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轰天雷凌振(2 / 2)

这位兄弟祖上几代人研究火药,对火药配置有心得,对其威力也有模糊的概念,没少进行过试验。孙新这类理念知识懂得多,想想以后都令人兴奋。

除此之外,这位在甲仗库当差十多年不得晋升,却知道不少龌龊肮脏事,认得不少人。如为皇宫造烟花常年押送,与宫里交接认识不少掌权的宦官。

孙新知道甲仗库隶属于军器监的仓库,军器监又是京城专职锻造武器装备。北宋开国之初便已设立。负责招工聚材,研究,制造兵甲器械,为全国禁军换装。亦称“御前军器所”和“提举制造军器所”。随着局势的发展,各地才陆续有了都作院。

孙新正因为知晓,心血来潮问一问匠人,武器装备库存有多少,能不能私底下买卖之类的。凌振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自告奋勇,主动操办此事。

以他的身份出入自由,联系那些被排挤,过得不如意的匠人。给出优厚的待遇,私下拉拢去大兴东北。而且引荐,购买武器装备的事先一步有了着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水浒:我真是一个好官请大家收藏:水浒:我真是一个好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要问为何这么顺利?不得不提及实际情况。

北宋末年,军器监又细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由宦官执掌,锻造精良的武器装备,赏赐立功的武将,文官。不过多被人以权谋私,贩卖军器获利。外廷专门为京城禁军打造装备或者调拨到前线。

宋徽宗四处捞钱,上行下效,暗地里贩卖军器给地方豪强,甚至土匪山贼不在少数,只为了金银。可以说只要你有钱,购买武器装备不是件难事。尽管法律上明文规定,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宋徽宗赵佶对这种事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因为甲仗库军器太多了,有些生锈回炉,这是凌振的原话。

《宋史》记载,北宋初年,军器监和军器所在编军匠定额为3700人,东、西两个作坊的编制员额为5000人。当时南北作坊每年生产“涂金脊铁甲”等三万两千件。不包括皮甲,刀枪弓弩等武器。

后来,随着与西夏辽国开战军器生产规模的扩大,军器所的工匠增加到5600余人,宋神宗时期达到万人。北宋末年,宋徽宗一心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做点功绩。持续招募工匠,人数超过一万五千。

锻造出来的武器装备数量更多,绝大多数都放入甲仗库。崇文抑武的政策,满朝文官对武将忌惮。边境前线武器装备不是迟迟不送达就是克扣减少。削弱那些武将世家的军队数量,变相的打压。

使得武器装备过剩,长年累月之下,有些都生锈了!

《宋史?志第一百五十?兵十一》载,当时内库“累岁兵械山积”。凌振这个内部人员也是这样说的。

武器装备多得令人发愁,贩卖自然成为不错的选择。宦官以此来谋利,贩卖对象多是地主豪强,商队等。获得的利润其中部分交给皇上,剩下的中饱私囊,宋徽宗开销甚大,知道也当作是不知。

凌振来牵线搭桥,宦官自然求之不得!

“腐朽无能的朝代,从建国之初开始便被按在地上捶!这是时代的悲哀!”孙新对此只能仰天长叹。

当然,这种买卖终究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他是不会也不能出面。恰好独龙寨扈成带人来京城购买药材,帮忙,是最合适的人选,由他带人走一遭。

庆祥茶楼,是京城最有名的几家茶楼之一。装修精致典雅,服务到位,茶叶种类齐全,皆是上等的好茶。王公子孙,达观贵族谈事都会选择在此。

喜欢水浒:我真是一个好官请大家收藏:水浒:我真是一个好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