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虚弱的巨人(1 / 2)

辽西走廊,因为其地理特殊性,自古便是兵家争夺、饱受战火摧残之地。

说它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首先是因为长期历史积淀。

从今天的滦河流域走向辽河平原,这条依山傍海的通道处在中原农耕文明的北缘(华北平原的东北角),向北翻越燕山山脉与辽西的努鲁儿虎山、松岭、黑山、医巫闾山等山脉,就进入了内蒙古草原之上,来到了游牧民族的地盘。

再向东方沿着山海推进,则进入了辽河流域以北的白山黑水地带,这里则是东北渔猎文明的发祥地。这三种文明在辽西走廊附近密集分布,并且相互交错,从而让辽西走廊成为了多方势力角逐的大舞台。

辽西走廊环山绕海,地形险阻,虽然各方势力都非常想控制,但是控制成本又极其高昂。

一旦被一方势力占据,势必会引起其他势力的敌对与抗争。于是,对这个地区的反复争夺,就基本决定了这个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

因此从先秦时期,燕国就在此用兵,驱逐东胡至鸭绿江边;

着名的曹操北击乌桓,也是从这里路过,在得胜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面对渤海写下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样的千古名篇。

辽西走廊不仅仅能够起到通路的作用,因为它地势险要、崎岖纵横,也能起到防守的作用。

当时称雄东北的高句丽就是因此,才只能在东北称王称霸而无法逐鹿中原。

不过当时的辽西走廊不是如今的山海关到锦州一线的辽西走廊,是因为这些地方大部分时间都被海水侵蚀着,造成这一带都是沼泽区域,大规模的部队是难以成建制通过的。

直到女真人完成了对北方的彻底征服,他们从统治、经济等方面的需求出发,经过了长期的经营,完成了傍海大道的开辟,展现出了通道的雏形。

于是,更大规模的战争上演。

明末大明与后金的大凌河之战、松锦大战,到了民国时期的两次直奉战争,都发生在这里。

因此要想进入东北,就必须从这里通过;而横亘在辽西走廊上最大的障碍,就是锦城。而自古就有守辽必守蓟的说法,所以自华北而北上的刘子龙部队,想要夺取锦城、打通河西走廊,就必须先夺取蓟州。

对于这一点,刘子龙认识非常清楚,鬼子也不是没有认知的。

然而此时的脚盆鸡,已经是马上就要完蛋的脚盆鸡,自身也有难以克服的客观困难。

他们手头的关东军虽然号称近百万之众,但是到了45年夏天,这支曾经强大的军队,已经虚弱不堪了。

甚至不是虚弱,而是可以用惨来形容了。

在当时,关东军从番号上而言,有高达22个师团和8个独立混成旅团,兵力合计75万的庞大编制。但是这些师团中,除了从关内派遣军中借调过来的39、63、117师团有实战经验外,剩下的居然全都是当年的新编师团!

单从番号就能看出来这是什么样的废柴师团:一月份编成了122到128师团、后来又相继编成了135到139师团、148、149师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