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黄金建设时期(2 / 2)

首先经济层面而言,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再加之政府的大力帮助,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迅速就得到了解决。

让汉北省的赤贫人口比例当年就下降到10%以下。

其次更是为将要到来的战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个基础既是经济层面的,毕竟粮食储备越多,越能够养活更多的军队,支持更多的军事行动。

也是士气方面的,在保护自己土地的口号下,更容易动员起来广大人民英勇战斗,保卫祖国。毕竟经济驱动力,更要大于爱国主义觉悟。有了经济和爱国精神的驱动,广大农民更明白到底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

在组织层面也是如此。从此没有了任何私人的附属关系,所有人都是组织的人。管理的能力直接到了农村最基层,可以动员到集体里的每一名社员。

而这一切,才是真正确保了让最广大的人民真正动员起来,才是唤醒了战争最伟大的力量。这才是土地改革最深刻的意义。

看到土地改革在一年内迅速成功,刘子龙悬的这颗心也放了下来。他心下明白:不是自己多高明,而是自己够厉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此言真是不虚。

但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举措得罪了一大批的人,将来难保他们不会反攻倒算。针对这个问题,只能是一方面紧紧握住枪杆子,让他们不敢造次。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让社会的发展解决这个矛盾。

土地改革的成功,为整个汉北省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有了更大的市场、有了更充沛的资源、有了更多的劳动人口,工商业的发展比在玖原更加迅速。

刘子龙在土改之后又推出了一项巨大的举措:面对全世界打开省门,搞招商引资。欢迎任何国家来此投资建厂,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和安全保证。

为此,专门成立招商部门,到世界各地和全国各地进行招商。

没办法,这些在穿越前非常常用的手段,在此就成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倍增器。

尤其是加强了关系到国防工业的重工业建设。优先保障了钢铁、有色金属、煤炭开采、石油开采、电力、机械、军工、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建设。

很快,大型的煤矿企业、合金钢铁厂、特种钢厂、钨矿、铝矿、炼油厂、水泥制品厂、氮肥厂、染料厂、机床厂、滚珠轴承厂、制药厂、医疗器械厂、光学仪器厂等现代化企业,都在外资的帮助下陆续建立起来。

甚至在刘子龙的亲自推动下,拖拉机厂、运输汽车生产厂都开始进行了初步建设。汽车厂很快就开始生产载重1.5吨的轻型卡车。

毕竟解决炮兵的运输问题,一直是自己心中挥之不去的目标。

为了建设这些企业,刘子龙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聘请专家进行规划与管理,自己每天忙得团团转。

但是这些企业中最核心也是最让刘子龙关注的还是军工企业的建设。毕竟那些都是内功,只有武器才是招数,没有这些武器,那些“内功”是发挥不出来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