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平原上的混战(2 / 2)

不过鬼子毕竟训练有素,很快一个中队的步兵顶了上来。

此时战士们也纷纷更换弹匣,压满了子弹,继续战斗。

双方如此近距离的交战,伤亡速度非常快。

而且就在这时候,轰隆隆的坦克集群声音也传来了。

连长大喜,急忙命令全连向右侧规避,并发射信号弹联络友军。

就这样,该连从正面阻敌变成了侧击,猛烈射杀正在疯狂逃命的鬼子兵。

由于敌人的这个大队已经被打崩溃,所以步坦协同已经变成了步兵搭乘坦克快速追击。

坦克上面的冲锋枪手朝着射程内的鬼子肆意射击,坦克则用履带碾压着一具具尸体或者活着的鬼子。

这个鬼子的大队,就这样被打垮了

相比于这个大队鬼子的溃败,其他地方的战斗还在继续。

整个防线上,六十三军的反击是全线进行的。

但是,深谙用兵之道的刘子龙所部,将一个师 正面只缩到了三公里以内,确保能够有效地吃掉被包围的鬼子兵!

而且除了正面反击外,很多部队是从鬼子身后陆续出现的。

因此很快和鬼子的这个旅团搅在了一起,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鬼子使用重炮轰击。

而近战则是刘子龙部队所擅长和追求的。

同时,为了保障战斗胜利,与天皇山炮兵使用方式不同,六十三军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炮兵实力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

虽然没有鬼子240毫米榴弹炮的威力,但是刘子龙的部队胜在火炮数量之上!

六十三军,一次性就投入了五个营、90门h3.105毫米榴弹炮,外加一个营12门150毫米榴弹炮!

100门以上射程达到10公里以上的大炮,配合其他山炮、重迫击炮,轰击鬼子的后续部队。

六十三军的任务目的明确又惊人:吃掉鬼子的第19旅团!

而为此六十三军也投入了187师全师的力量。

双方在纵深五公里、正面十公里的平原上展开了大厮杀。

炮兵不敢对战场双方进行炮击,只得对对方纵深进行炮击。

而脚盆鸡的十几门105毫米加农炮,则希望利用射程优势,轰击六十三军的炮兵部队。

可惜,这些炮还是太少了。

在炮战中,性能固然重要,但是数量也是重要决定因素。

两侧适合观测的制高点,全部在防守部队手中。

鬼子集中了中队小队规模的步兵试图夺取,但是都被工事完备、火力旺盛的守军从容击退,一点机会都没有。

想使用炮兵,但是这时候的火炮都集中在支援正面战场上,抽调少了也没用。

这次双方师旅级别的正面对决,充分证明了炮兵的重要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