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六月十五这一天(2 / 2)

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蔡府这边高朋满座,喜气洋洋。同样是官邸区的徐府愁云惨淡。徐宁徐教师脸色阴沉,又气又怒,时常发脾气。仆人丫鬟也是满脸愁容,小心翼翼。

无他,金枪班教头徐宁近来摊上事,陷入麻烦之中。说被人举报,他于端阳节收受贿赂,被上司骂了一顿,任凭如何解释没用。反正已经被朝廷翻旧帐。禁足家中,屡屡遭到刑部官吏传唤调查。

这令徐宁百口莫辩,有苦难言,被囚禁在家唉声叹气。

这个消息瞒不过左邻右舍。

有人说是有权贵登门重金求购雁翎金圈甲,遭到徐宁严词拒绝。之后就麻烦上门,显然是被报复。有人说金枪班护卫圣上车仗,隶属于殿前三衙。又是太尉高俅下的令,再次污蔑老好人徐教师。也有人说高太尉表明态度不是他,他只是奉命行事……

反正是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

这件事情在城里传开,引得百姓提及愤怒唾骂高俅。不敢明着说,只能私底下议论泼皮高二的过往。大街小巷,酒楼茶肆等地多有人提及关注此事。可这些平头百姓又能如何呢?只能发发牢骚。

然而,却没人注意到附近路口卖烧饼的老大爷,茶摊的小伙计,酒楼酒保等各色人群把这消息收集整理,或打探的更加详细转给上线,多少能获得三瓜俩枣。这种举手之劳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这些人通通都是军情局这段时间,发展的情报贩子。他们不会知道的太多,只知道消息可以卖钱。

如这个消息来得很及时!

天上人间酒楼,大东家铁叫子乐和看到这则消息,看到了各种传言,再派人打探确认这件事情的始末缘由。是花儿王太尉得了杨家宝刀,贪心不足想要徐家宝甲,暗地里唆使高俅想办法处置徐宁。高太尉也是要脸面的人,憋屈只能放出风声,又不敢明说是谁,反倒成了欲盖弥彰,被人唾骂。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铁叫子乐和想起孙新临行前的交代,不禁感慨万分。又对他的料事如神而惊叹,徐宁迟早要出事。

乐和唤来心腹人,把这消息快速传回蓬莱。又令下面的军情局人员严密盯着徐府,有情况立马汇报。一有变故,以救人为主,确保徐宁老小安全……

再说孙新,他在二龙山呆了两天,率队登船追上慢行的李宝,费保,成贵率领的三拨船队,从领队变为断后的队伍。船队恢复航速,分四路行进。

航行两天抵临北海。

孙新知道六月十五这天蔡府非常热闹。却不知道自己走后没多久,金枪手徐宁便惹上麻烦要倒大霉。

……

蓬莱府,自从孙新远赴汴梁城,兵马都监孙立挑起大梁。严格操练本州兵马,派军驻防在沿海重要城镇。平海军水师巡逻海域,提防海上的威胁。,

莒岛根据地军队又形成外围防御,杜绝海贼来袭的可能。又有孙新击溃梁山泊,剿灭海贼等事迹震慑。地方豪强龟缩低调,蓬莱府境内和平安定。

拥有重兵布防,无毛贼流寇,无外敌骚扰。各地商队蜂拥而来,船队往来不绝,进行多边贸易。带来大宋各州府紧俏货物,又带走蓬莱府干海货等各类特产。商贸越发繁荣,官府财政收入激增。

除了商贸,境内百姓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近来又风调雨顺,大片良田庄稼长势良好。各村镇向官府上缴的布绢数量递增,形势大好……

如此种种,代表了什么?

这说明百姓安居乐业,地方官府向朝廷缴纳的赋税增加。官员政绩突出,也能从中捞更多的好处。知府刘豫心情大好,对任期结束,升迁越发有望。

只是好景不长,境内又有了新的幺蛾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