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以退为进(2 / 2)

刘煦看了自己儿子一眼,又看了一眼萧恪,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却什么也没说。

他虽然对萧恪了解不多,但也知道以萧恪的身份和气度,不至于会这么无缘无故当着自己的面如此羞辱自己的儿子。

但萧恪既然偏偏提起自己儿子科举落榜之事,那必然是另有一番深意,自己只要听他继续往下讲就好了。

萧恪也注意到了刘正的异样,便笑着主动解释道:“刘兄别误会,我并没有任何轻视你的意思,我想说的是,以你的才华都尚且会落榜,可见这科举考试并不见得有多公平。”

刘正抬起头,有些不敢相信看着萧恪,萧恪没有躲避他的目光,眼神很是真诚。

刘正忍不住鼻子一酸,眼中隐约闪动着异光。

因为连续三年科举落榜,他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挫败,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是学问是不真的不行,否则怎么会连续三年都考不中一个进士。

虽然父亲刘煦一再安慰他落榜的原因是因为主考官不公,可刘正却只当父亲在安慰自己,根本不信。

可是他没想到,萧恪今日只是第一次见到他,便对他的学问赞赏有加,认定他考不中进士是因为科举不公。

刘煦眉头不由微微一皱,他宦海沉浮多年,当然不可能跟他的儿子一样单纯,被萧恪三言两语就给打动,他奇怪的是萧恪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在他和刘正面前提起科举之事。

“大都督言重了,自世宗宣皇帝开创科举以来,朝廷便一直以科举取士,这么多年也不见有什么不妥,岂能因犬子一人屡试不中,便认定科举不公。”虽然明知萧恪是向着自己儿子,但刘煦却故意说反话,就想听听萧恪如何回应,好知道萧恪真正的意图。

萧恪自然是听得出刘煦是正话反说,他也懒得再卖关子,索性直截了当说道:“刘参军误会了我的意思了,我并没有否定科举取士的意思。”

“正是因为科举是本朝首创,因而还有还多的瑕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我打算过些日子上书给我兄长,提出一些科举考试方面的改革建议,完善科举制,使其能够真正做到公平取士,也让令郎这样真正有才之人不至于被埋没。”

“不过在此之前,我打算先在徐州做一个试点,若是没有什么问题,便上书给朝廷,正式推广天下。”

刘煦和刘正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之色,因为他们都没想到萧恪一个徐州的大都督竟然要对科举考试动刀。

不过想想萧恪背后还有一个权倾朝野的兄长萧恒,说不定这件事还真能让他做成。

事实上,萧恪并不是因为今日见到刘正,就突然心血来潮想要改革科举,而是早在他打算将魏安这些人逼走之前,便想过如何找人来填补这些空缺。

依照过往的惯例,这些游离于朝廷之外的大都督为了得到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都会选择去任用这些世家的子弟来填充官场,从而将自己的利益与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萧恪并不打算遵循这个惯例,一来是因为他太清楚世家大族的德性了,注重自己家族的利益远远甚于对他的忠诚,一旦将来自己稍显颓势,他们很有可能就会毫不犹豫抛弃自己,另投他人,毕竟在他原来的时空,历史上只要一到王朝末年,这种事屡见不鲜。

二来是因为他知道世家子弟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不学无术甚至心术不正之人,若是让这中人进入官场,别说辅佐他治理好徐州了,不添乱不掣肘就该烧高香了。

因此,他便想到要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来填补徐州官场的空缺,既然如今的科举考试不公平,那他就完善到它足够公平为止,否则岂不是白瞎了他一个穿越者超前一千多年的知识。

不知过了多久,刘正看着萧恪,迟疑了片刻,还是强压住心中的激动,满怀期待问道:“学生斗胆,敢问大都督,要如何改革科举考试,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取士?”

萧恪心中自然对此早有腹稿,淡淡一笑道:“很简单,只需要做两件事,弥封和誊录。”

刘煦和刘正父子二人再次面面相觑,刘正心中更是隐隐升起一丝期待。

萧恪的方法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好像还真能杜绝主考官徇私舞弊,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

(另外一章改了几遍都不满意,先睡一觉,天亮改好再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