湾。

登州港,位于蓬莱城北海滨,黄、渤海交汇处,是北宋海上交通重要口岸之一,设立大型官船司。

早在汉代,该地就为山东半岛至辽东航线的主要进出港。汉武帝及隋、唐等王朝用兵去朝鲜,曾在此造船、出海。宋庆历二年(1042年)置刁鱼巡检,屯战舰驻水师于此,北宋末年驻扎平海军。

登州港口,停泊大小船只无数,往来如织。促使修船保养,酒楼饭馆等行当应运而生,热闹非凡!

孙新率队来到港口,确认几艘千料船如约停泊。这些都是刘太守动用职权调用来的商船。好处费就是税收降低,被选定的商队急吼吼地出人出船。

(料:宋代船只运载单位,一料等于120斤)

刘太守之所以不调动平海军运兵,选择这些民用船。就是两人商讨时,防止剿匪消息泄露的举措。

与船队负责人接洽完,孙新准备带人离开。恰好被前方的嘈杂吸引,不少人跑过去围观,指点议论。几个上了年纪的渔民拖着鱼网,满脸惋惜说:“哎呀,小赵这人老实,被驱赶后,他又能去哪?”

“可不是?小伙子在登州住了几年,还不是没钱打点。”

孙新听到这番话,以为是官吏欺负百姓,便带人涌了过去。拨开人群,却见几个衙役拉扯着一人。这是个皮肤黝黑,不高却敦实的汉子,摆摊卖鱼。

几个衙役吼着“你走不走”,犹如后世城管拉扯拖拽。那汉子满脸哀求之色,结结巴巴地说自己不走。周围不少人扎堆议论,也有人认识汉子说着可怜。

孙新也从周围人的议论声中得知,几个衙役不是敲诈勒索。而是那汉子不是宋人,几年前远航商队从海中救下来,一直滞留宋朝,靠打鱼为生。

因为生活拮据没钱打点,要被驱逐出境。

“住手,拉拉扯扯,成何体统?”孙新带着亲兵走过去。

“哎哟,谁他……,孙提辖!”几个衙役本来有些不耐烦。可看到来人是孙新,吓得撒手,谄笑讨好。

“这里发生何事?”孙新点头,又看向那个敦实汉子。

几个衙役立刻七嘴八舌地说道:“大人,他不是宋人,来历不明。就是,说是耽罗国人,哪有这个国家。搞不好是外来奸细,劝他走不听,只能驱逐。”

“耽罗国人?”孙新一愣,随即大喜。这几个衙役孤陋寡闻。他却知道这耽罗国,就是后世的济州岛。

“兄弟,你是耽罗人?”孙新上前问那汉子。

那黑汉刚开始有点警惕,可看到孙新没有恶意,点点头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呃,俄来自耽牟岛。”

耽牟岛?孙新暗自点头,这下更没错了,从身上摸出几两碎银丢给几个衙役:“我做保,人我带走。”

“您带走他还不是一句话,用不着破费。”几个衙役得了银子大喜,领头的衙役又假惺惺地说客套。

“哥几个吃顿好的。“”孙新无所谓地摆手,尽量放缓语速问汉子:“到提辖司做事,不知你可愿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