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风雨欲来(2 / 2)

经过与刘子龙部队的打打停停,他们已经意识到刘子龙部队战斗力不是其他神龙国军队能比拟的。但是,对于敌后这些以游击战为主的部队,他们却还是有些小瞧的。

这些部队缺乏训练,缺乏后勤,更没有正规作战中刘子龙部队那么猛烈的炮兵部队,因此他们有小瞧的资本。

之前晋西北作战中,华北守备部队加上从关东军抽调来的两个师团,就牢牢压制住各个根据地的部队,这也直接证明了刘子龙的敌后部队战斗力差很多。

对于接下来的扫荡,鬼子也调整了政策,不再单纯依靠军事讨伐为主要策略。而是改为军事为辅的策略。

专注于破坏老百姓和军队之间的联系,大力破坏根据地的人力与物质资源。

他们开始拉拢老百姓,凡是效忠投靠鬼子的,鬼子不但不打不杀,甚至还给粮食,给小孩糖块;但是对于敢于反抗的,则进行了血腥的镇压。

“三光政策”便是此时提出来的。给神龙国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

这种做法,让很多老百姓不得不投靠到鬼子那边。甚至劝说参加部队的亲人,放下武器投靠鬼子。

虽然宣传部门努力揭露鬼子的阴谋,但是这种单纯的说教意义不大。必须要靠消灭鬼子、保护人民的安全,才是最好的教育。

因此从刘子龙到根据地的广大指战员,都下定决心要对鬼子进行沉重打击,打破敌人的封锁与进攻。

双方不谋而合,必然产生极大的碰撞。在此情况下,脚盆鸡向华北增兵,对各根据地实施了大扫荡。

其首先就选择了冀中根据地。

冀中根据地,虽然是二级军区,但是下辖人民将近一千万,部队将近七万。被鬼子称为敌后游击队的兵站。

不仅仅是为了打击敌后部队的兵源来源,冀中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冀中对鬼子几条主要的运输线都形成了重大威胁。在收复晋西北作战中,冀中的部队积极切断交通线、伏击鬼子的运输车队,对作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冀中还物产丰饶,农业物产丰富,还有很多矿产资源,这对于资源日益匮乏的鬼子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此,他们将对华北根据地的扫荡,首先目标就选择在了针对冀中根据地。

作为穿越者的刘子龙,对此早有准备。他也深知敌人这次扫荡的残酷性。故而一方面命令部队在以往的岁月中保存实力、主动示弱,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准备工作,等待着残酷斗争的到来。

这种准备分两部分,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其次是物质层面的。

进入42年下半年,冀中的地方和军队干部就进行了多次学习,学习内容就是要做好进行长期艰苦斗争的准备。

让他们知道,敌人一定会对自己发动扫荡的,而且这种扫荡是长期的、连续的,到时候部队可能会遭到极大的损失,甚至根据地都有可能丢失。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警惕性,但仍有很多同志觉得小题大做、不以为然。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